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共生制作
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耳闻过,所谓的时尚经典,就是会每隔10年、20年不断地重新流转,可能在爷爷奶奶的衣柜里,你就会挖到现下正时髦的衣着单品。不过我想,这件事不仅止於服装,诸多关乎於设计的流行事物似乎都是如此;尽管人们会试图变化,以更贴近现代的姿态将它带回常民生活,但本质仍是不变。这回分享的「弧线」观察,便是最佳代表之一。
空间/ 执见设计
空间/ 共生制作
这两三年间,曲柔滑动的弧形线条,在无论国内外的建筑室内空间,皆蔚为一股热潮。从小细节到大型结构体,譬如建筑外观、室内圆形拱门,包覆的梁柱、波浪状的天花板,吸睛的旋转楼梯,桌椅家具甚至家饰,木作和铁件,处处可见其痕迹。甚至无形的动线编排,也大量运用环绕的回字型动线来打造流畅的居家模式。
空间/ 天沐设计
空间/ Peny Hsieh x 源原设计
空间/ 朗禾设计
为什麽是弧形?
站在比较哲学的角度来看,形状是很容易被看见和解读的东西,它在各种身心灵层面,都能形成不同的影响。先谈心灵面好了。当我们听见一段音乐,如果节奏都是俐落而直接乾脆,我们潜意识会较有精神,有点像是进入快速的战斗模式。可是若乐声宛如水流一般,波形呈现柔美优雅的,那其实心境上就会相对放松一点。
空间/ 思为设计
空间/ 和和设计
空间/ KC 设计
空间视觉亦然,如果我们进去一个空间,举目所及多是柔和的线条,情绪上会趋於平稳舒服,不会太过紧绷。之前拍摄一家动物医院,设计师(觉知造所)Daniel 在阐述设计概念时提到:「追溯史前文明发展史,会发现人类其实有很大部分时间住在洞窟里;『弧』是洞窟最天然的形状,在弧线中,人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我觉得他讲得很好。仔细回想,确实自然的洞穴,形体也不是直角,而是经由大自然和人类开凿出来的有机弧形样态;里头的形状、气味、结构,一一都是创造安定感的来源,而「安定感」正是大部分人殷殷渴望的心绪抑或状态。
空间/ 觉知造所
空间/ 杰玛设计
另外,「圆弧」对於传统上讲求团圆、圆满的东方华人文化,更是有其存在的意涵。像是大家同坐在圆桌,感觉就是不一样,宛如更为相聚靠近,呈现一个「合」的意义。而方桌除了用餐,也常用来工作开会、打牌,因此大家会更有自己的独立面向及立场,相对留有距离在。
空间/ 文域设计
空间/ 大名X 涵石设计
从使用功能面讨论,首要即是安全考量。我们常看到许多家长在方形的桌角四周,包一些保丽龙或泡棉制品,目的很单纯,其实就是防撞;而不管大人小孩,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人被圆桌撞到。再更专业一点的设置,例如歌剧院、表演舞台,很多都是结合穹顶的设计,这之中便包含了热能损耗、声音传导的反射及共鸣等特点。尽管一般居家不像展演场地那麽极致,需要如此强烈的效果,但弧形的设计出现时,东西的流动和传递,也相对柔软且绵远。
穹顶增强音乐回荡;空间/ 巢空间设计
边角避免撞伤;空间/ 工一设计
空间/ 翔骐设计
空间/ 沐昀设计
的确圆弧的造型,会让家的感觉更融洽,但圆形就装修成本而言,基本上也偏高且造成空间耗损,而我们在家,某些场景仍会需要一点自己的领域性:在家工作,帮小朋友看作业、读书,这些情况下,我们就会回归到另外一种形体的空间。所以除了要思考「这个东西怎麽样不要变得太制式化」,也得考虑「如何在舒服跟滥用之中拿捏平衡」。形同食物在组合搭配的过程,会透过不同口感的食材来增加层次;尽管弧形的元素很棒,然运用过头或是如背诵公式般的呈现方式,也并非理想,这就十分倚赖设计师拿捏比例的功力。
空间/ 禾睿设计
空间/ PSW 建筑设计研究室
伴随现今大众普遍的美感意识提升,大家愈加讲求整体的搭配性,较能接受设计师的推荐引导,也因此对於跳脱常态的几何弧状越来越能接受。不只硬体部分,具备圆形元素的家居产品亦越来越多,如果硬体不适合运用弧形的话,我们也能改由软装部分下手,精心搭配,找到心目中最「弧了」的柔软时刻。
空间/ 理丝设计
空间/ 理丝设计
空间/ 工一设计
空间/ 大名X 涵石设计
空间/ 谧空间
空间/ 谧空间
空间/ 叙研设计
空间/ 远域生活
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