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的在地性表达
SSAD建筑事务所则期待由其具体属性的模糊化处理所带来的包容性与延展性。单字“钢”既明确又暧昧,从实体出发反而可以引人联想到地域的历史文脉、公共空间的氛围营造、艺术策展的风格趋向等美术馆的抽象品质。而关于选址,设计团队则抛弃了城市边缘依山傍水的广阔视野,将目光投向位于工业城市核心内部,即被80年代国有“老公房”所包围的鞍钢党校俱乐部礼堂,在当时集体主义盛行、城市被工厂吞噬的工业时代背景下,俱乐部礼堂的公共娱乐属性为整个灰蒙蒙的底色抹了一笔艳丽,而此次改造则继承了其开放空间的传统,在有效保留原有工业构筑的基础上,呈现其作为工业文明遗存的历史价值,并将展示、艺术工作室、咖啡厅等多功能复合形成新的公共空间的表达,强调公众使用及“人”与“美术馆”身份的建构,以打开落寞城市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