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海冰楼是由南开大學校友周海冰先生捐赠智德基金专款而建。目的是为南开大学八里台老校区的師生、校友提供一处集会、展览、教学和培训等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对于我们而言,能在一个如此鲜活的,具备真实的时间痕迹的學校场地里設計一座房子,是一次可贵的机会,也是一次挑战。

▼鸟瞰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jpg

▼场地平面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jpg

▼项目模型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jpg

场地两面临水,东侧是代表民国时期校园主轴线的马蹄湖,西侧是解放后进行校区西扩时修建的新开湖。两片形成于不同时期的人工湖水,在场地氛围、尺度、植被、光线环境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差异,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政治和文化的信息。场地中现存一幢于1952年建造的红砖墙浅拱屋顶大礼堂。马蹄湖畔的斑驳红砖墙,一排笔直参天的大杨树,共同勾勒出我们记忆中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學校园的典型场景。

▼大礼堂原貌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jpg

▼废弃的大礼堂内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5.jpg

新的建築如何回应东西两片湖水,怎么最大程度保留树木并处理和它们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现存的大礼堂,是設計一开始我们考虑的核心问题。因为大礼堂建築并非法规保护类建築遗产,我们针对大礼堂现状存留相对完整的东墙、南墙进行加固、保留和局部修缮,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撑措施。针对因为之前的几次加建改建破损严重的北墙进行复建,同样破损严重的西墙由建築師在新的空间設計中统一考虑。相对整体拆除或拆除复建,这种“尽量多留”的新旧结合的方式会让场地上多一些的真实的历史信息得以存留,也无形中为沿大礼堂外墙分布的大杨树提供了存活的保障。

▼設計手绘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6.jpg

▼施工状态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7.jpg

▼从马蹄湖畔看向海冰楼南端广场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8.jpg

▼从空中展廊下看向海冰楼南立面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9.jpg

从功能布局上,我们利用大礼堂原本开放的空间尺度,将一个通高大厅空间和千人会堂设置于此。两个功能空间之间设有一道通高的活动隔音墙,根据未来的使用可分可合。通高大厅是整个建築中最为高耸的竖向空间。它在朝东面马蹄湖,南面公共广场,西面新开湖三个重要方向均设置出入口,在场地布局中起到连接和聚合的作用。通高大厅中央15米高的混凝土顶板依靠四棵巨柱撑起,巨柱在垂直向度上的变形暗示结构构件的受力和空间在不同高度上的方向感。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的高度,同时降解高耸空间的尺度,在通高大厅四周我们设置了一圈类似回马廊的夹层空间,未来会是一个可以提供饮料、咖啡的休息场所。夹层空间采取了相对轻盈的钢结构,一端固定在大礼堂老墙后方的混凝土加固层上,另一端则是通过钢索悬挂在通高大厅被巨柱支撑的结构顶板边缘。

▼从回马廊下看向通高大厅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0.jpg

▼从通高大厅看向马蹄湖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1.jpg

▼从回马廊看向千人会堂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2.jpg

▼从通高大厅看向新开湖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3.jpg

▼从回马廊看向通高大厅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4.jpg

▼从回马廊向西看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5.jpg

在通高大厅的南端入口外面,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型公共广场。广场朝马蹄湖打开,北侧界面是被保留的大食堂最有识别性的南立面,西侧和南侧界面由新建築体量构成,在接触地面时,分别做了不同高度的架起。西侧单层架起的空间在视线和流线上连接了新开湖,南侧两层架起的空间则连接了校园主干道大中路,也为在大中路方向回望大食堂提供了前置的框景。架起的上方体量是被树冠环绕的空中展廊。

▼設計手绘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6.jpg

▼小型公共广场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7.jpg

▼从南端校园广场看向大中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8.jpg

▼空中展廊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19.jpg

▼从大中路望向海冰楼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0.jpg

▼空中展廊内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1.jpg

在西侧新开湖,校园空间尺度开敞,视野开阔。作为某种回应,建築在这一侧呈现出一个与湖水相平行的水平延展的姿态。底层架起,形成内凹的柱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深,在西侧体量中我们主要设置了教室、中小型会议室和交通核、卫生间等辅助空间。在与大礼堂的原西墙相接处,一个狭长通高的“峡谷”单跑楼梯空间将这些功能单元在垂直方向上串接在一起。相对于新开湖一侧体量的单纯划一,在马蹄湖一侧,建築体量更加分散,更加“聚落化”,借此呼应马蹄湖更为亲切的校园尺度和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

▼設計手绘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2.jpg

▼1980年代在大礼堂西侧增建的建築原貌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3.jpg

▼設計手绘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4.jpg

▼新开湖远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5.jpg

▼新开湖畔敞廊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6.jpg

▼新开湖畔敞廊和滨湖空间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7.jpg

▼新开湖畔南端敞廊和滨湖空间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8.jpg

▼临湖展廊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29.jpg

▼旋转楼梯与天井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0.jpg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1.jpg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2.jpg

▼三层走廊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3.jpg

▼三层走廊与“峡谷”空间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4.jpg

▼三层走廊南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5.jpg

▼三层公共空间与光井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6.jpg

▼从三层走廊看向通高空间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7.jpg

▼智德基金办公场景空间景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8.jpg

大礼堂上方,在南端通高大厅上部体量和北端多功能会议厅之间,是一个屋顶户外花园。这个空中的院落空间三面被建築实用空间体量围合,而在朝向马蹄湖的方向,是一道轻透的玻璃界面。在我们的设想里,这里将会是海冰楼最安静的一处场所——人在天空之下,被树冠环抱,隐约听到四周校园里的師生细语交谈、来来往往。

▼从电梯厅看向屋顶花园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39.jpg

▼屋顶花园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0.jpg

▼从空中展廊看向海冰楼弧墙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1.jpg

场地内部与周围树木繁茂,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所以我们在海冰楼的外墙材料选择上,除了大礼堂的红砖墙,大量运用了通透的玻璃外墙。为了降低抵御直射阳光造成的能耗负担,設計之初,在所有玻璃的外侧,设置了铜色的金属遮阳网系统。但在工程后期,由于工期的压力,除了新开湖的西侧方向,其余大部分遮阳网被取消,这是这个项目的遗憾之处。

▼结构细部手绘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2.jpg

▼西立面双层幕墙与新开湖滨湖空间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3.jpg

▼项目模型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4.jpg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5.jpg

对我们而言,南开大学海冰楼是一次针对场地的空间設計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新的空间植入,在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尊重校园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去激发积极的、有品质的当代校园公共生活。

▼鸟瞰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6.jpg

▼一层平面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7.jpg

▼二层平面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8.jpg

▼三层平面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49.jpg

▼剖面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50.jpg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51.jpg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52.jpg

▼墙身节点图
延续老校园的肌理进化——南开大学海冰楼,天津-53.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ktdp2020-3-3 13:06:59

我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学习中,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