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建筑, 更新项目, 北京, 中国- 建筑设计:CU Office
- 面积:165 .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 金伟琦, Yifan Sun, Fei Che
- 主创建筑师:车飞、章雪峰
- 设计团队:穆高杰(古建) 梁金平、武娜娜
- 机电与设备设计:霍金龙、石远方
- 结构顾问:李其斌
- 委托方: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
- City:北京
- Country:中国
- 内胡同的改造策略受到本地杂院居民自发的改造策略的启发。本项目入口右边原本是一条小胡同,胡同里的居民将其入口处增设了院门,使其转变为一个杂院——胡同院。鉴于天桥北部平房区在历史上就没有形成严格规制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型制,因此本地居民突破胡同——四合院的形态限制,采用灵活多样的设计手法应该受到尊重。不同于此,由于本项目的目标并非增加建筑与人口密度,因此本项目采取相反的策略,将与胡同院入口并联的原本的杂院,改造为一个内胡同,使得原本封闭的杂院空间被由外部延伸进入的内胡同重新组织。
- 内胡同的流线与原院落的中轴线得到同等的尊重,并由此使得院落与内胡同的介面墙体获得了双重性格。这些墙体因此在面对院落与内胡同的两面获得了不同的设计,以对应稳定而宁静的院落以及流动而生动的内胡同。
- 由于该项目紧邻北京的南中轴线,是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尽管该建筑作为危房被拆除改造,但是主要的空间肌理与部分无需增加保温的老墙经修缮加固后被保留下来。这些被保护的老墙体现了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使得天桥的历史成为看的见的历史。
- 作为北京天桥北部平房区的更新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改造经费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这也使得这个示范项目更具现实意义。因此这个设计没有使用复杂的结构形式与昂贵的材料。仅仅使用了四种最普通的材料:木头、灰砖、钢、玻璃。
- 建筑主体釆用北京传统木构,而提供新功能的部分:如玻璃窗、隐形空调风口等则采用钢结构与玻璃,而灰砖则因位置而定,采用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构造做法,并承担新与旧的衔接与转译。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CU Office
- 图片©CU Office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