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工人都有一个灰砖梦,每个经管学子心中都有一座八角楼……建築植根环境,建築孕育氛围。

▼教学楼鸟瞰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jpg

首先作为人文学科学院楼,其建築除满足自身的功能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提供相对恰当氛围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其次作为独立的学院,需要有自己独立围合的内向空间。而不同的围合空间之间,都需要体现不同学院气质空间的同与异,不同的功能分区之间的空间衔接和过渡以及建築内部空间,均需要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地块西南角,以及与南侧主校园的过渡空间均需要建築自身与之相协调。

▼教学楼外立面局部,设置拱形入口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2.jpg

灰砖、石头、拱窗和入口弧形门廊……通过精心延续校园环境文脉,追求细节体现建築的文化底蕴与空间的人本性,把校园建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

▼入口弧形门廊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3.jpg

本项目充分研究理工大学区域的区位条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布局,处理好学部内几大功能区块的相互关系,全面考虑建築形象,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给人良好视觉感受,并尊重基地周围的现状环境,在建築設計中尽量保持谦逊的姿态,不张扬。

▼功能分析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4.jpg

▼入口鸟瞰图,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给人良好视觉感受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5.jpg

▼主入口广场,立面墙体略带弧度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6.jpg

▼主入口广场和立面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7.jpg

穿行在阳光和灯光交替照耀之下的大台阶,徜徉于不同层面的室外交流露台,体会着不断追寻新的知识高地的内在力量。

▼二层的室外交流露台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8.jpg

▼阳光照耀之下的二层平台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9.jpg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0.jpg

在砖和石头呈现的经管学部空间里,从墙面铜制泄水口溢出的斑驳水渍和东侧绿化驳坎上的石质校园标示,都在讲述着这数年建造的故事;拱窗和入口弧形门廊投下的影子,慢慢的从地面移动到墙上;黄昏时分的鸟儿在西侧主入口广场上飞快地盘旋,时而停在了入口铭牌旁的黑松上。

▼教学楼的八角楼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1.jpg

▼八角楼场景空间,设有天窗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2.jpg

▼教学楼场景空间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3.jpg

▼教学楼楼梯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4.jpg

▼教学楼的拱廊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5.jpg

▼总平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6.jpg

▼一层平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7.jpg

▼四层平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8.jpg

▼五层平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19.jpg

▼立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20.jpg

▼剖面图
追寻新的知识高地 --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21.jpg

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楼

設計单位:浙江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設計師:吴震陵

設計团队

建築:陈瑜、施明化、张元升、张扬、胡频飞

结构:金振奋、陈刚、程柯、沈金

给排水:陈激、方火明、王小红

电气:郑国兴、韦强、杨文征

暖通:杨毅、邵春廷、任晓东

智能化:杨国忠、李向群

景观:汤泽荣、吴维凌、王洁涛

幕墙:白启安、陶善钧、杭飞

地点:辽宁大连

业主:大连理工大学

基地面积:25451平方米

建築面积:35998平方米(其中地下5893平方米)

建築层数:地上6层、地下1层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主要材料:面砖、玻璃、石材

摄影人员:赵强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