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016年夏至2018年冬,Bob Chen及团队完成了乌镇一个近万平米的百年村落改造项目。业主为乌镇新生代,体验过都市的繁华和舒适。他们从景区外无序开发与传统冲突中看到机会,认为传统地域性并非乌镇唯一代表,坚信小镇日常与江南人文不违和的同时,理应拥有都市主义的品质体验。谭家桥村被他们发现,委托Bob Chen共同创建乌镇新景象,以个案实践为城镇化发展、村落改造提出新的探索。

▼谭家·栖巷入口区域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jpg




项目团队由設計、策划、酒店管理与艺术家组成,包括跨文化沟通专家。Bob Chen 担当了从视觉設計到建築规划、空间設計、场景空间软装设计、以及景观改造等核心設計环节。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主导项目以設計酒店为主,将都市的个性审美与品质体验贯穿在静态建築与动态场景之中,旨在成为可容纳、整合以往所有設計探索及经验、且激发更多可能性的阶段标杆。

▼設計重点在立面和肌理、内容与场景上进行微观改造或突破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jpg




谭家栖巷,是一个既定范畴内进行的村落改造,建築空间的設計被限定在区域规划和传统语境之中。因此我们认为需要一个“由内向外”的設計策略,重点在立面和肌理、内容与场景上进行微观改造或突破,探究都市高品质个性化生活方式,如何与乡镇松弛度的隐性融合。

▼传统语境中的都市生活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3.jpg

开放到隐秘

命名宗旨:取名“栖巷”,回归街坊邻里的村落概念,对应都市人逃离喧嚣的心理需求,在乌镇人文社区得以栖聚。以数字序列命名组成, 源自古诗中村落意境,传递乡宿深幽之意象,可激发、可传颂: 谭家桥西, 一二三院, 五六人家, 临水而栖, 七八近邻, 九十街坊。

▼谭家·栖巷鸟瞰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4.jpg




规划纲要

遵循古镇总体保护开发规则,保留村落形态,将15幢旧村屋统一外观基础上进行修复与协调,赋予传统民居更多当代建築景观语言,满足从餐饮空间、酒店到文化交流等多元休闲功能。以水为元素贯穿,保留原生植被,增加院景巷径,容开放与隐秘,变无序为有机,创造一个既提供酒店客人专享私密空间又向公众开放的人文社区。

▼场地原貌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5.jpg

去繁化简中融合

由于紧邻西栅景区,村落外观严格遵循古镇总体规划采用灰瓦白墙;但从形态上减弱乌镇大街小巷被过度强调的马头山墙,去繁化简,使改造后村落整体上与周边有别,却不违和。保持原村屋建築的高低错落感,部分楼顶开设天窗、露台增加采光,打造个性化空间客房。

▼設計保持了原村屋建築的高低错落感和灰瓦白墙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6.jpg




临街规划成餐廳、酒吧。大坡面屋顶将主楼围合成内向院落与天井,就餐区与厨房各得其所,大幅面观景窗坐拥满目葱翠,夜间迷幻灯光引人入胜;副楼二层增加露天观景台,为包厢客人营造视野开阔的户外社交空间。

▼大坡面屋顶将主楼围合成内向院落与天井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7.jpg

心向一片开阔

水是乌镇的主脉。在谭家栖巷,依然如此。因地制宜在荒园上造池,水道蜿蜒回旋、与简约绿地相间成趣;从客房或餐廳踏入园豁然开朗,可沐浴晨光可坐看夕阳,日间波光粼粼,夜间月光漫漫。草木如名节,楼后一片原生水杉与滨水胜景浑然天成。

▼水池和水道与简约绿地相间成趣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8.jpg




▼从水池望向酒店建築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9.jpg




几何建构趣意立面

村口一栋四层楼体结构不变,二楼以上局部飘窗,趣味视觉构成打破整齐划一,落地高窗为一楼大堂收纳阳光和街景。半开放混凝土主入口墙面极为低调,一反景区内封闭式规划与小镇各处招摇夺目的商業景象,回归隐隐于市文人情怀与柴扉虚掩的悠然村居。

▼飘窗结构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感觉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0.jpg




移步意趣,曲径通幽

做减法的同时,我们将消失多年的石径重回谭家栖巷,就地取材水景与植物,从客房到户外,移步亦趣,回归自然。

▼石径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1.jpg




传统的步道巷脉贯穿村落社区,每当“月行似踏水”,都市急速脚步不由得放缓松弛下来。

▼传统步道贯穿村落社区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2.jpg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3.jpg




借景成就画中天地

取经于江南园林的借景手法,在建築物立面、围墙立面几何开窗,形成不规律视觉节奏,营造场景空间外如画般韵律美學,所谓诗意栖居油然而生。

▼几何开窗形成不规律的视觉节奏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4.jpg




▼诗意栖居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5.jpg




连接型半公共空间

旧村改造面临最大问题:村屋之间没有整体规划,各自为政、杂乱无章。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設計将无序有机关联;同时村落里很多模糊地带需要非固态手法去化解。最终,通过楼梯、天街与透光型玻璃房等开放式形式,不仅将难题引刃而解,也为项目增添了开放性社区更多亮点。

▼楼梯、天街与透光型玻璃房将独立的村屋相连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6.jpg




▼悬空于地面的“天街”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7.jpg




堂前闻风坐相悦

独栋或一楼客房门前尽可能规划出半封闭私院或露台,包括走廊楼体半开放处理;二楼加宽阳台空间,皆在营造往昔邻里廊子晒阳光、檐下话家常的日常诗意,亦可感受往日“水上楼台对酒欢,堂前闻风坐相悦”的文人闲情。

▼庭院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8.jpg




▼加宽的阳台空间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19.jpg




肌理是岁月触摸的时间线

建築外立面与景观中的材质、肌理需同时考量。一方面,我们选择性遵循传统建築的语言元素,以现代手法释放出“时间”感,材质是传统的,形态是自由的,比如石材、围栏、或混凝土墙面。而光也是营造肌理的媒介,通过人造隔栅与天然树影投射到建築立面,日夜变换中产生更多自在与灵动,与触摸心底的历久弥新。

▼屋顶肌理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0.jpg




▼阳光透过人造隔栅,与树影相呼应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1.jpg




光是夜的乐章

光是建築空间的诗篇,是谭家栖巷夜的乐章。无论是园区夜晚照明,或巷径指引,皆充分考虑了以动静相宜为原则、开放与隐秘的不同区域划分,从光线到光影,从投射到映照,与建築、与水、与树、与天、与地、与人相映成辉。

▼夜景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2.jpg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3.jpg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4.jpg



古镇案例:乌江自然人文村落-25.jpg




乌镇谭家·栖巷项目信息:

项目时间:2016年8月-2018年10月

项目面积:10000平米

项目地址: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虹桥村谭家桥10号

项目业主:桐乡乌镇栖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单位:Bob Chen Design Office

主创設計:陈飞波設計

管理组:胡冰, 沈云峦

建築场景空间组:史约瑟, 吕杨勇, 刘亚楠, 吴洪伟, 罗嗣荣, 梁宝江, 方凯

家俱软装组:李祥, 王超, 茹燕

平面视觉组:江平, 李芳雨, 李弘驰, 王媛媛

项目策划(调研、营销、跨文化沟通):T-LAB项目摄影:稳摄影酒店管理:K&Y酒店管理顾问公司

工程施工:芝麻软装设计, 华跃软装设计, 海华五金

家俱品牌:TOUCHFEELING, 杭州Enjoy space(Vitra, artek, avarte, HAY), SoLife, WUU

导示制作:宁波匠天标识制作有限公司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