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社区

本案位于云海路以北,侨香路以西,是被住区环绕的一个社区配套。不同于传统社区的单一化物业服务,世纪水岸坚持以业主家人的美好体验为第一要务,对各项公共配套进行迭代升级,营造多元生活场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打造上,结合社区商业、生鲜市场、水岸食堂、文化展示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等运营内容,营造一体化全龄段复合业态生活场景。
▽场地鸟瞰©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jpg
▽建筑鸟瞰©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jpg
在这个项目中社区服务中心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不再是仅仅满足刚需的传统模式,而是担任购物,社交,美食,运动,公园,养老医疗等多重角色,成为陪伴居民、甚至是激发居民满足感、自豪感的“超级社区”。作为超越居住功能的城市能级的存在,超级社区有别于传统社区更重要的命题是提升城市的功能与品质、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建筑顶视©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4.jpg
▽建筑概览©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5.jpg vsszan184571011652516.jpg
▽建筑立面©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7.jpg vsszan184571011652518.jpg
本着“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社区的共建者、城市的共建者”(摘自《世纪水岸公约》)。探索美好社群模式富有意义的一次特别实践。未来世纪水岸也将持续关注社区里每一个“我”不同时期不同的邻里需求,以期将世纪水岸打造成为自治型人文艺术社区范本。
▽分析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9.gif
盘旋而上的屋顶运动公园
▽屋顶运动公园特写©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0.jpg
基地东侧是整个大片区的公共绿色大U轴,我们希望这个作为生活核心的建筑与绿轴融为一体,并成为城市开放绿带的延续。我们将整个建筑的造型地景化,使得建筑本身成为一座绿色生态的运动公园。我们用一个螺旋上升的雕塑感的形体作为建筑的整体造型,在整个屋面上打造了一个盘旋而上的屋顶运动公园。在这里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能够让任何人都可以驻足的空间,它可以是一个举办球赛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坐下来闲聊的地方;可以是让人慢跑锻炼的地方,也可以是放空发呆的地方;可以是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地方,也可以是举办一个户外活动或者表演的地方。
▽楼梯概览©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1.jpg
▽盘旋而上的楼梯©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2.jpg vsszan1845710116525113.jpg
作为室内空间的室外延申,各层屋顶公园和该层的功能空间紧密相连,各层公园本身又通过缓坡或台阶自然的连接成整体,由此又将各层的不同人群链接在一起,大家在这里邂逅,上演各种意想不到的情景。这里随时以开放的、低门槛的姿态欢迎人们,构建有温度、多元、开放、包容的邻里互动能量场,增强人的归属感与价值认同。
▽雕塑般的形体©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4.jpg
▽楼梯特写©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5.jpg
彩色的“条形码”立面

在立面的设计上,我们选择采用一种肌理化的表皮逻辑来成就建筑形体的雕塑感。在有限的成本控制下,我们意图用窗墙系统的建构逻辑来设计一种“类幕墙”的表皮状态。同时,为了保证后续运营阶段空间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弹性,我们需要在设计时尽可能使得所有空间在采光通风上达到一种均好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整个建筑的表皮能拥有自己专属的“表情”,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基因信息密码,最终,我们采用一种类似“条形码”的机理来呈现——通过四种可重复的模数随机组合构成一种统一的机理逻辑——既满足可标准建造的需求,又能实现丰富的变化。
▽“条形码”立面©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6.jpg vsszan1845710116525117.jpg
▽庭院概览©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8.jpg
▽立面特写©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19.jpg vsszan1845710116525120.jpg
在色彩的控制上,以黑白为主色调,在侧面(凹凸墙体的厚度方向)选用了四种低饱和度的彩色来表达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这也与我们期待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中心的面貌相吻合。从正面和侧面去看,整个建筑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正面只能看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纹理,而从侧面却能看到丰富的、跳跃的色彩变化。
▽丰富的、跳跃的色彩变化©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1.jpg
▽光影变化©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2.jpg vsszan1845710116525123.jpg
▽傍晚景色©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4.jpg
▽精致的光线©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5.jpg vsszan1845710116525126.jpg vsszan1845710116525127.jpg
公共性与“留白”

“公共性”并非完全由设计者或者管理者提供的,更是由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塑造出来的。在设计的时候,我们摒弃了纯观赏性的不可达与不可用的装饰性绿化空间,代之以更为开放、包容、多义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多一些“激活”,少一些“限制”。除了部分由明确运营内容来统筹的空间(如生鲜市场、食堂、医疗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等)之外,还预留了大量可灵活使用的“留白”空间,包括室内各种可灵活分割的展示与活动空间,还包括大量的室外公共空间(如一层的架空空间,室外路演大台阶空间,攀岩墙,球场,屋顶花园等)这些都是全时段面向公众开放的。我们将地面80%的空间完全释放出来,成为户外的共享公共空间。
▽“留白”空间©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8.jpg
▽架空空间©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29.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0.jpg
▽半开放空间©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31.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2.jpg
▽空间特写©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33.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4.jpg
很多时候,人的空间行为及其背后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无法被“设计”,只能被观察、尊重、包容、引导,所以“留白”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落成的初期,我们警惕过度设计导致未来空间的成长被局限,我们更愿意看到随着运营内容的逐渐丰满,通过一些自发的方式去逐步填充这些“留白”,让空间像一个有机整体那样去自然生长。
▽让空间像有机整体一样自然生长©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35.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6.jpg
▽傍晚时分©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37.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8.jpg vsszan1845710116525139.jpg
▽自发的活动©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40.jpg vsszan1845710116525141.jpg
有温度的“社群”

社区服务中心自2022年10月开业以来,秉持着与业主们共建、共创、共享的理念,完成了从0到1.0至2.0的社群创新升级。目前建立了以多元的兴趣为基础的世纪水岸社群,以一日主理人、大型IP活动、水岸学社、异业合作等活动形式,通过围绕业主的精神文化、兴趣爱好、家庭互动需求来定制活动,用多频次的活动覆盖更多人群,盘活社区活力,激发共同的认同感。
▽夜景鸟瞰©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42.jpg
▽夜景©胡义杰

vsszan1845710116525143.jpg vsszan1845710116525144.jpg
建筑,是生活的容器。社群,是美好的内核。世纪水岸社区服务中心持续创新场景体验,以多样化的设计思维积极探索每一种社群服务的可行性。为家人打造有温度有归属感的美好生活。
▽模型©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45.jpg vsszan1845710116525146.jpg vsszan1845710116525147.jpg vsszan1845710116525148.jpg
▽场地屏幕©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49.jpg
▽一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0.jpg
▽二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1.jpg
▽三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2.jpg
▽四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3.jpg
▽五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4.jpg
▽六层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5.jpg
▽屋顶平面©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6.jpg
▽东立面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7.jpg
▽西立面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8.jpg
▽北立面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59.jpg
▽南立面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60.jpg
▽剖面图©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vsszan1845710116525161.jpg
vsszan1845710116525162.jpg vsszan1845710116525163.jpg
项目名称:华侨城万科世纪水岸社区服务中心
建设地点:江西南昌西湖区云海路侨香路
建筑面积:14,427.0㎡
设计时间:2019
竣工时间:2022
项目业主:华侨城南昌&江西万科
业主设计管理团队:朱澍、万罗斌、周振文、赵宪龙、童涛
建筑设计: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谢湲、徐晋巍
建筑方案团队:张恺睿、王友文、张帅、何艳娇、王蒙、邓坤
建筑施工图:上海对外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栖地设计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2-1 22:48:51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jbjbjb2024-2-2 12:03:07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