比如:在人种学上,人只有一个种,就是人!而白人、黑人、黄人不过是人的亚种,就像是狼和狼狗的关系一样,在基因上完全就是一个物种,基因交换没有阻隔。(驴和马就不是一个物种,虽然在人的强制下可以生出骡子,但是骡子无法繁殖后代,跨越不了基因阻隔。)
那么我们常说的欧洲人、非洲人、印尼人、中国人的区别,并不是生物种属意义上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文化基因的不同而导致的。
可是,人为什么要在生物基因之外,再搞出一个文化基因呢?
好吧,让我们再扯得远一点,先看看生物基因的故事。
某种意义上,生命只不过是基因的工具和载体,生命是有限的,基因却在追寻永恒,就像鸡不过是蛋的运载工具。再比如单细胞的微生物已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这些生物的寿命也有几亿年了,因为它们的生殖方式是分裂,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以此类推,指数级的繁殖下去,它们几亿年前和现在的是一样的。我们知道这种单细胞生物几乎是没有变过,只不过弄不清楚他们之间的辈分,因为他们是复制的,他们的基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永恒的。
可是一成不变的基因复制,对环境的适应度还是被锁死的。于是,生物的进化,需要靠基因的突变。变好的,环境适应度提高;变得不适应环境的,被自然淘汰。
接 下 来 我 们 来 看“生 物 闸 门”这 个 概 念
这就像是有一扇进化的闸门一样。一个物种,如果是个小圆球,这个圆球通过基因的突变控制自己的大小,有些圆球变大了,有些变小了,有些变扁了。当这些圆球遇到一个自然随机的闸门的时候,只有和闸门形状最一致、最匹配、最大适应度的圆球才能通过这个闸门。太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椭圆的可以、正圆的不行,没有通过的圆球就要被自然选择淘汰。
想一想,如果你是追求永恒的基因你会怎么做?首先,基因一定会想办法来获取多样性,因为只有多样性才能保证基因中群里可以突变出来通过闸门的物种。
那么怎样才能更快获得多样性,指望自然的随机突变?当然可以,但是这太慢了,生存风险非常高。于是,基因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了两性的繁殖,这加快了基因突变的速度,因为基因的交换带来了巨大的差异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基因本身的生存能力和存在度。
回 到 认 知 革 命
其实,两性繁殖的人类在7万年前,也就是认知革命开始前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能力,不大于一只章鱼或者一只小鸟,但是认知革命开启了人类虚拟的能力,从此这个星球的地貌都被我们改变。
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给了人类这个伟大的能力,于是我们开启了文明的序幕。
正因为我们有了文化基因,这种虚拟出来的脱离了我们肉身的基因,进化和突变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肉身基因进化的速度,让我们在认知革命开始后的几万年的时间里,从一种毛茸茸的裸猿,一跃而成为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顶端。这个过程实在太过迅速,从而让整个自然界无从适应。而《人类简史》中所讲的老虎、狮子用了几百万年、几千万年才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自然有足够的时间来协同进化,让兔子跑的更快,让羚羊跳得更高,使整个生态是平衡的。
而自从智人获得进化优势之后,我们的祖先灭绝掉了地球上所有的其他人种,包括我们中学课本上所说的北京人和元谋人的后代。从此地球上只剩下一种人——智人。我们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都是智人的亚种。
3 凯文·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