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瞥©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1.jpg
地处沪苏浙三地交界,水乡SOHO所在的浙江丁栅镇,在经历城市发展要素单向虹吸后成为空心化乡镇,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机遇中,作为未来“浙江范例”的丁栅希望以可持续的活力融入共同富裕的试验场。
▽从丁栅老集镇望向场地©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jpg
▽夜景©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3.jpg
在探索城乡双向平衡的路径中,以文旅为抓手的振兴路径已经由乌镇东栅、西栅的陆续开发,而得到了学术界、市场和公众的广泛认同。但另一方面,广大的国土上散布的却是那些在人文脉络、自然景观、历史积淀等方面都缺乏特征和辨识度的寻常城镇。面对这些资质平平的城镇,我们尝试寻找一条新的路径,集研究、策划、设计为一体,对城镇历史生产遗存进行价值认知、空间改造与内容置入,希望以产业的更新为触点,促使生产要素向乡镇流动,渐进式实现生活与生态场景的重建。
▽建筑外观©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4.jpg
▽庭院©思木摄影

vsszan162533201019335.jpg
01. 价值认知,作为精神坐标的粮仓

作为浙北平原区重要的粮食产地,丁栅于上世纪60年代始建粮仓群落,是新中国建造最早、数量最多的“房式仓”代表之一,其中保留的“素混凝土拱型粮仓”是当时全国首推的新型粮仓类型。
▽丁栅老粮仓© 项目管理团队

vsszan162533201019336.jpg
2016年电影《乘风破浪》在此取景©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7.jpg
▽夕阳下的粮仓 © 业主团队

vsszan162533201019338.jpg
02. 空间改造©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9.jpg
▽改造前场地现状© 业主团队、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0.gif
▽概念规划模型©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1.jpg
▽共享的智慧粮仓©思木摄影

vsszan1625332010193312.jpg
在建筑的历史价值、使用价值和结构安全性等一系列甄别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既存空间的格局与粮仓原有的功能组织,我们将中部遗存空间定位为未来向全体访客和使用者开放的知识共享会客厅,南部“房式仓”粮仓组团则定位为知识的存储器——创业办公空间。
▽中部遗存空间改造生成分析©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3.jpg vsszan1625332010193314.gif
▽中部遗存空间改造动图示意© 思木摄影

vsszan1625332010193315.jpg
中部利用除旧-链接-介入-点亮的更新策略进行改造,将整合零散的遗存建筑单体为完整的空间序列,形成承载阅读、休憩、观览功能的立体园林。
▽改造前后对比©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6.jpg
▽俯瞰屋面©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7.jpg
▽水院©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18.jpg
▽爆炸轴测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19.jpg
▽研究模型©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20.gif
▽首层空间©思木摄影

vsszan1625332010193321.jpg
▽水院© line+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2.jpg
厅——传统民居“四落戗”原址改建,作为园区的主入口,设计保留如庑殿顶一般的特色屋顶和结构空间,去除外围护墙体形成入口过厅,象征传统场所与当代开放空间的碰撞。柱脚包裹镜面不锈钢,落于浅水之上,呈现轻盈姿态。
▽入口区域©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3.jpg
▽设计保留如庑殿顶一般的特色屋顶和结构空间©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24.jpg
院——厅之后衔“田歌水院”。围绕筒仓设水院©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5.jpg
▽穿孔锈板屏风©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6.jpg
台——将江南乡镇的临水戏台进行现代转译©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7.jpg
▽戏台屏风©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28.jpg
▽戏台分解分析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29.jpg
径——设计将厂房加建形成的历史路径外强化为山径© line+(图右)
vsszan1625332010193330.jpg
▽筒仓顶部设有观景台©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31.jpg
▽外挂楼梯与屋顶步道©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32.jpg
▽墙身节点材料大样©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33.jpg
亭——筒仓之上增设的玻璃观景亭© line+(图右)
vsszan1625332010193334.jpg
▽玻璃观景亭©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35.jpg
▽夜景©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36.jpg
▽筒仓顶部玻璃平台墙身节点©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37.jpg
03. 类型叠合©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38.jpg vsszan1625332010193339.jpg
▽补完粮仓肌理的铝屋咖啡厅©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40.jpg
▽咖啡厅夜景©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41.jpg
同时增建紧临稻田的农创空间“田歌阳台”©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42.jpg
©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43.jpg
室内与景观均强调“微介入”。室内设计不止于对材料的延用,而为重新塑造场域精神。
▽改造后的筒仓内部©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44.jpg
▽改造后的书吧©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45.jpg
在此,设计以融入当代元素,创造多元情境内容的方式,将老建筑重新打造成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多元空间。
▽改造后粮仓分解分析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46.jpg
▽室内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line+(图右)

vsszan1625332010193347.jpg vsszan1625332010193348.jpg
▽老建筑分解分析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49.jpg vsszan1625332010193350.jpg
▽改造后的办公空间©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51.jpg vsszan1625332010193352.jpg vsszan1625332010193353.jpg vsszan1625332010193354.jpg
景观设计在设计语言上©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55.jpg
©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56.jpg
景观作为贯穿建筑之间的脉络,选择尽量留白、退让为主的手法与理念,使建筑内外空间自然衔接,形成更为完整的空间氛围。
▽从田野望向建筑©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57.jpg
©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58.jpg
04. 内容置入©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59.jpg
结语

丁栅水乡SOHO的实践尝试跳出传统的基于“风物特产”的乡村振兴模式,在政策和运营的加持下,畅通城乡活力要素的双向流动,重新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发展要素资源。如今水乡SOHO一期“智慧粮仓”已投入运营,商业配套以及二期组团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
▽投入使用的建筑© 陈曦工作室

vsszan1625332010193360.jpg
随着一家家企业的入驻和年轻人的回归©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1.jpg
▽规划总平面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2.jpg
▽首层平面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3.jpg
▽二层平面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4.jpg
▽其他层平面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5.jpg
▽立面图1©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6.jpg
▽立面图2©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7.jpg
▽剖面图© line+

vsszan1625332010193368.jpg
vsszan1625332010193369.jpg vsszan1625332010193370.gif vsszan1625332010193371.jpg vsszan1625332010193372.jpg vsszan1625332010193373.jpg
  • 项目名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丁栅水乡 SOHO 智慧粮仓
  • 建筑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1#-3#楼)、MLA+亩加(4#-12#楼)
  • 室内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3#、4#、8#-12#楼)、MLA+亩加(5#-7#楼)
  • 景观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MLA+亩加
  •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朱培栋
  • 设计团队:邢明泉、包望韬、赵胜耀、高科、梁仕秋、刘相均、周文煜(建筑)、祝骏、范笑笑、何之怡(室内)、李上阳、金剑波、饶非儿 、李俊、张文杰(景观)
  • 业主:嘉善县姚庄乡村振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 项目管理团队:浙江蓝城有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项目运营方:杭州宏逸文商旅发展有限公司
  • 初步设计合作单位:杭州欧本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结构)、杭州明捷普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机电)
  • 施工图合作单位:浙江联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项目位置:浙江,嘉善
  • 建筑面积:11824平方米
  • 设计周期:2022/02-2022/07
  • 建设周期:2022/05-2022/10
  • 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
  • 材料:锈板、涂料、木材、镜面不锈钢、玻璃
  • 摄影:陈曦工作室、line+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阿茂_design2023-2-20 17:46:38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syhgdesign2023-2-20 22:48:24

感谢辛苦分享 好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