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jpg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3.jpg

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坝盘村,是明代布依族古寨之一,现在是国家一类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27元。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4.jpg

村子的地理位置


寨里老旧的宅子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只有少数老人依然住在老宅里。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5.jpg

改造前的老宅


“坝盘布依2号院”是一个公益性扶贫项目,抢救性保护坝盘村极具传统与地方特色的濒危木构杆栏建築。它的前身已有40年历史,传统木屋十分破旧,只剩下低矮的半室外牛栏空间还可见。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6.jpg

主楼层和阁楼层的净高非常有限,用来悬挂古法造纸的竹竿横架于正屋上方两阁楼之间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7.jpg

黑暗而封闭的场景空间空间


STUDIO A+事务所用“旧瓶新酒”的处理方式,将现代設計理念与布依建築风貌恰当融合,在被遗弃的旧宅与村内大量新建水泥楼房之间建立某种对话,为濒危的老宅注入新鲜活力,建成后作为布依族文化遗产博物馆,为古村落与现代世界提供多层面对话“平台”。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8.jpg

概念初期手稿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9.jpg

模型


改造后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0.jpg

从远处望去,“坝盘村2号院”仿佛是稻田间的一座小岛,自带精神中心的气场。

在尽量保留民宅原本风貌的同时,設計師为其封闭幽暗的内向型空间开启了三个大窗——书窗观人,茶窗赏绿,星窗迎接日月天光。

书窗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1.jpg

标志性的大阶梯作为存放书籍的储物空间,同时可作为阶梯状座位为支教或“故事会”等活动提供场所。

茶窗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2.jpg

引入窗外翠绿的凤尾竹林景致,窗前为大型茶桌,桌面由拆下的旧木料和旧门板组合而成。

星窗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3.jpg

考虑到村里的新楼房都是水泥建築,設計上引入了混凝土,试图让新旧民宅在材质上取得关联。混凝土景观平台局部向上,形成低矮的底座,老屋木结构坐落其上。一招“偷梁换柱”,为场景空间空间赢得800mm额外净高。

这些設計将建築内外打通,在居住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建立联系,让居住者能够更加亲近大自然。新加的开窗还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充分允许日光照进房屋,使房间更明亮,空气流通更顺畅,场景空间温度更舒适。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4.jpg

混凝土景观平台局部向上,形成低矮的底座,老屋木结构坐落其上,为场景空间空间赢得800mm额外净高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5.jpg

新的混凝土基座成为可供人户外小坐的窗台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6.jpg

混凝土基座“窗台”伸入场景空间


旧屋被改建过的窗或墙常被涂为红色,这一传统也在設計中得以继承,主入口、书窗、内院一侧的厨房窗口等处都有红色元素作为点缀。老木头、旧门板用来特制大型茶案;布依绣被巧妙融入品牌座椅設計;老屋内原有的古法造纸竹架也因其象征意义被保留下来,成为连接两个阁楼的小桥。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7.jpg

书窗一角:旧屋被改建过的窗或墙常被涂为红色,这一地方传统也在設計中得以继承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8.jpg

原有的古法造纸竹架也因其象征意义被保留下来,成为连接两阁楼的小桥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19.jpg

后院夜景:右下角亮灯处为由牛栏层改建而成的半室外儿童沙坑区,其两面被稻田环抱


在后院增设了两间客房,可以作为来访客人的小憩空间。绿色种植屋面,选用本土植物,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20.jpg

窗外的稻田和凤尾竹林


建成后,“坝盘布依2号院”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布依风雅颂”,她不仅会成为坝盘村的精神中心——布依族文化遗产博物馆,更将是外界了解古村的窗口,坝盘人与世界对话的平台,见证内与外、新与旧、老与少的多层次交融。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21.jpg

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项目,但因其社会意义变得格外重大。

中国历史发展至今,出现在各地的民居不胜枚举,其多样性在世界建築史上都较为少见。这些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民居展现出不同地域的独特之处,共同构建了多元的华夏文化。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快速搭建、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房取代了传统建築,占据了曾经风景如画的乡间,破坏了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建築師们珍视传统建築之美,正力图冲破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与物理环境的桎梏,为传统建築寻找重获新生的途径。从事“坝盘村2号院”这样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再渺小的好点子都值得付诸实施,一旦得以传播,会带来巨大的正向改变。

地点: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

业主:贵州木棉花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設計团队:

主持設計師:王敏

建築:丁梅 李午亭

场景空间:张雯雯 李辉 张戈

施工单位:贵州保利文物古建有限公司

設計时间:2017.08-2018.01

建造时间:2017.10-2018.07

基地面积:511.0㎡

建築面积:279.0㎡

结构形式:混凝土+木结构

摄影:陈溯
END
建築師拯救黔南古宅,让这里成为稻田中人们最爱的精神小岛-22.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