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szan185578150013031.png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以及对事物的真切感受。
——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vsszan185578150013032.png

生活的种种细节,付诸于艺术,往往能够呈现出另一番模样或情景,不论切入的视角、细微的观察,还是敏锐的捕捉、独到的见解,在既有的认知范畴内,似乎找到了突破自我边界的可能。其目之“所见”,兴许是万物的表象,兴许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但一切皆沉默,只有置身其中,去生活、体验、感受,显然更为重要。

vsszan185578150013033.png
vsszan185578150013034.png

羽翼空间动作━艺术是一种媒介,而艺术化的处理则能将抽象的概念趋于具像。基于业主从事航空业的身份,以“飞翔”为主题切入,两片轻盈的墙体犹如展开的“羽翼”置于玄关处,既保证了进户的隐私,其不到顶的高度又使内外空间可以自由地流动,同时成为家庭活动区屏风式的背景。方正的布局之中,弧形的出现,无疑是激活了整个空间,从而具有灵动性、飘逸感。

vsszan185578150013035.png vsszan185578150013036.png vsszan185578150013037.png vsszan185578150013038.png vsszan185578150013039.png

对应其形态,融书柜和展柜于一体的立面结构则被建立,并顺势倾斜出一定的角度,使立面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越过梁位,朝向餐区的天花同样倾斜出一定的角度,设计动作地呼应强化了空间感受,也利用场地的原始结构,创造了层高的起伏节奏。光从一侧投射而入,一致的基调里承载着明暗的渐变。

vsszan1855781500130310.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1.png

分享其乐融融━家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个体同个体之间,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不同的家庭属性,其风格、氛围、语境诚然不一,他们无不有着自己独特的物理构成与叙事方式。

vsszan1855781500130312.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3.png

公共区通过开放式的平面布局,使厨房、餐厅和家庭活动区相结合,令横向的尺度得以无尽延展,满足平时的阅读、互动以及社交需要,家人齐聚,一日三餐,其乐融融。而厨房区结两侧柜体的深度,将移门暗藏其中,有利于中式烹饪时合理的分隔,随着门的开与合,可自成一派又能融为一体。

vsszan1855781500130314.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5.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6.png

见山此时此刻━如果说,艺术是内心的一种真实投射,那么作为容器的空间,亦然。以最佳景观面为依据,有着客厅功能的休息区安居一隅,大面积的弧形幕墙为室内引入了充足的光线、优美的城市风景和无限的视野。午后时分,可以独处或三五好友围坐,阳光自由倾洒,食物可亲,万物皆有生机与活力,不由生发出“生活美好”的赞叹。

vsszan1855781500130317.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8.png vsszan1855781500130319.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0.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1.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2.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3.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4.png

结合梁位,墙体适当内凹,让沙发嵌入其中,与折屏形成一种围合,并增强不同家具之间的物理联系。一幅《见山》以人的视点展示于立面,给人亲近感,其潇洒的笔触更具写意的韵味,无论“见山是山”还是“见山不是山”,不同的人生阶段、状态,追求的本质自然不尽相同,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取决于此时此刻的心境。

vsszan1855781500130325.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6.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7.png

叙事美美与共━穿过廊道,主卧一侧借由“床背”的基准线形成外凸的形体,强调立面的层次,一路转折然后延伸至天花,将睡眠区和休闲区串联起来。在艺术家mr.unicorn看来,“房间是你的另一个身体”,“身体”里存放着“心事、记忆、甘之如饴的梦境和期待的明天”,我们甚至可以在房间里旅行,最终找到想见的自己。

vsszan1855781500130328.png vsszan1855781500130329.png vsszan1855781500130330.png

人与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彼此协调的关系,有利于我们逐渐适应周遭的环境。不管是MOGG的灯具、沙发、休闲椅、梳妆台,还是伊姆斯躺椅(Eames Lounge Chair),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经过合理地搭配、组合,呈现“如是所见”的艺术景象,进而试图构建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以期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

vsszan1855781500130331.png vsszan1855781500130332.png vsszan1855781500130333.png vsszan1855781500130334.png vsszan1855781500130335.png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如是所见
项目地址:四川成都
设计面积:320.0㎡
设计公司:成都澜也空间设计事务所
设计内容:硬装、软装
创意总监:郑雅澜
参与设计:倪祯
特别感谢:艺术家许静
空间摄影:季光摄影
撰文:无远文字/月球


vsszan1855781500130336.png
郑雅澜

澜也设计创始人


澜也空间设计事务所在2011年创立于成都,倡导“因体施治”的设计方法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哲学思想,以叙事性的设计理念构建全新的空间价值,并致力于多学科领域的深入探索,为建筑、室内、景观、整体策划以及产品提供多元的国际化设计服务。叙事性的空间通常指向不同设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主题、氛围的精神性营造,使其形成一种整体的叙事语境。亦指向随时间而变化的置身感受,“时间”成为了叙事的基本要素,而“空间”本身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创造出连续的、丰富的空间感知与情感体验。成立至今,事务所得了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包括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安邸、新浪、网易、环球设计、印际等,作为创始人的郑雅澜女士曾被评选为“中国室内设计70年发展杰出贡献人物之一”。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荔枝莉2024-3-15 15:40:14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