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的风雨桥及其杉木崇拜文化浅析
贵州侗族主要聚居于都柳江畔,当地森林覆盖率很高,许多村寨的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这一方面是侗族村民慧眼识珠选中这样一方宝地,另一方面得益于侗族村民古已有之的环保意识。侗族村民特别珍惜天然森林,在乡规民约碑中就有保护森林的条款。他们还酷爱植树造林,每逢农历二三月间,都要过“买树秧节”“讨树秧节”,中老年人买来树苗,植树造林,而未婚青年男女则互相讨要树苗,将其作为恋爱信物。更为有趣的是,婚后谁家出生一个婴儿,不论是男是女,全寨都要为其种100棵小杉树,待18年后孩子长大、杉树成材,即为其办婚事,此习俗称为“种十八杉”。
杉树作为优质建筑材料,在侗族村民心目中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他们认为,杉树被砍伐后还能发出若干嫩芽,继续生长发育,象征着生生不息。这一自然现象十分符合侗族村民的文化心态,实为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在当地,修房子、建桥梁、造鼓楼、制家具,乃至打寿木,均以杉木为上乘木料。某些被当做“杉仙”看待的古杉,如同祖先一样受人崇拜,这是由自然崇拜发展成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