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到随机
得景随形
高低曲折
随势生机
——计成

▽视频©️ HID

vsszan188835101237251.jpg

场地现状
根据谷歌影像显示,这里曾是一片水塘之岸的山麓之地,是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是一个地形的转折带,也是从山地到水岸的过渡带。虽然彼时山地地形已经由于区域的开发,成为容易碎落的滑坡地,也仍然可以从卫星图中读出山脊线向水岸优雅延申的趋势。
随着六泉湖公园的开发,临近的池塘被填上土方成为球场,而滑坡地也用护坡工程重新修整以保证山麓地的安全。沧海桑田,山麓带退化,原本优雅延申向湖水的山脊线已然消失不见,山脊线与山坳线的交错带来的山麓带多样化空间被抹平,唯一不变的是被丘陵山麓包围下六泉湖畔一年四季的湖岸微风、日升日落和光影晦暗。

▽场地的沧海桑田©️HID

vsszan188835101237252.jpg

设计原则|Design Principle
在这样一处场地构建儿童游乐公园,我们梳理出三条设计原则:

01
与山麓地形重新建立链接
我们可以在现场已有的缓坡上放置一些更加大型的、与猇亭有关联的城市主题器械,但却失去了与这片山麓地重新建立链接的机会。如果我们面对的是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山坳地空间,一定不会简单的放置一个程式化的器械去解决问题,毕竟彼时山麓带的脊线与坳线犬牙交错,空间丰富多变。在这样的空间里,对孩子而言,丢块木头、落置滑梯、加上爬网,都会特别有趣。所以我们想与这片山麓地形重新建立链接,让孩子重新体会地形多样性变化带来的游乐快乐。

▽与山麓地形重新建立链接©️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jpg vsszan188835101237254.jpg

02
给城市一个有着无限探索可能性的嬉戏空间
在明确了这里是以山麓地形为底色的游乐场所,我们还要思考:在这里我们将构建一个什么样游乐内容的场所。如果是以动力游乐器械为主,受造价、管理运营和建设规模所限都不合适,无动力器械自然是与山麓地形更易融合更为合适。我们希望这里是一个有着无限探索可能性的以爬网为核心玩法的无动力游乐场地。需要有更多种组合探索的可能性;成年人、大孩子、小孩子、小小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玩乐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可以玩得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丘陵山麓湖畔间的儿童活动场所©️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5.jpg vsszan188835101237256.jpg

03
构建独属于此地的场景主题
如此一个有着独特场地基因的空间,应当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场地超级符号。而作为未来猇亭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空间,更会被期望拥有一些可以代表猇亭的符号。传说东汉末年,古时工匠于江边建亭,宜都太守张飞巡视来此,见亭柱上雕刻一物,似虎非虎,环眼怒睁,背展飞翼。张飞好奇问之何物,工匠答:此为怒虎也,称猇。于是,猇亭为名。可见猇亭一名,本身就独具画面感和符号感。

▽构建独属于此地的场景主题“猇”©️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7.jpg vsszan188835101237258.jpg

设计策略|Design Strategy

01
如何与山重新建立联系? ——山麓线的缝合
几经改变的山麓地形,早已找不到当年多变自然的痕迹,所以这里的山麓线只能人为缝合无法彻底回归。我们希望能在这里人为的重新构建山麓线的丰富性,让游乐场地如同从山岭中自然长出一般,以丰富的地形起伏、空间开合、软硬交融来承载游乐空间。于是延续自山丘的山脊线,如从山林中走出的上古神兽一般,带着千万年不息之势继续盘亘在场地空间,成为游乐场中独特的丘林山谷。
为了让缝合后的山麓带更为有趣,我们在比山坳最低处高4米的净空位置构造了一个水滴形态的山麓环,一个把自然山脊、人造山脊在4米高空串联的山脊环,一个可以把所有游乐内容串联的山脊环。在这个环的作用下,整个游乐空间成为了一个立体空间,而游乐动线在立体空间中被打乱穿插扭曲,无论什么年龄的使用者都可以在探索中迷失时间,它是在山麓间某种意义上的无限探险环。
猇,为啸,虎啸之意;猇,为上古神兽禺猇,其身如虎,背展飞翼。如果猇从山林踏着薄雾而出,来到此地,也必然是虎虎 生威、虎笑山麓、充满生机甚至有点可爱萌萌哒。我们构建了一个“猇”主题的乐园,禺猇来到这里也会因为孩子的可爱化成有趣的滑梯,变成丘林山谷的独特肌理、化身这个场地的游乐符号。

▽场地鸟瞰©️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9.jpg

空间构成|Space Design
整个场地可以用千层饼图解构为四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丘陵山麓地形、禹猇主题图案、山麓无限探险环、十六种游乐器械。

▽场地千层饼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10.jpg

第一层,丘陵山麓地形
如策略所述,将早已截断的山脊线重新延伸回场地内部,重新构成场地内的山丘、平原、山地、山脊、山坳、丘陵,这些复杂多变的地形为游乐场地的构建搭建了具备内容多样性的基础。原场地本身就带有分水线的的集水功能,我们利用地形重新梳理自然山地边缘将山水绕场地汇集,最后流入六泉湖。

▽山脊线重新延伸回场地内部©️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11.jpg vsszan1888351012372512.jpg

第二层,禹猇主题图案
上古禹猇的色彩,谁也没见过,但既然是带着翅膀老虎,那就让我们扯上猇纹做大地,让猇纹成为山地丘陵的独特表皮色,于是丘陵山麓的地形有了游乐的氛围。

▽丘陵地形的游乐场所覆盖上猇的图案©️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13.jpg vsszan1888351012372514.jpg vsszan1888351012372515.jpg
▽独特的场地肌理©️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16.jpg vsszan1888351012372517.jpg
▽禹猇纹覆盖下的人造丘陵在夕阳下有着独特的神秘感©️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18.jpg

第三层,山麓无限探险环
山麓无限探险环是个水滴形态的半网环。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环线,更串联了六大水滴平台,并承载了十六种游乐器械。每个水滴平台都具有垂直上下的功能,虎穴吊网、山顶环地与蹦网长环之间还有山涧爬网动线相连,山上的水滴平台与山麓无限探险环隔空相望。无限可能的动线方式让孩子可以在这里找到无穷无尽种组合游乐方式。

▽水滴状的山麓无限探险环©️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19.jpg vsszan1888351012372520.jpg vsszan1888351012372521.jpg
▽无限游戏空间©️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2.jpg
▽比场地高4米的探险环©️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3.jpg
▽山麓间的垂直爬网©️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4.jpg

第四层,十六种游乐器械,无数种游乐方式
以探险环和山丘地形为场地基底,有机融合了包括山涧爬网、垂直爬网、旋转楼梯、拓展云步、虎猇滑梯、虎虎蹦床、水滴座椅、山峰滑梯、水滴滑梯、山顶爬网、山坳沙坑、虎穴吊网、虎尾巴传声筒、廊下秋千、旋转爪爪、大冒险滑梯等十六种游乐器械。器械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可以在山丘、冒险环、器械之间开发出无数种游乐方式。

▽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游乐方式©️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5.jpg vsszan1888351012372526.jpg
▽有趣的攀爬空间©️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7.jpg
▽变成滑梯的虎猇©️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8.jpg
▽滑梯©️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29.jpg
▽吊网©️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0.jpg vsszan1888351012372531.jpg vsszan1888351012372532.jpg
▽游戏空间©️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3.jpg
▽大冒险滑梯©️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4.jpg vsszan1888351012372535.jpg
▽斜坡©️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6.jpg vsszan1888351012372537.jpg
▽垂直爬网©️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38.jpg vsszan1888351012372539.jpg
▽编织爬网地形间玩耍嬉戏©️ IMA岸木摄影

vsszan1888351012372540.jpg vsszan1888351012372541.jpg

设计落地|Construction
游乐场地顺应山势地形,依山而建。“猇从山林踏着薄雾而出”中老虎飞奔下山姿态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土方填充猇虎背部原本被破坏的山麓地形。通过场地内基础开挖的土方和原场地滑草区域的弃土恰好实现了土方的平衡,还原了原本被破坏的山麓线。立体的山麓无限探险环做为核心的游乐体验空间,场地地形、构筑结构、游乐器械在高程上与之自然融合。设计过程中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推敲、优化,实现了场地模型的精细化设计。

▽3D打印模型推敲场地地形©️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2.jpg vsszan1888351012372543.gif

EPDM场地配色
场地配色源于对“上古禹猇”图案肌理的提炼,在设计确定好图案配色由五种原色构成后,采用EPDM骨料混合进行配比实验,反复观察不同配比下的样品颜色,样品体现质感的同时,始终不得偏离设计原色。筛选确定设计样品后,现场进行小范围制作打样,进一步确认外观质感、颜色、色彩对比度、平整度、硬度、防滑性等指标。

▽ EPDM场地配色平面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4.jpg
▽EPDM骨料颗粒配比©️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5.jpg

山麓无限探险环
探险环地处山麓,项目地原为水体,随着六泉湖整体开发建设,项目区域回填大量土方,结合地勘情况看,地质稳定性差,需换填垫层进行地基处理,基础形式最终也采用柱下筏板基础形式,探险环主体采用钢结构进行设计,结构主体外露,白色氟碳漆作为探险环的外饰面主色调。

▽山麓无限探险环深化设计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6.jpg
▽施工过程©️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7.jpg

虎猇滑梯
虎猇形态采用的是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面域进行组合,即抽象化的对虎猇具象实体形态进行塑造,同时也尽量避免了双曲面的制作与加工难度。每块三角形钢板都需要精致编号,无缝焊接,每一块钢板都代表着虎猇独一无二的躯体部位,利用老虎的内部腔体以及虎爪的串联构建的滑梯,全长约11米,高差3.9米。

▽虎猇滑梯拆解编号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8.jpg
▽虎猇滑梯钢板开模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49.jpg
▽虎猇滑梯HASA工厂制作过程©️HID

vsszan1888351012372550.jpg

写在最后|Afterword
很高兴这次有机会能在山湖交汇的山麓湖畔做这样的充满挑战性的游乐项目,我们试图在设计里回应这块场地独一无二的地形特质,并利用这一特质重新赋予游乐场除器械之外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来自于场地本身的“高低曲折”,而后的一系列构建无论是山麓无限探险环的构建还是禹猇主题的加入,都正应了计成在园冶中所记述的“随势生机”。一切都归于情理之中又好似落入意料之外的给这条山麓、这片湖畔、这座城市一个欢乐的场地。

▽平面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51.jpg
▽剖面图©️HID

vsszan1888351012372552.jpg
vsszan1888351012372553.jpg vsszan1888351012372554.jpg vsszan1888351012372555.jpg


项目名称:六泉湖儿童乐园
项目地点:湖北宜昌
设计时间:2024年1月-2024年4月
建成时间:2024年7月
设计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建设单位:宜昌市金猇城发集团
施工单位:湖北广盛建设集团
景观设计:HID翰地景观
设计团队:吴昊、张璐、何玉江、尚煜坤、沈华枢、徐晓振、郑诗宇、陈影、杨彬彬、蔡佩其、高跃雯
游乐器械深化与制作:HASA广盛翰地装置艺术
项目摄影:IMA岸木摄影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syhgdesign2024-9-13 01:55:47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95qabc2024-9-13 15:00:30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