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3.jpg

摄影:章勇


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被称作亚洲建築之父,他的传奇建築生涯,始于想要为自己建一座庄园。

当他从律師改行,远赴伦敦建築联盟学院(AA)学习成为建築師,毕业回国开始建築实践时,已是38岁。在其后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巴瓦建成了斯里兰卡议会大厦、碧水酒店、赤壁之家等大量重要作品。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4.jpg

碧水酒店


巴瓦尤其擅长处理空间和环境的关系,他的建築似乎可以和自然共同长大,这种能力和他花费半个世纪修建自己的庄园——卢努甘卡(Lunuganga),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次巴瓦的設計理念有所突破或转变时,这里也正大兴土木。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5.jpg

摄影:高天霞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6.jpg

摄影:章勇


可以说这座独一无二的庄园是巴瓦的建築试验场,经过超越50年的不断调整,成为被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私人园林之一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7.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8.jpg

卢努甘卡庄园场景空间,图自网络




深入湖心的一片秘密花园

初识庄园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9.jpg

杰弗里·巴瓦


1948年,巴瓦在数年海外游学之后回到刚刚赢得独立的祖国,买下湖边岬角上一片废弃的橡胶林。

“那时候,世界是如此可靠,人们梦想的一切似乎都会实现,也有的是时间”。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他醉心于重塑地貌、整理植被、把这里变成一些列精心搭配的室外客廳,一系列连续转换的心境和情感,一座“斯里兰卡天地大花园里的小花园”。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0.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1.jpg

图自网络


巴瓦先清理场地,牺牲掉场地上原有的橡胶林,好让坡地上的房子将四方无碍的风景尽收眼底。他把1930年代建造的平房改造成居住主屋,将围绕着庭院的墙体拆除,房屋和露台朝草坪敞开。

向南眺望,越过湖面和稻田可见远处小山上矗立的佛塔;北侧露台则临湖而建,水畔一株高大茂盛的素馨树蔚为壮观,遒劲的枝桠间是一位断臂西方少年的石像,背后碧蓝的湖水波光粼粼。这些无不透射出巴瓦庄园东西合璧的韵味。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2.jpg

图自网络


在不断改造的过程中,巴瓦的灵感来自他曾探访过的世界范围内众多园林(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亚洲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苏州园林等),庄园内除了精心修剪布置的热带植物,还可见澳大利亚艺术家的人面翁守镇,从意大利带回的罗马雕像头部,16世纪葡萄牙商人运到斯里兰卡的中国明代陶罐,彩色武士壁画…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3.jpg

左:罗马雕像头部 右:菠萝蜜(《卢努甘卡庄园》内页,有方)


卢努甘卡庄园的重点在园林,房间的四面张开,各个角度都可以看见湖面、树木、天空,是“天然的画廊”,而场景空间仅用于睡觉。巴瓦把他空闲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卢努甘卡,他人在斯里兰卡时,几乎每个周末都在此度过。

北京建築大学教授金秋野曾经两次住在庄园,他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深感此地近乎蛮荒,
“巴瓦要以怎样的浩然之气,去维护苍穹下面小小的一片,水平和垂直、理智与情感,以一己之力,让这个现代隐士的小幻境清清爽爽”





黑白之间的黄金时代

《卢努甘卡庄园》的面世

无数建築師膜拜、朝圣的庄园,但能去现场感受魅力的人并不多,书籍则是承载历史和细节最好的方式。

Lunuganga 英文原版最早出版于1990年,以黑白影像的方式记录了黄金时期的卢努甘卡庄园。巴瓦的两位朋友克里斯托弗·班与多米尼克·桑索尼负责摄影,苏曼加拉·贾雅提勒基与拉基·森内那雅基完成绘图,巴瓦本人亲自撰写文字说明。

如今巴瓦与班都已不在人世,原版书也在市面上消失多年。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4.jpg

有方


2018年4月,有方开始与出版社及巴瓦基金会接洽;12月,有方与世纪文景签订出版框架协议,成立新的出版品牌,聚焦高品质城市/建築类书籍引入及出版。历经一年时间的策划、编辑、修改,2019年11月,《卢努甘卡庄园》终于面世。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5.jpg

有方


《卢努甘卡庄园》与其他以实操性文字为主的作品集不同,由巴瓦亲自撰写的原文,采取了感性叙事的方式,将花园的建造过程记录下来。

中文版则特邀北京建築大学教授金秋野来翻译,敏感地捕捉到巴瓦原文的神韵,文字使人身临其境。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6.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7.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8.jpg

有方


比如书中金秋野对巴瓦的一段自述这样译到:年复一年,在庄园中漫游,看万物生长,你会发现不同的角落天然拥有不同的气息。比方说,往南的视野结束于丘陵上的庙宇,但在中景处长着一株古老的香榄树,我把一个巨大的中国水缸摆在树下,这个风景中就出现了双手的痕迹。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19.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0.jpg

有方


对自然、空间、人为力量之间的关系,图片固然震撼,但能看到巴瓦的自述则会有更深的理解。比如远眺佛塔时,湖面会显得非常狭小,甚至无法吸引人的注意,巴瓦的处理方式是:必须将草坡的脊线下沉几英尺,换取更完美的视觉比例。我于是这样处理,之后就让它保持这个模样,结果令人惊讶,好像自造物之始它就在那里。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1.jpg

有方


原书内的影像是来自上个世纪的胶片摄影,带有胶片影像特有的颗粒品味。历时一年反复调试与打磨,最终中文版的图像质量比原版书更好:色调统一,细节丰富。

同时,历时久远的黑白影像充满光泽,比实物更多时间的痕迹。如金秋野所说,“与真实的卢努甘卡相比,我更爱黑白照片中的这一个”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2.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3.jpg

有方


《卢努甘卡庄园》,书籍尺寸:27 x 31cm,精装封面,书脊烫金,内页选用日本进口哑粉纸,中英文烫金。即使不是設計師,对大众读者来说也是一本精美的画册。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4.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5.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6.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7.jpg

有方


《卢努甘卡庄园》

中文首版发售

扫描二维码即可选购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8.jpg



节选

杰弗里·巴瓦 / 文 金秋野 / 译

回顾花园的建造过程,结合它目前的样子,我深感它是我生命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一件事。决定建造一座花园的时候,世事是如此安稳,人们梦想的一切似乎都会实现,也有的是时间。

在我一生的旅行中,在不同的国度,曾见过无数的花园,个个都美丽自然、不可方物。我一向放任自己耽于声色之娱,而正是大自然,创造了非凡的风景与环境之美,让我沉迷其间。然而,人类的建造也同等重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然之美更形凸显,那些通往山顶的栏杆和人工湖的开凿,都是对自然的有益补充。无论对何种景观而言,水体都无比重要,不可或缺。水面上跃动的光影给我带来莫大的欢愉,设若旁边有一道笔直的墙壁或建築的身形,则更加妙不可言。几何与自然组合在一起是如此完美,色彩相形之下倒显得没那么重要,有时甚至让人略感不适。

年复一年,处处都在缓慢地发生变化,我把想象注入其间,有些简单,有些复杂,为不同的角落晕染出不同的气氛与格调。当我渴望孤独,即知厕身何处;朋友欢聚一堂,也知移步何方。一个意想不到的乐趣,就是把人们带到各处,去观察他们的反应,从错愕到惊奇,直到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座花园真是太美了!”前几天有一位卡车司机帮我运砖,工人们从车上卸货的时候,他在园子里溜达了一圈,跑过来对我说:“这真是一块洞天福地哦!”(But this is a very blessed place! )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29.jpg

他38岁改行做建築,用50年给自己盖了一座令世人向往的庄园-30.jpg

有方

END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