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37238050945081.jpg 空间/ KC 设计 “每个人或多或少应该都有些经验,拍摄现场会有很多人同时干扰你,也常会有各种意见随时冒出;若人人都来你旁边讲一句想法,当下其实很容易就会迷失掉。早期我也曾经有过这样。不过那个虽然痛苦,但等你拍完回家,在萤幕前看毛片看了许久,觉得整合众人声音拍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四不像,那种痛苦更无法弥补。” vsszan37238050945082.jpg 空间/ 新澄设计 记得过滤,保有自己的意识想法 面对那麽多人的声音,要怎样从这样的复杂状况跳脱出来,专注做你的诠释,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时拍摄过程中,客户对你提出来的想法,他们大多考虑的是很单纯和局部的点,但他可能没有思考到现场的光线、角度等细节。与其直接帮客户拍他要的画面,我们不如先厘清,了解他在乎的缘由是什麽?再来消化执行会比较理想,也比较不会浪费时间。因为你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有个责任即是要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正确判断哪些东西该过滤掉,留下比较好的决定。最终,重要的还是画面好不好看,如果客户讲的东西拍出来不好看,他还是不会买单。 vsszan37238050945083.jpg vsszan37238050945084.jpg vsszan37238050945085.jpg 场地/ Dogether Hotel;软装/ DO UP Décor Planner 而所谓「自己的声音」,其实也就是个人的判断能力。如果这部分不是那麽敏锐的人,我们可以藉由最基本的做法 一 用大数据来精进自我。透过多看不同类型的案子,多拍、多去思考,临场判断的逻辑还是可以被归纳出来。假使你本身感受力比较敏锐,以我自己来说,我会看一看东西,再来设法把它丢掉,然後用自己的角度去诠释。 这有点像我们看相机的说明书,先理解器材商教你的使用设定,但熟悉後,大部份时间你在那个当下,自然就会有一种这样做比较对的直觉。这时就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相对地也要为做下的判断负责。 vsszan37238050945086.jpg 空间/ 向度设计 我到现在还是会碰到一些我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但长久累积的经验,会让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逻辑,也比较突破性一点。或许它不是那麽好,但至少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力。如果你发现它真的不是那麽好,那也 OK,虽然我们也不用为错误的决定去道歉或对不起,但是心里要知道,下次如何去调整它,改进它,让它变得不一样! vsszan37238050945087.jpg 空间/ 常式建筑师事务所 x ST Design Studio vsszan37238050945088.jpg 空间/ 太砚设计 个人判断 VS 信任的建立 提到摄影师的判断,就不能不提对等重要的一件事:客户的信任。 信任感和中间合作频率的调和,需要一定的时间跟默契养成,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建立的东西。它就像人跟人的互动,是持续培养的过程。即便是很熟的朋友,久没见面突然遇到,可能都需要一点时间热机一下,如果我们三不五时就见面交流,至少彼此会在一个比较相同的频率上。 vsszan37238050945089.jpg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 vsszan372380509450810.jpg 空间/ 合风苍飞设计+ 张育睿建筑师事务所 我们很多常合作的客人,或许也有思考到这一点,所以不论大案小案,这个化学作用都可以有很棒的效果,是双方一起去转换而来的效应。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 long-term relationship,有点像「复利」的效果,尽管一次性的客户,大家还是可以拍得有一定的水准,但之中势必还是会有些微的差别。只是虽然 long-term relationship 很重要,但它好像在我们这个行业还蛮常被忽略;或许无论设计师和摄影师,也可以思考看看这点的重要性。 vsszan372380509450811.jpg 空间/ 好室设计 vsszan372380509450812.jpg 空间/ 好室设计 vsszan372380509450813.jpg 空间/ 禾睿设计(photo by Hey!Cheese Team KD) vsszan372380509450814.jpg 空间/ 思维设计 身为一名摄影师,只有不断经历各式各样现场状况的过程,你才会知道,真正做决定跟判断的人还是只有你。因此站在镜头後方的位置,要如何把心中的画面呈现出来,你自己一定要先有个底。不管你最先或最後拍到自己要的东西,那都很好,但是一定要记得,绝对不能从头到尾都没有。 vsszan372380509450815.jpg 空间/ 共生制作 vsszan372380509450816.jpg 空间/ 觉知造所 vsszan372380509450817.jpg 空间/ 工一设计 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vsszan372380509450818.jpg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