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jpg

在经过8个月的翻新改造之后,Biesbosch博物馆于今年夏天重新向公众开放。现在,经过改造扩建后的博物馆侧厅焕然一新,并且周围环境优美,内部包括一个餐廳和一个临时的当代艺术展廳。而讲述当地发展史的永久性展廳也进行了重新空间设计。此外,一座大型的 Biesbosch 水上模型和淡水潮汐公园也在这座博物馆岛的规划之中。其中建築、场景空间、水上模型和淡水潮汐公园是由 Studio Marco Vermeulen 建築事务所担当設計,展廳部分由 Studio Joyce Langezaal 建築事务所設計。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jpg

▲ 区位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4.jpg

▲ 分析图

重建原因

确保水源安全是 Biesbosch 博物馆岛开发的主要原因。作为国家水源安全项目的一部分,Noordwaard 的4450公顷低洼地成为了一块水源保护区。Biesbosch 博物馆两侧的土地被挖掉了,从而形成一座新的小岛。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5.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6.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7.jpg

▲ 分析图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Biesbosch 博物馆是游览 Biesbosch 国家公园的起点。但老博物馆已经没有能力来服务越来越多的游客,尤其是餐饮空间设施的缺乏,况且博物馆本身也需要更新。在2012年,大约有35,000名游客参观了博物馆,但仅在重新开放后的3个月内,游客人数就已经超过30,000人。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8.jpg

博物馆建築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材料和能源浪费,設計团队决定将其原本六角形的外观结构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在它的西南侧加盖了一座 1000 平米的新建築。新建築以其大面积的开窗为特征,面向岛上的花园。其中还包含一家可以欣赏周围美景的有机餐廳,另外还有一间临时展廳。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9.jpg

在现有的建築内包括了永久展廳、图书馆、多功能剧场以及包括入口接待处和博物馆零售空间。游客在那里可以得到 Biesbosch 国家公园的相关导游信息,并购买进入博物馆的门票以及租用电动船。另外,屋顶的天窗为博物馆的行政管理部门——荷兰林业委员会和公园理事会的办公空间提供了自然光线。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0.jpg

博物馆的新老建築被周围的景观所环绕,屋顶也覆盖了各种花草。增加了大楼在该地区的生态价值,为其营造了可以称之为大地艺术的雕塑,同时也使自身在环境中凸现出来。起伏的屋顶上建有一条险峻的小路,通向屋顶观景台。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1.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2.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3.jpg

▲ 扩建分析

展廳

新的常规展廳全面展示了Biesbosch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博物馆藏品。Biesbosch的发展历程分散在7个展廳内,从1421年Elizabeth洪水到如今成为休闲放松的新场所。展览的内容含盖原住民、经济、工艺和自然环境,在多媒体空间内向公众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原始的影像资料、访谈和工具提供了一个生动而个人化的对该区域和原住民的展示。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4.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5.jpg

能源

新老建築在設計时都将能耗减少到了最低。大面积的玻璃采用了最先进的隔热玻璃,而不必要使用百叶窗。西北侧的土方工程和绿色屋面同时起到隔热和保温的作用。在寒冷的天气里,地暖系统为场景空间提供舒适的温度。在夏季,河水流入同样的管道可为场景空间降温。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6.jpg

柳树过滤器

生活污水的净化是通过柳树来进行的:这在荷兰当属首次,要感谢当地柳条编织的传统。柳树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物质,而这些物质又能帮助柳树生长。净化后的水流入湿地,最终汇入河流。柳树被伐后,可用作生物燃料,用于博物馆的采暖或其他功能。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7.jpg

就地取材

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当地的材料,这不仅仅体现在能量供应和污水处理上,还同样体现在啤酒餐廳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多是过去在 Biesbosch 工作过的志愿者。甚至承建商和工人也大都来自附近地区。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8.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19.jpg

Biesbosch 有着丰富的加工自然材料的历史。新建築中的博物馆的艺术空间,全部使用当地出产的自然材料。

上世纪中叶,严重的污染使鲟鱼和鲑鱼从该水域消失。Haringvliet 闸口建成后,水质变得干净了,这些物种又重新回到了此处,餐廳内池塘的設計就是在隐喻这一点。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0.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1.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2.jpg

淡水潮汐公园

博物馆岛在2016年的春季竣工,淡水湿地公园从新挖开的小溪中引水。潮汐和季节性的水位变化可以在小溪倾斜的岸边清晰地察觉到。同时,倾斜的溪岸也创造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蜿蜒的通往小岛的小路,由于水位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3.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4.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5.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6.jpg

▲ 立面图

Biesbosch 体验

“Biesbosch体验”同样在2016年的春天完成,它通过比例模型展示当地的圩田、堤坝和溪流,来阐释控制水的原理和重要性,以及海平面上升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半小时的循环周期内,水位从极低变为极高。大人和小孩可以通过操作各种闸口来改变水流的过程。

De Pannekoek 露天博物馆

De Pannekoek露天博物馆位于河的另一边,其标志是一棵名为“griend”的柳树,在这个博物馆里游客仿佛回到了过去,那里有仿真鸭子、海狸小屋以及柳树和芦苇建造的房子。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7.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8.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29.jpg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0.jpg

项目图纸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1.jpg

▲ 平面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2.jpg

▲ 平面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3.jpg

▲ 平面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4.jpg

▲ 剖面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5.jpg

▲ 剖面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6.jpg

▲ 分析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7.jpg

▲ 分析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8.jpg

▲ 分析图
湿地景观里的大地艺术雕塑:荷兰 Biesbosch 博物馆岛-39.jpg

▲ 分析图

项目信息

設計公司:Studio Marco Vermeulen

地址:De Hilweg 2, 4251 MT Werkendam, Netherlands

类别:博物馆

建築面积:1300.0 m2

项目年份:2015

摄影師:Ronald Tilleman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yyd11032020-9-1 10:04:37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