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jpg

项目基地原本只是用作江心洲的防汛堤坝,如今成为一座具有活力的沿江公园。
我们在既有的堤坝基础上,修复生态缺陷,改善沿江风貌,注入新的休闲活动功能,将这片在过去几十年里无人问津的土地发展成了江心洲重要的资源。
▼改造后的公园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jpg



从生态隔离到生态修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了岛内的农业安全,工程師建造了由抛石、混凝土植草格、格梗构成的斜坡状防汛堤坝。
但是这样单一的地表构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断了滨水带生态物种交流,同时使得暴雨季节里大量的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是直接流入江中,削弱了驳岸的雨洪调节能力,对长江的水质也造成了威胁。
▼场地原貌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3.jpg



▼混凝土植草格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4.jpg



认识到了这些生态缺陷,我们希望通过景观設計手段加以改善。
在堤坝坡面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植草格的孔隙,覆盖一层新的种植土层,这样就有了更多植被品种生长的条件,进行植被修复。
在坝顶的商業建築两侧,我们片植了两片水杉林向南北侧延伸,与相邻的场地融合,这也是岛内最常见的植物特征。
▼修复后的植被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5.jpg



▼跌級草台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6.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7.jpg



同时,以现有的混凝土格梗为基础,面向江面形成新的台阶状的地表形态,采用规整的方式铺植草坪与当地最常见的河岸植被。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雨水下渗的机会,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也形成了雨水滞留净化系统。
▼草台入口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8.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9.jpg



我们在叠級草台上分层种植了细叶芒、芦苇、矮蒲苇、狼尾草,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所有柳树,恢复了历史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沿江风貌。
▼草台细节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0.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1.jpg



从防洪到居民的日常
原本的堤坝坡度为1/2至1/3,在这样的坡度上居民很难获得可活动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局,项目团队設計了不同特征的三层沿江带状空间。
▼沿江带状空间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2.jpg



▼连接坡道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3.jpg





连续的坐墙与草台定义了靠江一侧的漫步道,中间一层则提供跑步、骑行的空间,亦是江心洲环岛防汛道路,同时引入极限运动场地。
最上一层空间通过注入儿童活动功能及外摆休憩功能与商業建築产生联系。
▼跌沿江散步道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5.jpg



▼防汛道路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6.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7.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8.jpg



▼极限运动场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19.jpg



防汛道路同时被赋予了举办马拉松及环岛自行车赛事的功能,连续的坐墙不仅在日常中提供休憩,在比赛时也提供更多的位置供人们观赛。
▼公园融入生活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0.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1.jpg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2.jpg



▼道路绿化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3.jpg



▼坡道细节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4.jpg



▼商業拓展空间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5.jpg





历经近五年的时间,江心洲公园正一点一点地融入居民的日常。
从原本荒芜的堤坝蜕变成富有活力的公园,人们在公园里跑步、耍太极、骑行、玩轮滑,在树下乘凉,孩子们在游戏场攀爬、追逐,一家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城市对自然的关怀,時光的流转,还有江心洲未来发展的方向。
▼公园鸟瞰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6.jpg



▼公园夜景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7.jpg



项目图纸
▼景观总平面图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8.jpg



▼场地剖面图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29.jpg



▼雨水净化系统示意图
从堤坝变身公园-江岛新天地滨江商業生态公园-30.jpg



项目类型:滨江商業生态公园
项目名称:江岛新天地
設計方:CLD会筑景观
建成时间:2018年12月
主创及設計团队:张浩青、付杨、倪恺、刘琨、官静娴、陈玲玲
项目地址:南京,江心洲
建築面积:3.2ha
摄影師:张海、席琦
业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单位:PINHOLE DESIGN
水利顾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建设单位:棕榈园林
合作品牌:KOMPAN,南京蓝卡极限运动场地建造有限公司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