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2、当您下载文档后,文档只能用于自身学习,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标有原创标识的文档下载后不能进行编辑与传播。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判断与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机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摘要(系统识别):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广济桥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背景
广济桥,曾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塘栖镇西北,南北
向横跨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
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广济桥,建于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
由鄞人陈守清募建,后世五百多年中,桥不断得到重修和修补。桥全长89.70米,
桥宽5.42米,上下共169级台阶,中间最大的的石拱跨度为15.6米,南北各有三
个对应的的石拱,分别为11.8米、8.0米、5.4米。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
桥两坡各设石阶80级。石栏板素面,栏板两端为卷云纹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
四角望柱上刻覆莲。广济长桥势如长虹,造型秀丽,历经500余年仍雄踞京杭大运
河之上,成为历史沧桑的真实见证了京杭大运河500年的兴旺漕运史。
广济桥是塘栖镇最著名的一处古迹,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塘栖广济桥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而且还载入中国桥梁建筑史册。这是因为,
广济桥建筑历史悠久,系石拱桥,七孔拱形对称,造型非常优美,跨度大,受力合
理,不仅是京杭大运河上惟一,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因此,从广济桥建筑中发现,
在数百年前,就有建筑力学的技术经验,从中找到空间结构技术原理,从简单的拱
形跨度,发展到现代复杂的空间结构技术。
广济桥也是千里古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桥,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日益为人
们所重视。保持城镇的传统格局与风貌以及各种文物古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
的必要条件和特殊需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岁月的无情
侵蚀,广济桥本体桥面、桥身、桥墩、拱圈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石块风化、
石墙裂缝、拱圈变形等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多年来一直被不断地进行着保护和维修,
由于广济桥长期暴露在户外,受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很难避免,为了更加科学、全
面、完整地保护好广济桥。提高保护修缮的预见性,降低破坏广济桥原状所携带的
历史信息的可能性,非常有必要对广济桥实施监测工作。
二、监测依据
《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实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行条例》(2003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的记录准则》(2003年)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3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国务院,2008年)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年)
《西安宣誓一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2005年)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1999年5月)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