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是朴开十向和业主马先生的第三次合作,前两次合作设计的【焱铸】及【焱钰】已经3年了,一直在大众点评上霸榜TOP3。在武汉餐饮界,马先生和他手下的“魔焱三杰”,是知名又很特殊的存在。在这个流量时代,“迎风而上”是更多人的追逐。而马先生只醉心于打磨他的“三焱”,他说:“我尽量在每一个需要花钱的地方,都花够了钱。那喜欢,或者不喜欢,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事”。不光他自己考察过全球数百家米其林餐厅,他还会不惜工本,给主厨开出一张“含星量超高”的“外出探店清单”。餐厅里的每个杯子,餐具,他都以挑选艺术品的标准来考察。他的“三焱”,不只是三个餐厅,而是他以人生厚度为蓝本,带给武汉的三出大戏。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风景中令他难忘的一抹香气,一场日落,都采撷呈现于其中。蔡澜说:“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享受,更是融入文化与情感的体验”。也正因如此,【焱铸】及【焱钰】以千元的人均消费,不仅撑过了疫情的低谷,口碑和热度在沉淀中历久弥新。这一次,马先生再度与朴开十向合作,带来全新力作 【焱熹】。在焱铸和焱钰,体验的是日式文化黑与红的交响乐。而焱熹,则带你来到了意法之地,带来一场Fine dining的大秀。

▽店面概览©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jpg

Fine dining的fine在于氛围、食物、服务,一切都恰恰好,吃饭像一次旅程,将食物背后的一切都吃进肚子里。强调用餐体验的趣味性、开放性以及对食物最佳的料理方式。Fine dining不仅仅是一种餐饮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放慢脚步、品味美食的地方。在这个追求品质和个性化的时代,满足了人们对于美食的更高期待。结合马先生对“Fine”的追求以及欧洲大陆的文化,朴开以“教堂”为核心概念,将对信仰的追求,以艺术的抽象表现形式,转译到【焱熹】的空间中。

▽入口©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jpg

信仰之路,精神之旅
作为宗教精神的实体承载,教堂用设计诠释力量与信仰,治愈灵魂。 在信仰的世界里,神灵与光明相伴,光是教堂空间宗教情感表现和氛围营造的重要题材。 我们以“逐光”为路线,带领食客们来一场精神之旅。

▽“逐光”之旅©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jpg

像演话剧一样 给一个序章
一楼的门厅,是整趟旅程的序章。我们把在这个作品中核心的表现形式,在这个序章里都进行了一个预告呈现。踏入一楼门厅,是黑色为基调的前导空间,隔绝开街道上的喧嚣,让人沉浸下来。空间尽头是唯一的光源,一整面花岗岩外罩着一层水纹玻璃。室内的光线经过玻璃幕墙的反射,产生蒙太奇式的凹凸变化,从而得到了良好的虚实对比关系。仿佛是一扇窗,窗外是一个抽象的自然世界。以“格子”符号化表达“窗子”,再配合不同的玻璃营造光影氛围,是【焱熹】设计中最吸睛的一抹亮色。

▽一楼的门厅©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4.jpg

大面积铜材质的运用,悬浮感的前台装置,以简洁利落的体块营造出的规整感引导着人的视线和情绪,是现代的手法营造下,宗教神圣精神的空间表现。悬浮前台上涓涓循环的水流,让空间增添了一抹灵动,中和冰冷的压迫感。这些预告,是“浸没式”体验的第一步,实与虚,暗与亮的拉扯,在有限的空间里,触达无限的想象。

▽悬浮感的前台装置©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5.jpg

拾级而上
从门厅乘坐电梯抵达二楼,来到餐厅的主体部分。电梯门打开,进入整个餐厅最高的空间。一个狭长昏暗的走道,光线仅由顶上的天窗和侧面的一排小方格子窗洞引入,为内部空间营造出了一种迷雾般的气氛,仿佛是上帝的启示。窗洞每一格都嵌入不同颜色的玻璃,是对教堂玫瑰窗元素的现代诠释。瓦解了中世纪玫瑰窗繁美的平面花纹,保留光线带来的变化韵律,让色彩成为这个空间的抽象语言。

▽狭长昏暗的走道©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6.jpg
▽玫瑰窗元素的现代诠释©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7.jpg

由狭窄的走道来到宽敞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圆形的中央铁板台和压得很低的格子天花造型。教堂空间的一贯特性,是由边缘空间至中殿空间依次升高,在“圣坛”十字架部分达到最高点,仿佛在引导人们仰视天国的建筑。把这种“朝圣”路线转译到【焱熹】空间中,我们在形式上做了一个颠覆反转,把“从低到高”,变为“由高至低”。

▽从走廊望向大厅©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8.jpg
▽大厅概览©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9.jpg vsszan1870353017524110.jpg vsszan1870353017524111.jpg

入口到大厅中央铁板台,越向内越靠近天花板。“格子”就是“天窗”的符号化诠释,模拟了拾阶而“上”。越来越接近顶部天窗,越来越接近光的状态。从入口通道、散座区、再到铁板区,空间向内逐级递进。空间的收缩,也让注意力进一步聚焦。聚焦在位于空间十字轴正中半圆形的中央铁板台,仿佛歌剧院里的舞台。环绕而坐的食客们,欣赏着厨师在这个开放式厨房上演的美食大戏。空间的氛围、时间的流动,食物的美妙都在这里碰撞绽放。

▽拾阶而“上”概念图解© 朴开十向

vsszan1870353017524112.png
▽美食大戏©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3.jpg
▽就餐区©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4.jpg
▽就餐区©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5.jpg vsszan1870353017524116.jpg

起点也是终点
精神之旅没有尽头,但空间有尽头。行至包房和洗手间,整个餐厅在空间上就到达了终点。我们在这里打造了两个小小的“神性”空间。包房顶部在造型上做了一个凹进去的圆,配合灯光的上打光,营造了一个“穹顶”。而包房的墙面,重现了一楼门厅的花岗岩墙面,仿佛在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包房一瞥©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7.jpg
▽包房“穹顶”©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18.jpg vsszan1870353017524119.jpg

洗手间前后两部分空间,空高呈现了2.3米——3.7米的高差变化。赋予顶光柔和的晕染,消解了空间闭塞感的同时,也是教堂空间形式感的一个缩影呈现。

▽洗手顶光间©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0.jpg vsszan1870353017524121.jpg

主角与配角,共鸣与平衡
好的用餐体验,是料理、空间氛围、细致服务的合作共赢,不着痕迹地呈现美味的本质。【焱熹】本质上是一家餐厅,在通过空间来强化用餐体验的仪式感的同时,又需要弱化空间的存在感,空间是氛围营造,而不是喧宾夺主,它与美食与料理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丝丝入扣的共鸣与平衡。

▽室外露台©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2.jpg
▽炉火©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3.jpg

留白与添墨
我们在细节之处,做了一些恰当的留白与适时的添墨,让空间更规整,剪除了繁复装饰,光线能够在俯仰之间,更好的调度空间情绪的抑扬顿挫。屋顶和墙之间留有几厘米的间隙,光从间隙流入餐厅不同角落,与多彩窗格相唱和,让每处空间都带着信仰的神秘感。同时整个屋顶摒弃一切造型,以一个干净整体的几何体块呈现,光线透入使得屋顶像是漂浮着的一块石板,灯、出风口都藏在这块石板上雕刻出来的一个个小格子里。恰当的留白,把主场退让给“光线”。

▽把主场退让给“光线”©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4.jpg
▽一瞥©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5.jpg vsszan1870353017524126.jpg

在酒廊的打造上,区别于传统酒柜以开放式展现出酒品类的繁多,我们选择把酒瓶“藏”起来,露出来的空间让食客选酒的时候可以看得到酒的商标,但不会看到高矮不一的酒瓶。适时的添墨,保持了入口通道空间的规整感。

▽酒廊©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7.jpg vsszan1870353017524128.jpg

烟火气与仪式感
如何寻求烟火气与仪式感的平衡,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与工艺方面给出破题。对于一家Fine dining餐厅来说,食物才是无疑的主角。因此空间环境需要光照环境对比度拉高,才能凸显出菜品的仪式感,让食客将注意力放在美食上。墙面大面积使用碳化木,是传统的杉木材料被火烤以后的自然的状态,有现代的处理手法,又有自然的气息。碳化木材质为空间带来了历史感和自然韵味,金属定制件展现了意法风格的精致与华丽。莱姆石和黄洞石等天然材料,则赋予了空间一种温暖而质朴的气息。手工打凿的黑山石,凿面非机器切割,呈现自然感。

▽墙面大面积使用碳化木©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29.jpg
▽天然石材©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0.jpg
▽材料细部©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1.jpg vsszan1870353017524132.jpg

每一件器物都有故事
在大空间之外,「器」所构成的局部小空间,也是全方位就餐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先生与朴开共同搜罗之下,呈现在【焱熹】的每一件器物,都拥有故事。意大利ZECCHIN手工彩绘水晶玻璃杯,来自威尼斯玻璃岛穆拉诺,源自教堂玻璃的彩色光影艺术,与墙上窗洞里的彩色玻璃砖呼应。每个人的杯子是不一样的花色,让每位客人都有独属尊贵感的同时,为整个暗色调的空间添上流光溢彩的一抹点睛之笔。餐盘则是根据每道料理的“形”“神”“味”来进行搭配,例如这道提拉米苏甜品,用来自比利时Serax品牌的碟子来盛放,在黑色放射状花纹衬托下,像一个在深情凝视的眼睛。 设计师Ann Demeulemeester的暗黑美学充满了诗意,暗黑中带着光明,强硬中带着柔软和浪漫。与“提拉米苏”这道甜品名字的意义——带我走,记住我,完美契合。夹心巧克力Bonbon,以喷砂工艺完美复刻了可可果的样子及颜色,直接用可可果壳来作为器皿盛放。

▽手工彩绘水晶玻璃杯与食材©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3.jpg vsszan1870353017524134.jpg

品牌
设计要帮助品牌传递理念,达到永续性。“焱”系列的名字,最初是源自于“铁板”的烹饪手法。发展至今,已经展露了如它的名字一样的光华。很荣幸能与马先生共同打造他的“魔焱三杰”,呈现三座不一样的美食剧场。
在【焱铸】探寻“禅”的形意,
将日式建筑转译为东方禅意。
在【焱钰】以东方漆器炽热的朱红,
将传统能剧舞台转译为割烹料理美学。
在【焱熹】提取“教堂”的信仰力量,
带来一场意法精神之旅。

▽logo©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5.jpg
▽平面©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6.jpeg
▽二层平面© 张筱锴

vsszan1870353017524137.png
vsszan1870353017524138.jpg vsszan1870353017524139.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0.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1.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2.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3.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4.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5.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6.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7.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8.jpg vsszan1870353017524149.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0.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1.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2.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3.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4.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5.jpeg vsszan1870353017524156.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7.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8.jpg vsszan1870353017524159.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0.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1.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2.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3.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4.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5.jpg vsszan1870353017524166.jpg

项⽬名称 | 焱熹 FINE DINING 餐厅
设计机构 | 朴开⼗向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 熊天宇 张筱锴
设计团队 | 马祥 薛梦梦
项⽬地址 | 武汉
项⽬⾯积 | 390.0㎡
完⼯时间 | 2023年12⽉
文案策划 | 农滢滢
空间摄影 | 张筱锴
菜品摄影 | ZD字典
材料 | 肌理涂料 莱姆石 碳化木
⽹址 | www.puresdesign.com
邮箱 | puresdesign@126.com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5-31 01:54:19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阿茂_design2024-7-26 08:48:59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