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宽玠设计
早期拍照的时候我并没有助理,不过这几年来,我其实已经很久没有一个人去拍案场。前几个月因为疫情关系,那阵子都独自拍摄,後来回想起来,发觉一个人角色的切换,收放的观念,对我自己帮助蛮大,让我有蛮深刻的体会。
空间/ 昂衍设计
一人拍摄=真空式的美丽境界
之前在拍照的时候我会放音乐,但是从疫情之後,因为我需要减少干扰,更专注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後来也习惯不放音乐。那时我会跟一些客人说,因为疫情关系我一个人拍,所以我需要很专心,除非需要帮忙做一些开关灯的动作,不然可以的话现场尽量净空。变成我处在一个很真空的状态去思考拍摄,那对我来说很美丽。
疫情期间拍摄:空间/ Resi 设计
疫情期间拍摄:空间/ 钜程设计
疫情期间拍摄:空间/ 一研设计
疫情期间拍摄:空间/ PSW 建筑设计研究室
疫情期间拍摄:空间/ 琢墨设计
热血的团队来自於精准整合与沟通
以前内容复杂一点的案子,除了拍照三四个人,还会有两个录影,一个企划,业务同事有时也会去帮忙。手边资源和人力越多,一般来说越方便,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必须学习在同一个场域工作,分区执行并增加效率的同时,彼此协调避免互相干扰。有时也容易在沟通上会耗费一些时间。所以在一个团队里,跟别人沟通的东西要很具体,有逻辑的把你想要的东西精准地描述出来。
例如我说「那个被子要调一下」,但是我心中的调整跟其他人的调整可能不一样。我看到的是这边比较翘,但你可能看到另一边没塞进去,要是指令没有很精准的话,可能会不只有一次的来回动作。因此我在提出需求时必须要很准确,譬如:「请帮我把右边枕头的右下角的顺一下」,那旁边的人就很清楚要做什麽;如果只是说:「那个枕头有点乱要整理一下。」,每个人定义的乱都不一样,就很有可能没整理到我的重点。
自己跟自己对话,最知道到底需要什麽,特别是很美学、感受的东西,你可以很准确地做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但是人跟人之间,就容易有认知上的误差,所以合作的人多的话,我基本上不会控制到太细节的东西,就是信任团队跟看後面的结果。
场地/ Dogether Hotel;软装/ DO UP Décor Planner
场地/ Dogether Hotel;软装/ DO UP Décor Planner
长期「默契」和「美感」不可或缺
由於每个人心里的尺不太一样,用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来沟通,譬如设计师可能在乎的是什麽,或者这个设计案的重点是这个楼梯,把一些重点讲清楚之後,让夥伴们自己思考,有一个想像去诠释,会比较适合而且好发挥。除非我可以描述很具体,不然就尽量不会用太细节的东西跟人家沟通。
这时团队默契和美感就很重要,若不是有常常一起工作的经验,或是一起调图、讨论修图,可能真的认知落差会很大,变成还要去统合不同人的思考跟风格。也因为我们公司大家相处比较久一点,对於公司的方向,习惯用的色调、构图,都比较有一些基本认识,让我们既可以拆开独立运行,也能同时组成一个较大的team去作业。
Team KD 组(Kai & Danny) 空间/ 巢空间设计
Team KD 组(Kai & Danny) 空间/ 巢空间设计
而当大家的默契到达一个程度,也比较不用去沟通一些情绪类的东西。像我们有次拍一个大型住宅,因为他空间够大,但里面的东西比较乱一点,所以我们会觉得两组人马集合起来,一起把现场整理成要的定位,再一起拍摄会比较快。拍摄尾声时,又因为太阳快下山,考虑到光线问题,我们直接拆成两个区域同时拍摄。假使跟不是很熟的人合作,他可能会想说为什麽你都拍好又叫我拍,或是为什麽我都在整理东西....等心理情绪。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场地/ 喜的灯饰台中店
空间/ 虫点子创意设计;场地/ 喜的灯饰台中店
一人拍或是跟团队一起拍,各自都有优点。处於知道我现在没有一些资源的时候,比较是去思考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可以怎样精准掌握到每个因素,把案子讲的独特;也许是抓更重点,以及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但当人多的时候,身为一个团队的主导者,我的思考安排又会不太一样,变成是考虑任务分配和能力的整合。这回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或许也能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收获!
空间/ 必设计
空间/ 伴境设计
空间/ 觉知造所
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