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鹿池公园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紧临南五环,为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将棚户区与国营农场更新为服务北京南郊的大型郊野公园,以完善北京绿色空间结构与南部城市近郊的郊野公园服务体系。该项目荣获2023年IFLA亚太地区风景园林奖(IFLA ASIA-PAC LA AWARDS 2023)公园与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项目概览©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1.jpg
01 溯源

饮鹿池公园所处的南苑地区属于北京南部的低洼地带,受永定河流域与北运河流域水脉的滋养,在历史上曾经是泉源密布、动植物繁盛的湿地草甸,从辽金再到元明清(AD938-1912),历代皇帝都曾在这里游猎,逐渐形成了约210平方公里的皇家猎苑,并在此建造宫苑、牧场、田园与练兵场。据考证项目原址曾有一组名叫饮鹿池的季节性泉池,风景秀美,因常有麋鹿在此饮水而得名。据传池边有粗可合抱的对生巨柳,传说为一对在此殉情的情侣所化,清代乾隆皇帝曾为此故事做诗多首,以感慨传说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溯源©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2.jpg
  • 1)历史水景观体系塑造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京极端降雨显著增多,通过收集、导流和贮存季节性暴雨径流形成的地表水资源,使我们有条件建设一个内源性的海绵绿地,并能再现历史上的湿地水系和草甸、农田等自然景观。
  • 设计通过构建山水地形组织地表径流,将雨水汇集到景观池、泽、泡、水田、草沟等共同构成的水景系统,栽植能够适应季节性雨量变化的乡土植物,形成了水旱两宜的自然景观,并且在雨季还原了南苑地区的湿地草甸风貌。

▽生态系统©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3.jpg
这一系统在满足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还发挥着“海绵”的生态作用,最大化地利用区域水资源、涵养水土、分解区域排涝压力。
▽暴雨径流©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4.jpg
  • 2)历史场景还原
  • 基于自然场景的还原,设计方案将场地划分为5个回应场地历史场景的功能分区,分别为表达帝王游猎场景的猎苑、呈现山林野趣的林苑、再现南苑稻田风光的田苑、纪念爱情传说的文苑、服务周边居民的乐苑。基于提取的场地历史文化标签,并结合功能分区布局,设计了10个具有南苑历史文化特色的场地节点,为周边居民提供绿色休闲场地的同时带给游人对场地历史记忆的共鸣。
  • “饮鹿池”是基于历史自然水景的空间再现,同时发挥其“海绵体”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利用区域水资源,增加水的弹性蓄存,吸纳排水

▽饮鹿池©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5.jpg
“芬芳谷”、“染秋岭”对应历史上春秋两季的景观场景,“百草甸”是随着季节不断变化的草甸景观的呈现。设计选择乡土树种及能够自播繁衍的地被植物,以实现稳定的自然演替。
▽“芬芳谷”、“染秋岭”和“百草甸”©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6.jpg vsszan184013261507337.jpg
▽ “百草甸”©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8.jpg
“稻花乡” 农田景观,主要栽植耐旱耐涝的禾本科观赏草,是南苑田园风貌的重现,也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歌颂与赞美。
▽“稻花乡” ©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9.jpeg vsszan1840132615073310.jpg vsszan1840132615073311.jpg
“稻田小筑”原型是古时农人在田中小憩的建筑,现在的稻田小筑设计成为充满中华文化意蕴的休憩场所。
▽“稻田小筑”©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12.jpg vsszan1840132615073313.jpg
“我思园” 以双盒嵌套结构的院落与中央栽植的一对柳树点题,象征传说中殉情情侣结合的灵魂。
▽ “我思园”©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14.jpg
▽ “我思园” 内部© 茭白影像

vsszan1840132615073315.jpg vsszan1840132615073316.jpeg vsszan1840132615073317.jpg vsszan1840132615073318.jpg vsszan1840132615073319.jpg vsszan1840132615073320.jpg
  • 3)低成本、环保建造
  • 所有设计均选用了低成本、耐久、易维护、生态环保的设计材料,并且尽可能地回收利用了拆迁留下的砖石等废弃材料。选择乡土树种及能够自播繁衍的地被植物,构建可稳定实现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

▽低成本设计材料©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21.jpg
  • 04 如今
  • 公园于2020年10月建成后开放,已成为周边市民非常喜爱的、既自然生态又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郊野休闲公园。在多个社交媒体上都看到了大家对于公园的积极评价。

▽深受市民喜爱的郊野公园©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22.jpg
  • 1)文化价值
  • 利用雨水收集与山水构建再现了南苑湿地草甸的历史自然风貌,重现南苑地区帝王猎苑和田园耕种的历史文化场景。

▽步道© 冯潇

vsszan1840132615073323.jpg vsszan1840132615073324.jpg
  • 2)生态价值
  • 构建了约62.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促进了南苑区域成为北京南部生态核心的建设,补充了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南部缺口,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域的生态空间体系。

▽生态绿地©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25.jpg
  • 3)社会价值
  • 补充了南部郊野公园的不足,成为辐射周边2-5公里的重要绿色开放空间,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

▽装置©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26.jpg
▽花海© 白桦琳

vsszan1840132615073327.jpg
vsszan1840132615073328.jpg vsszan1840132615073329.jpg vsszan1840132615073330.jpg vsszan1840132615073331.jpg vsszan1840132615073332.jpg vsszan1840132615073333.jpg
  • 项目面积 : 约62.5h.0m²
  • 设计建设周期 : 2018年3月-2020年10月
  • 总体设计
  • BLLA 冯潇工作室、北京山水和泓风景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 项目负责人 : 李运远、冯潇
  • 总设计师 : 冯潇
  • 设计师 : 白桦琳、孙娇、杜泓臻、陈思琪、王宏达、税嘉陵、李爽、赵可极、刘昱含、王亚迪
  • 施工图 : 孙竹埜、贺鹏祥
  • 结构设计 : 林洋、高雪梅
  • 水电设备 : 费铁成
  • 建筑设计
  • 北京原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BLLA 段威工作室
  • 设计师 : 闫明、马瑞甫(“我思园”建筑)段威(“稻田小筑”建筑)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