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CPLUS创作的“母体”空间装置在泰康美术馆(TAM)A展厅展出。作品聚焦地标性城市空间中被忽视的个体感知,鼓励人们在对近身空间的共同探索中建立与城市的情感联系。

▽视频©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jpg
▽触摸“母体”©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2.jpg

泰康美术馆位于北京CBD核心地带,周围超高层建筑遍布。这些象征着城市影响力与资源高效配置的楼宇,将人们的日常活动编织进CBD地区的繁华图景,但相应的,庞大的建筑体量也制造了一定的压迫感。

▽“悬浮”在展厅中的“母体”©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3.jpg

在高楼林立的快节奏城市中加入什么样的装置才能带来独特的体验,同时还要满足美术馆展厅特定的安装要求,是设计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最终,以“缓解现代都市的疏离感”为触点,CPLUS创造了一个能够与身体、情感和记忆产生亲密联系的场所。

▽“母体“内、外的互动体验©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4.jpg

概念:身体感知
“母体”是一次关于空间体验的尝试。装置提供了一种柔软而又安全的知觉感受,像是“回到母亲的子宫”一样,与CBD坚硬、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形成反差。

▽用身体感知“母体”©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5.jpg vsszan188462161124106.jpg vsszan188462161124107.jpg

设计利用展厅的原始高度,在13米挑高的空间内置入一个巨大的白色椭球形气舱,形成“空间中的空间”。吊索连接屋顶结构上预埋的构件,将装置悬挂于空中,从而解放地面空间,减少对场地活动的限制。“母体”彷佛一枚超脱现实的巨型蚕茧,模糊且多义,并具有一种原始的未来感,与展厅产生了“柔软与坚硬”、“轻盈与厚重”、“朦胧与明确”等一系列对话。

▽概念方案生成图解©CPLUS

vsszan188462161124108.gif
▽重量对比分析图©CPLUS

vsszan188462161124109.jpg vsszan1884621611241010.gif

装置主体结构距离地面2.2米,与墙壁仅脱开一个微小的距离(最窄处不足1米),释放出强烈的空间张力。这种紧张感代表着一种膨胀与碰撞的微妙关系,暗喻了都市人面临的各种压力。

▽“母体”装置制造的空间紧张感©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1.jpg
▽超脱现实的巨型蚕茧©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2.jpg vsszan1884621611241013.jpg

参观者通过一部活动钢梯,完成从挑高的矩形展厅到被包裹的椭球形气舱的转换。“母体”内,人的身体与柔软的膜材料表面发生全方位的接触与互动。半透明膜既实现了几何体积对空间的占据,又到达了相对轻盈的状态。此外,现场对灯光与声音的控制充分调动了感官体验。纯粹的内部空间让参观者从日常状态中剥离,紧绷的身体完全放松,并尝试感知生命的存在。

▽“母体”入口©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4.jpg
▽通向“母体”的活动钢梯©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5.jpg
▽参观者在“母体”内放松©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6.jpg

结构:多层气膜悬挂
“母体”宏观的结构设计概念是利用气膜结构的自身刚度形成空间,然后利用拉索和气膜结构表面拉应力“摇篮”形成吊挂,最后通过一组空间钢桁架转换至原建筑的结构体系内。

▽气膜结构放样详图©张锦斌

vsszan1884621611241017.jpg

整体气膜结构为利用三层膜材组成两个主要的气舱,包括内侧的结构气舱和外侧的构造气舱。工程师利用椭球形的双层气膜结构形成了可进入的舱体,确保球内外的气压联通,无需设置压力过渡的气闸。结构气舱中外侧的气膜在内外约0.3倍大气压压差的状态下会形成向外的充盈,内侧的气膜则会向内坍缩,内外间通过拉片来阻止内膜坍缩的趋势。

▽“母体“内、外的互动体验©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8.jpg
▽参观者在“母体”内放松©朱雨蒙

vsszan1884621611241019.jpg

悬挂的吊点处会形成集中荷载,集中荷载会破坏表面气压形成的张拉效应,造成不美观的褶皱或者凸起,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工程师通过指定力的传递路径,沿着椭球的切割剖面的切线方向设置拉索,让膜仅仅承受面内的拉应力,形成悬挂的吊篮,确保在整个应力线以下的范围内尽可能均匀的分散拉应力,消除掉应力集中的问题。

▽气膜结构应力分布图©张锦斌

vsszan1884621611241020.jpg

结构总重3.8吨,球体自重1.2吨,长宽高为11.7X7.2X8.0米,充入130立方米约3.0千帕的空气。

▽“母体”在展厅现场吊装过程©张锦斌

vsszan1884621611241021.jpg
▽草图©CPLUS

vsszan1884621611241022.jpg
▽平面图©CPLUS

vsszan1884621611241023.jpg
▽立面图与剖透视示意图©CPLUS

vsszan1884621611241024.jpg vsszan1884621611241025.jpg vsszan1884621611241026.jpg
vsszan1884621611241027.jpg vsszan1884621611241028.jpg vsszan1884621611241029.jpg

项目信息
设计方:CPLUS
创始合伙人:程艳春,李楠
主持建筑师:程艳春
设计团队:刘晓光、薄忱、郭锋、朱佳颖
结构设计:上海庐唯建筑结构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团队:张锦斌、汤理达、简丽、刘可可
项目类型:建筑装置
项目状态:已建成
时间:2024年3月-7月
地点:中国,北京
建筑面积:145平方米
摄影:朱雨蒙、张锦斌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8-17 01:56:29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HZ小青年2024-10-10 09:32:20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