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Crystal102015-9-11 09:35:47
观点不错,值得参考!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月色无声2015-9-11 10:32:22
有继往开来的风范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sen0322015-9-11 16:45:24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能指导实践。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H777H2015-9-11 22:33:58
  趋势。。。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AprilDeign2015-9-12 11:20:33
嗯 说的挺好虽然半懂吧  但值得研究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incomplete2015-9-12 12:01:14
个人觉得版主有些过激了,在我看来参数化是需求衍生的产物,设计当然是随性的,情感色彩也必不可少,但是如何让现代设计和情感与施工相结合,如何确定最终结果能够一分不差的体现设计思想与形体感觉,传统做法我觉得很难将设计以全参数的形式提供给施工方,相协同更多的是以交流的方式去体现...,对于现代各种异形造型形式来说,可能有一定的不足...个人见解,莫怪!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Pismis2015-9-12 13:38:39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去实地体验过zaha的建筑,在她的建筑空间里面走动去体验空间变化的感受,其实包括zaha的建筑都是有情感的,我感觉楼主对于参数化的理解或者说建筑的理解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他们认为,真正的参数化设计是一个选择参数建立程序、将建筑设计问题转变为逻辑推理问题的方法,它用理性思维替代主观想象进行设计,它将设计师的工作从“个性挥洒”推向“有据可依”;它使人重新认识设计的规则,并大大提高运算量;它与建筑形态的美学结果无关,转而探讨思考推理的过程。“ 对于我所理解的建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理性探讨的学科,根本不存在个性挥洒的建筑师,如果说有这种建筑师,那么也必定要被骂死的.在建筑师的形式操作中,讨论什么是美的时候.我们无法脱离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与否构成主观审美体验基础的客观真理.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确定哪些是可供操作的"美”许多建筑书籍中也提到了.包括我们所接受的构成教育.不过建筑并非是简单的形式构成作业,人的空间感受等诸多要素都是所需要考虑到的.而参数化生成形态的背后理论支持无疑也是属于形式美的一种过程.这又怎么会与建筑形态的美学结果无关呢?
至于“这样的解释也让我看到了参数化设计的最基本的方式与程序,即:
(1)了解该建筑最起始的各种因素;
(2)将这些因素变成一个函数的变量;
(3)将这些变量输入电脑进行计算;
(4)设计方案输出。”
这段话难道不是吗?平时在做方案的时候不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吗,在这里我们只是将计算机视作一个计算数据工具而已,背后的设计思考还是依靠设计师的推演.

评分

参与人数 2赞币 +41 收起 理由
ALD-阿拉丁 + 21 赞一个!
incomplete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ALD-阿拉丁2015-9-13 11:32:06
设计师的思想创意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建筑时,我认为是设计师的思想起到决定性作用,参数化的计算机技术只是辅助设计师完成作品。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gg19002015-9-13 12:18:29
现在建筑出现极端化,讲它极端是因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绝大多数人这个建筑出来对他毫无关系,只有看的份。追求个性现代化而变得孤立,国家大剧院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超现代化建筑,突然立在一堆古建筑群中,变得格格不入,相信到过现场看的人都有这感觉。为什么大家去欧洲,拍回来最多是古建筑,而不是超现代化建筑,必不是说古建筑不可超越,而是因为它们亲民,不会霸立在那里。一个建筑设计师,如果不考虑亲民和谐,那只能说他设计还不算成功,顶多就是让吃米饭的人,突然吃了一顿海鲜大餐,虽激动可不能长久。

回帖奖励 +10 个赞币

左岸深蓝2015-9-13 21:13:26
“可是这些计算出来的大体量的构件,却让我看不到为之感动的情感”   严重同意你这句话  以扎哈为代表的一批炫技派的设计  很耀眼很锋芒  也许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若干年后  他们是否会与柯布 赖特 密斯  贝。。。等等这些真正的大师们  同样会被铭记  我不看好  因为他们的东西缺乏温暖  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东方人来说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