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FOLK ・ 森生

孩子总是全心全意的用身体感受一草一木,所有不为人知的异想世界都埋藏在他们的小脑袋里,高雄有这麽一个理想之地,守护着「让孩子做自己」的权利。森生,一间台语 ê 自然艺术空间,采用义大利的瑞吉欧教育法,重视人与土地的连结,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鼓励他们尽情玩、放胆想,在自由游戏中创作和学习,没有制式的规则,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孩子独立思考後的独到见解,如此开放的教育理念,要如何以空间这个载体包容所有,并与人产生良好的互动呢?
当我们和森生寻觅到这一间老屋时,所想的不只是规划一间教室,而是想像成了「舞台」,舍去缤纷的五颜六色,以淡雅的色系、自然的材质衬底,因为这次的主角是孩子,大量的留白只为了留给他们更多想像空间,包容他们的天马行空,承载多元的艺术创作,并透过活动家具弹性调整空间配置,让孩子在每一个舞台串场时,都能感受到些微的环境变化,森生主要划分成三个场域,分别是接待区、活动教室、创作教室,循序渐进的融入这个小天地,准备好一起参观森生的生活剧场了吗?

vsszan100795050134301.jpg.jpg

设计师以洁白外观,在巷弄中围塑出空间,特意内缩的角落是森生的起点,静谧的画面,鞋柜也静静的收纳在侧边。当你踏入玄关的那一刻起,就与大自然产生了连结,这里以石为地,以土为壁,我们从石材厂采集余料,拼贴出独一无二的水磨石地面,水泥混合着稻壳,一刀刀批出自然的立面纹理,还有一颗沉甸甸的石头座落在此,它是穿鞋椅、装饰品、还是其他?每个人定义不同,主导权回到孩子身上,与石头产生不一样的互动模式,另外二颗来自海边的石头,则成为开启森生大门的基石。

vsszan100795050134302.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jpg.jpg

门後是迎接家长与孩子的接待区,也是森生的序幕,带领人们一步步熟悉空间、认识自己,老师和父母们可以围坐在长桌边闲聊森生的生活和孩子的近况,一旁的童书、秋千和疗癒的 Resting Bear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中就属秋千最抢手,经常玩得不亦乐乎,因为不同高度的摆荡,能够看见不一样的视角,让孩子们纷纷想要上前挑战,除了坐姿和站姿,还可以趴着或吊着荡,有的会一股脑投入,有些则会观察同侪,再决定如何玩,从旁观察他们与空间的有趣互动,虽然也会发生争执,试着让他们自己沟通也是重要的一课。

vsszan10079505013430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7.jpg.jpg

新旧交织的森生家具,是主理人平日里蒐集而来的宝物,终於有个好所在得以安放,陪伴孩子开始新的故事。

vsszan100795050134308.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0.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2.jpg.jpg

接待区同时是小型艺廊,展示着小朋友的日常创作,让前来接送的家长可以好好欣赏孩子的艺术,创作媒材少不了从公园捡拾而来的枯枝落叶、石头果实,经过小手变身成画作、挂饰、雕塑品,每次推开门,映入眼帘的都是惊喜,一幅七彩绚烂的画面甚至让大人问起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为孩子的配色感到惊艳,那天夏日午後,我们准备了一块吸音板和几罐颜料,不指定主题,就让孩子在前院尽情挥洒,地砖也染上了单纯美好的颜色。

vsszan1007950501343013.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5.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7.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18.jpg.jpg

设计当下,我们想的不是更大的室内空间,而是延伸更多户外环境,透过落地窗将阳光引进接待区,窗外的园地以黑黝黝的烧杉板凝聚空间感,与周围大楼做出区隔,带入回收再利用的天然素材,如二座电缆线圈作为矮桌,漂流木改装成水槽,红砖与木屑砌成的小土堆,还有树干、木条、空心砖⋯等不具名的游戏装置,它们在孩子眼中是玩具、家具、房屋,少了大人的定义和规则,只有孩子无穷无尽的想像力。

vsszan100795050134301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0.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2.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3.jpg.jpg

前院尽头有一颗别具意义的红花玉芙蓉,过去她守护了一间小书铺七年,前阵子因为搬迁缘故,需要另寻安身立命的土地,森生辗转承接了这颗生命,希望她接续陪伴小朋友快乐地伸展枝枒、绽放花朵。这里「乱」的很自然、「脏」的很自由,夏天就疯狂玩水,下雨就开心玩泥巴,脱掉袜子一起自由玩耍!

vsszan100795050134302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5.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7.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8.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2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0.jpg.jpg

在接待区和前院暖身後,来到第一座儿童舞台「活动教室」,这个空间以音乐、舞蹈、故事时间⋯等大肢体课程为主,设计师规划了三种灯光情境因应多种活动用途,而森生的教具种类多元,收纳成为最重要的小事,相较於柜体,我们倾向於「藏」,让白墙和家具成为舞台布景,留白,更有想像空间。小厨房隐身於折门後,不仅是用餐空间,也是烹饪教室,当然,小朋友总是不安於室,最近就嚷嚷着说:「每天都在厨房吃饭也是很无聊呀!」所以就全体决定在接待区吃午餐了,森生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变动的有趣状态。

vsszan100795050134303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2.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3.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5.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7.jpg.jpg

当孩子们在空间中来回穿梭,通过每一扇造型门窗时,就像是穿越一个个被施加魔法的过渡空间,设计灵感源自绘本中小房屋的拱门元素,以童趣视角颠倒门窗方向,或勾勒出非对称的半弧角来串场空间的转换。

vsszan1007950501343038.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3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0.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2.gif.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3.jpg.jpg

敞开一扇扇拱门之後,来到第二座舞台「创作教室」,我们留给孩子一个白白净净的空间基底,只摆了几张桌椅和收纳柜,其余就交由师生一起讨论及规划,每个学习区要设置在哪,分别有探索光和物体关系的灯箱游戏桌、以各式乐器抒发情感的音乐区、透过积木训练肢体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建构区等等,小朋友提出,为了避免盖到一半的积木模型被推倒,建构区要远离主要动线安排在角落,是不是很聪明呢!近期他们也开始研究织毛线和捏陶艺,将松散的材料融入创作,练习倒、舀、穿、揉、捏、压等精细的小肢体动作,其实他们比大人想像中,会的事情更多。

vsszan100795050134304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5.jpg.jpg

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反覆练习双手、眼睛和脑部相互合作的过程。

vsszan100795050134304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47.jpg.jpg

音乐,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之一,有天然材料制成的贝壳沙铃、米沙铃、落叶响袋,还有以水传递声音的水杯琴、空灵鼓、卡林巴拇指琴⋯⋯,孩子们经常一起快乐地伴奏。

vsszan1007950501343048.jpg.jpg

光桌的原型来自於设计师的描图桌,在灯箱上认知形状、勾勒轮廓、建立空间思维,交叠出光原色的变化,尝试从另一种视角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

vsszan100795050134304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0.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2.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3.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4.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5.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7.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58.jpg.jpg

书籍、教具和创作媒材统一陈列在架上、玻璃罐或收纳篮里,开放式收纳除了在使用上更直觉,方便小朋友随手拿取以外,还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藏,随着季节与生活,以俯拾即是的自然元素妆点空间,弹性调整布置和家具,打造共同生活圈,虽然每天都有凌乱的时刻,乱中却有他们的秩序,认真玩也学习打理生活,「美学」从小开始,从环境做起。

vsszan100795050134305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0.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1.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2.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3.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4.jpg.jpg

自然环境是第三位老师,户外是森生的延伸,外出散步成为开启一天的森生仪式,周遭有不同的特色公园可以跑跳蹦,让自然不只存在於百科全书,而是透过自己的感官,真实感知季节的更替、动物的习性,甚至会为了保护地上被蚂蚁攻击的蜜蜂而有所行动,一切都是因为认识自然、喜欢自然、进而想要保护大自然。小至散步、大至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目的地,结伴路上互相扶持,慢慢的,一天会比一天走得更远,希望森生就像是孩子沿路采集到的种子,种在每个人心中,逐渐发芽茁壮,各自精彩。
孩子,就尽情地跑、尽情地跳吧!

vsszan1007950501343065.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6.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7.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8.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69.jpg.jpg vsszan1007950501343070.jpg.jpg


Space|Kidfolk 森生
Brand Design|有角职匠
Photography|Hey!Cheese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艺米设计2024-10-6 22:32:55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