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华传统文化,很多人印象中都是大唐的辉煌,明清家具之类的;实际上,最优雅的科技文化的当属宋代,本人也是最近和友人聊天,慢慢探寻才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帖子也会慢慢更新,跟诸位分享一下中国宋代传统文化的优雅与魅力!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宋朝是中国历代当中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其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宋瓷经学者研究归纳,以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最为出名。定窑以白瓷浅刻见长;汝窑、官窑与哥窑则以青瓷为主,青瓷系以氧化铁为发色剂,先在坏体上施以浅浮雕,再施釉,烧成翠绿,影青等等;钧窑位于钧州,作品特色为用铁、铜、钛等金属氧化物,经烧成后在土坏表面形成各种红、绿、紫、白,多采多姿的效果。官窑,顾名思义,即专门为皇室烧制的陶瓷。南宋时由于许多北方名窑的工匠避难来到南方,为南宋的青瓷、白瓷工艺带来新的技术,加上海上丝瓷之路的便利,使中国瓷器开始行销到世界各地。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宋代属定州境内,故名“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代,经过五代,于北宋时达到鼎盛时期,在元代时虽生产,仍终止于元。以出产白瓷着称,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不太透明,《归潜志》上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此外定窑也烧制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分别称“黑定”、“紫定”、“绿定”。定窑虽然是民间瓷窑,但北宋中期之后由于品质精良、纹饰秀美为宫廷选中,也为宫廷烧造了大量瓷器,到了明清时代,评论宋代陶瓷,品评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可见得定窑瓷器之盛名。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据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叶寘《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宋代的建筑明显瘦长单薄,有弧形的屋顶以及宋代特有的尖塔。
虽然宋朝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但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虽然数千年来,建筑智慧依靠口耳相传,子承父业相传下来,关于建筑的文献却早已存在。历史学家通过水墨画中所描绘的建筑物了解宋朝建筑的配搭。此外李诫所著之《营造法式》是宋朝建筑学的重要文献,它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也对后世中国建筑设计,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