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jpg

▲ 面向运动场的总体鸟瞰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项目位于上海新江湾北部,是一所72班九年制一贯制中小學校。东临城市主干道淞沪路,北为绥芬河路,西为恒学路,南为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用地38393.0㎡,总建築面积49800.0㎡,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绿色建築二星建造。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jpg

▲ 总平面图

設計难点:如何妥善解决较小的用地环境以及较低造价条件与高品质教育设施需求之间的矛盾,并合理布置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築体量;如何突破中小學校行列式布局的刻板印象,创造更多充满活力的开放空间。

集约化

校区按东、西向分为运动区和教学区,以减少东侧淞沪路的噪声影响,并易接驳西侧城市道路;按南、北向把建築分为小学部、中学部,两者通过中区的综合部(办公和公共实验室)相连接。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jpg

▲ 集约化的总体布局全景

學校对教育设施的数量和品质有较高要求,如设置500座剧场、300座报告厅、多功能教室、展廳、体育馆、400米标准运动场等。为节约用地,与惯常手法如“轴线对称、行列串联”不同,项目因地制宜,采用“整体连贯、空间围合”的“弓”形体量,用集约化手法使布局更加紧凑、各种设施密切联系,形体富有节律,一气呵成。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jpg

▲ 整体连贯围合的“弓”形体量

围合与多中心

连贯的“弓”形体量围合3处空间:U形主入口区、北部厅院区和南部厅院区。在形态上,内院、中厅等公共空间与大空间功能用房相结合,形成各区域的的核心空间;在功能上,集中式、中厅式的布局,避免受天气影响,高效利用教学设施,符合走班制模式及多样化教育理念;在空间效果上,中庭、环廊、台阶等连接了不同高差的公共活动场所,形成了多中心、上下灵动的空间形态。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5.jpg

▲ 主入口鸟瞰视角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6.jpg

▲ 主入口的室外立体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7.jpg

▲ 主入口U形围合的西立面全景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8.jpg

▲ 面向运动场的东立面全景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9.jpg

▲ 东立面连廊

退台型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0.jpg

▲ 连廊下方的室外看台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1.jpg

▲ 退台型空间-各层屋面景观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2.jpg

▲ 退台型空间-屋面平台景观

观演型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3.jpg

▲ 观演型空间-室外看台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4.jpg

▲ 观演型空间-剧场

高大型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5.jpg

▲ 高大型空间-合班教室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6.jpg

▲ 高大型空间-阅览室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7.jpg

▲ 高大型空间-体育馆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8.jpg

▲ 共享大厅旁边的场景空间活动空间

主入口中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19.jpg

▲ 竖向交通丰富的主入口共享大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0.jpg

▲ 入口采光中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1.jpg

▲ 流动型空间-共享大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2.jpg

▲ 主入口共享大厅的采光环廊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3.jpg

▲ 仰望大厅环廊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4.jpg

▲ 楼梯形成的趣味螺旋线

空间与起伏

为提高用地效率,把建築分为下部、上部空间,在竖向上创建多层次的“地面”场所。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5.jpg

▲ 横向剖切图:起伏的多层次户外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6.jpg

▲ 纵向剖切图:完善的设施、丰富的场景空间外空间

下部包含较大体量的体育馆、报告厅、餐廳等,沉入地下弱化建築体量,为争取自然通风、疏散、采光要求,嵌入了3处下沉庭院。上部则布置对日照需求较高的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并充分利用屋面场地。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7.jpg

▲ 剖面图

这些新的“地面” 形成了流动型共享空间如采光中厅;高大型空间如体育馆、阅览室、多功能厅;围合型的庭院空间;退台型各层屋顶花园;观演型空间如阶梯教室、剧场、室外看台。营造了多维度、自由的、活泼的校园环境。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8.jpg

▲ 围合型的下沉庭院空间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29.jpg

▲ 南区叠落的下沉式庭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0.jpg

▲ 南区阶梯式共享大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1.jpg

▲ 南区小学部采光中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2.jpg

▲ 南区采光中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3.jpg

▲ 层叠交错的北区中厅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4.jpg

▲ 北区中学部采光中厅

结构与立面

结构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体系(PC),重复的构件便于装配化的实施。立面结合结构做法有3种形式:2种主立面设置水平遮阳构件,保证采光均匀性;东立面为锯齿状,兼顾遮阳与采光。立面材料为低价的仿石涂料,局部点缀铝板幕墙,以“灰、红”色调搭配。整体效果律动、明快且细腻,反映装配式特点但不呆板,符合中小学建築的特点。这是學校项目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发展方向的尝试。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5.jpg

▲ 预制装配式墙身立面-水平遮阳构件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6.jpg

▲ 预制装配式墙身主立面水平遮阳构件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7.jpg

▲ 兼顾遮阳与采光的锯齿形东立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8.jpg

▲ 涂料与铝板幕墙的北区东立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39.jpg

▲ 西立面主入口旁的铝板点阵图案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0.jpg

▲ 细腻的遮阳铝合金百叶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1.jpg

▲ 反映装配式特点的律动效果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2.jpg

▲ 红灰色调搭配的东立面

结语

建築師通过集约的总体布局来适应狭小的用地环境,采用更个性化的建築空间以容纳更丰富的教育设施,并创造更立体的、充满活力的场景空间外环境来提升校园品质。在这种高密度的城市建设的条件下,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是对基础教育空间設計的一种发展和探索。

项目图纸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3.jpg

▲ 地下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4.jpg

▲ 一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5.jpg

▲ 二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6.jpg

▲ 三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7.jpg

▲ 四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8.jpg

▲ 五层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49.jpg

▲ 屋顶平面
复旦大学新江湾第二附属學校 / 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50.jpg

▲ 长立面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中小學校

建築設計:同济大学建築設計研究院

建築面积:49800.0 m2

项目年份:2019

图片摄影:马元

厂家:前舜铝业, 品德风尚, 沪宝

项目负责人:王文胜

設計团队:王辉、钟强、程熠

结构設計:金刚、马东亚、李继国、文超

施工方:上海建工二建集团

委托方: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杨浦区教育局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