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理公会教堂大楼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东的一处拐角。整栋建築既为身处繁华地段的信徒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朝圣场所,又丰富了周围的城市结构。考虑到湾仔地段的寸土寸金,設計团队将项目打造为泪滴状,通过塔楼的形式成功地把1.1万平方米的空间浓缩到了800平方米的土地上。

▼建築与街景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jpg

▼建築外观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2.jpg

建築独特的外部設計创造了一个由繁忙的街景过渡到内部宁静的庇护所的入口顺序。体现了拥抱和流动概念的柔和曲线立面,在皇后大道东呈现出一种极强的存在感,同时引导游客进入一个将教堂与街道区分开的入口广场。该入口广场位于十字路口一侧。作为枢纽,它改善了两条道路间的连接,在密集的环境中创建出开放的视线和一个非常必要的公共空间。

▼位于建築首层的临街入口大厅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3.jpg

▼从街对面看向入口大厅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4.jpg

进入入口大厅,迎接人们的是钟琴乐声。从历史悠久的石墙、生命之树和悬于大厅顶部的内嵌牌匾底下经过,有助于滋养人们的朝圣情绪。主教堂采用了克制的材料和配色,旨在创造一个宁静而庄严的礼拜场所。自然光聚焦在祭坛上,其背景为八米高、带有玻璃十字形开口的纯白色墙壁。 天花板上方的光孔柔缓了日光并将其漫射到祭坛上。

▼入口大厅内部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5.jpg

▼从入口大厅上楼,到达主教堂门口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6.jpg

▼主教堂门口区域有通向更高楼层的电梯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7.jpg

▼自然光聚焦在主教堂的祭坛上,其背景为八米高、带有玻璃十字形开口的纯白色墙壁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8.jpg

▼主教堂采用了克制的材料和配色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9.jpg

这栋垂直的教堂就将圣所、小教堂、活动大厅、社会服务楼层和牧師办公室等空间整合在了一起。卫理公会大楼通过从底部到顶部的轻微倾斜来定义了自身的空中轮廓,以突出其作为宗教机构的形象。由此产生的摩天楼教堂为信徒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礼拜空间。高塔顶层的天空小教堂是一个可以尽情欣赏周围美景的独特空间,拥有向北眺望海港和向南俯瞰群山的绝佳视野。

▼位于建築顶层的天空教堂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0.jpg

▼朝北眺望海港,向南俯瞰群山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1.jpg

▼往北边,可以尽情欣赏周围的城市美景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2.jpg

▼细部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3.jpg

良好的内部邻接关系优化了教堂的日常运营。一个大型的集会大厅位于主圣殿的上方,使得朝圣者在礼拜结束后可以聚集在一起。教堂办公室和牧師住所坐落在相邻的垂直楼层上,在使空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的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独特的身份:一面是工作,一面是生活。该建築采用了多项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并有望获得香港BeamPlus可持续性评級。坚固的核心墙朝东,选择开窗而不是幕墙的設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西立面的热吸收。朝北和朝南的大开口窗户优化了天空教堂、集会大厅和教堂办公室的采光和视野。建築的朝向则为住宅空间提供了自然通风。

▼位于地下一层的崇拜礼堂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4.jpg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5.jpg

这座全新的卫理公会大楼坐落在城市喧嚣的交汇地带,旨在营造一种节俭、简约和精致的感觉,为湾仔社区打造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精神绿洲。

▼立面、剖面示意图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6.jpg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7.jpg

▼各层平面图
香港卫理公会教堂大楼,城市居民的精神绿洲-18.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