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hanson0012012-7-13 11:41:12
以白色为底,如此配色,是我的最爱啊。
未小末姑娘2012-7-13 11:41:39
是女生很喜欢的色调和设计方式,色调的层次和主次关系把握得很好,记得曾经上色彩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过一组白色的瓷器,白色的衬布加上全都是白色的各种形态的器物,要把握好不同质地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颜色体现,其实也就是灰度的把握,这个很难,但是这个案例却很舒服,赞1

评分

参与人数 1赞币 +10 收起 理由
wu_ming + 10 很平实,很易懂!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cablr2012-7-13 13:01:17
incooldesign 发表于 2012-7-13 09:20
从油画的色彩角度来看,这是高级灰,而灰紫色,是高级灰之中比较难把握。不知这些放在软装饰里又是否同理。 ...

我可以肯定的答复你,这是高级灰中最难把握的几种之一。相对来说灰紫 灰蓝是比较好把握,最难的是灰绿一旦任何细微差池就会有“霉变”的趋向!
cablr2012-7-13 13:26:19
陈鹏飞不飞 发表于 2012-7-13 01:30
是啊  而且他不但在色彩上下功夫  在材质的体验感上也做的不错  蛮不错的案子 ...

其实这个国内相对来说还可以,白色和米灰在国内还有市场,配以纯度极低的灰钴蓝或者灰水绿蓝是很出效果(亮点在餐桌那里仔细看,如果不是照片上让桌子光爆过度绝对的大师手笔,那吊灯也是绝配),就为这类色的对比 我花一年调试过上千次的配比才掌握点皮毛!(当时存在颜料干后氧化的情况,天气、湿度等一系列影响太大,所以花的次数比较多...

仅以色彩来说,上面有人提到灰紫  其实是有钴蓝或者蓝的元素在里面所以整个环境有发紫的情况。
首先要强调紫色是调和色,由红色系和蓝色系的配比来得到的紫色,这其中涉及到知识非常复杂。红色系和蓝色系不单纯是红色和蓝色,如果想用高级灰色必须要由邻近色的混合才能得到高级灰,这个高级就体现在需要经过多次不同比例混合。例如,红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蓝色和绿色混合得到水蓝色(这个是我自己为了表示好记而归纳的一个"次基色" 想象蓝天倒影在绿草旁边的波光...)橙色和水蓝进行再次混合就出现了高级灰中的灰紫,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其提升4色中的某中元素比例!
红黄、红蓝、红绿、黄蓝 、黄绿、蓝绿...这个很深奥,我也搞不懂!

评分

参与人数 1赞币 +53 收起 理由
admin + 53 认真评贴

查看全部评分

小二的地盘2012-7-13 13:36:14
很有气质的作品,色彩、材质的把控相当到位,张弛有度,各个细节都很值得细细品味,要好好的学习一下
wangyiguosheji2012-7-13 13:42:44
其实白色空间还是非常难做得,做得不好的话,就太苍白了,这个主要家具搭配的很舒坦,是整个房子的感觉不飘
cablr2012-7-13 13:43:58
本帖最后由 cablr 于 2012-7-13 13:46 编辑

上面写不完,我加在下面,版主手下留情!(其实是忘了...

关于色彩最理性的表现形式,我推荐是看印象派特别是莫奈的画作,比如史诗般的睡莲、卢昂大教堂系列。这也是最适合室内设计所用的色彩体系,近乎机械般的理性完美的再现了光色关系(我个人认为室内设计设计是柔和而不是公共空间的刺激,如有不同请勿照搬!
整个印象派之后的绘画都是感性占据主导,随意性特别大。所以梵高、更高、塞尚之流在于提高艺术审美,而不在于学习色彩理性关联,印象派之前恕我直言,没有色彩。(确切的说是没有光抑或在他们的认知中光是白或者太阳的颜色,伟大如达芬奇 鲁本斯也依旧如此,那是时代的局限性。)

但是,最重要的但是是印象派之前的大师,对于当时的色彩关系也是大师级,只不过受时代所限他们无法理解光是七彩,所以整个绘画是“酱油色”的调子 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酱油色"的基色世界里里对色彩关系的理解!

最后在插一句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睡莲》组图!
SNOW_12132012-7-13 13:53:04
这种调调实在是令人向往,拥有,可惜以现在国内的开发商,甲方而言,他们还真接受不了,他们也不敢去尝试,所以困难重重啊,郁闷。。。。。。
hm7282012-7-13 14:28:33
cablr 发表于 2012-7-13 13:43
上面写不完,我加在下面,版主手下留情!(其实是忘了...

关于色彩最理性的表现形式,我推荐是看印象派特 ...

所以,高品质的色彩空间就比较少,使得我们的视觉很趋同,排斥新的色彩形式。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应该能接受不同类型的色彩。国外的色彩产品色彩的精细程度相当高,设计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在空间色彩选择应用上,我们会存在这样的局限。还有国内对色彩知识缺乏系统的研究,很多设计师只凭自己的感觉,而缺乏理论的指导,对色彩的认知只存在广度,没深度认识,也没自信。但愿这方面的教育能真正跟得上,能出现像日本美国那样专业的色彩理论的专家来。还有我们的产品也能真正满足社会的深度需要。
r_king_w2012-7-13 14:33:15
游刃有余在深白灰之间,一切都在掌握中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