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2、当您下载文档后,文档只能用于自身学习,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标有原创标识的文档下载后不能进行编辑与传播。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用户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判断与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机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摘要(系统识别):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总则
1.1
目的
为了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水平,指导全国公路安全保障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技术
指南。
1.2定义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对公路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采用交通工程等措施进
行综合整治,并结合日常养护工作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的工程。
1.3实施原则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应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则对整治
路段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并注意避免只侧重被
动防护而盲目设防或过度设防,对环境及景观造成破坏。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
限度的保护”的指导细想,不断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是
个长期、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
鼓励采用进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4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公路引导、诱导及安全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
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
1.5使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安全保障工程。新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使用。
1.6相关标准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判定原则及标准
2.1判定原则
判定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路段,应坚持“经济可行飞、技术可行、方案有效”
的原则,将公路技术指标与交通事故指标紧密结合,通过分析影响行车安全的主
要因素,将存在隐患的路段纳入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路段范围。
2.2判定标准
满足事故指标的路段,通过事故多发原因的分析,确定为公路本身存在影响行车
安全的因素,如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作为公路安全
保障工程实施路段:满足事故指标的路段,通过事故多发原因的分析,确定为非
公路本身存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而是人、车因素如机非混行、行人横穿等,也
可以考虑通过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因素对公路行车安
全的影响。
2.2.1事故指标
2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或500m范围内3年发生过3
起以上死亡事故的路段。
2.2.2公路指标
1急弯路段
设计速度小于60km/h,平均半径(R)小于下列数值,且停车视距小于《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的停车视距的路段。
-单个急弯
设计速度40km/h
R<125m
设计速度30km/h
R<60m
设计速度20km/h
R<30m
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有些路段平曲线半径较小、视距受限,
也可以借鉴急弯路段的处置采取一定的措置。
--连续急弯
设计速度小于60km/h,连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小于下列半径(R)的平曲线,且
各曲线间的距离(L)小于下列长度的路段。
设计速度40km/hR<125m
L<50m
设计速度30km/h
R<60m
L<35m
设计速度20km/h
R<30m
L<25m
受公路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有些连续急弯路段危险性要高于单个急弯路段,在
选取实施路段时,可结合事故情况将连续急弯的R值适当增大。
2陡坡路段
纵坡(%)大于下列数值的路段。
设计速度≥80km/h
i>4
设计速度60km/h
设计速度40km/h
i>6
设计速度30km/h
设计速度20km/h
i>8
3
连续下坡路段
连续里程大于3km、
多个连续下坡且平均纵坡(i&)大于下列数值的越岭路
段。
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i>5.5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i>5
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越长,危险性越大。在具体选取路段时,可以结合历史
事故情况,将平均纵坡i取值适当减小。
4视距不良路段
会车视距(L)不满足设计速度要求的路段。
设计速度≥80km/h
L<320m
设计速度60km/h
L<220m
设计速度40km/h
L<150m
设计速度30km/h
L<80m
设计速度20km/h
L<60m
5
路侧险要路段
陡崖、沟深、填方边坡高度或路肩挡墙高度h≥4m的路段,或距路肩边缘
不足3m有湖泊、沟渠、高速公路、铁路等路侧险要的路段。
制定这些公路指标时已经考虑到现在公路上运行速度一般高于设计速度的情
况。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对路段上主要车型的运行速度进行测试,根据运行速度
的情况调整指标值。
2.2.3其他因素
行人、自行车或环境等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的路段,如:隧道、平面交叉、
过村庄路段、过城乡接合部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等。
3实施步骤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