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 深圳, 中国- 建筑师:SZAD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面积:46600 .0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 是然建筑
- 主持建筑师:主持建筑师
- 项目建筑师:刘宏瑞、齐嘉川
- 方案设计团队:陈健璇、高侃、张圣洁、林宇腾、陈天帅、石杨
- 施工图设计团队:陈广林、袁媛、王丽、黄彪、黄芳、王莹、肖莉雯
- 室内设计:RBD 阮斌设计
- 景观设计:希尔景观设计
- 业主: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
- City:深圳
- Country:中国
- 项目背景
这是一个低造价的老校园改扩建项目。由于用地紧张,校方需要在原有的校园操场上新建一座初中校舍,以满足周边1500个的学位缺口。新建的校舍势必将给原有的校园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全校的师生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室外活动场地,生均室外活动空间不足5.0㎡。
- 与城市共生
面向城市,校园的两个边界采用了不同的避让策略:正向退台退让南侧超高层住宅的日照影响,反向退台避开西侧主干道对校园的噪声影响。
- 环抱老校区
面向老校园,没有延续老楼传统的鱼骨式布局;而是以空为用,采用大围合布局,新旧之间形成环抱之势,从而创造一个开敞、立体、流动的大校园。
- 流动的大平层
大平层的设置最大化的满足校方未来的运营留有一定弹性。它既可以按照每层一个年级设置,也可以按照走班制灵活设置。教室单元如同卵石,放在流动开阔的大平台上。
- 立体层叠的操场
连续宽阔的户外平台鼓励孩子们在课间更多的走出教室,自由的奔跑,嬉戏,交流,甚至是做操。三层9m进深的空中平台面积总和相当与两个300米操场,为拥挤的校园增加了宝贵的室外活动空间。
- 遮阳避雨的挑檐
每个年级都有自己专属的课间操场,平台上横向连续的绿植,与城市连为一体的同时也增加了校园的绿视率。每层平台均有3米的挑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遮阳,无风的连续空间,适应深圳亚热带气候特点。
- 无名的空间
教室模块之间形成了不少灵活的转折空间,成为了学生们最喜欢的无名空间,有时成为小画廊,有时作为游戏角,有时仅仅是为了避开老师的视野。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也让每一个孩子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
- 明亮的大院子
围绕着大院子有三个垂直的光洞,深入地下,为图书馆,体育馆和活动室提供自然的阳光与通风,同时缓解了大体量建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傍晚,洞口通明,层叠光影,让校园成为一座温馨小镇,激发更具活力的公共活动。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Atelier Apeiron - SZAD
- 分类:中小学校
- 语言:简体中文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