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 | 汤桦建筑设计 | 2022 | 中国

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项目位于协同创新区南部、环湖路西侧。设计范围大约25亩,拟选址地块为协同创新区6.8km2核心区内制高点,是一块凸出的小山顶,场地东侧是崖壁,崖壁下是明月生态湖及湖区景观带。场地全然包裹在自然之中,和规划道路有一定距离。在山头回望,可以隐约看到远处的龙兴古镇。
▽项目视频© 毫厘建筑


▽项目概览©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1.jpg
vsszan168949261208512.jpg
vsszan168949261208513.jpg

01. 圆厅

规划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5190m2,承担着接待、展示、交流和办公功能,是整个园区的客厅。它的功能边界弹性多变,用地环境丰富自然,我们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避免让一个庞然大物压在这个并不高大的小山头上。设计将任务书的功能拆解,分散到整个风景中去。参观流线从园区路的竹林中开始,在自然和人工景观的渐次过渡中徐徐展开。在首层主体建筑中仅保留一个涵盖创新区全域范围沙盘的主展厅。它在平面上呈现完整的圆厅,通过屋顶的高低变化暗示内部功能的区域。
▽两江展示中心总平面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4.jpg

▽鸟瞰©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5.jpg

建筑如同一个隐喻两江的格式塔,轻轻地立于山峰一侧,以吊脚楼的方式介入场地。依附着崖壁,办公室、会议室和咖啡厅被安排在了圆厅之下,享有一览无余的临湖景观。为避免这些空间和主展厅之间过于直接的连接,流线设计鼓励人们走到风景中去,再经由风景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室内空间。建筑内部垂直的筒体,则为快捷通达和服务动线提供支撑。
▽建筑轻轻立于山峰一侧©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6.jpg
vsszan168949261208517.jpg

像是一个立体游园,这种剖面式的空间设计逻辑和“提纯”过的功能不但让风景更充分地与建筑发生交互,也让建筑形体上的“雕刻”动作与主展厅空间产生了更真实的关联,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包裹外皮的雕塑。
▽建筑外观日景©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8.jpg

▽建筑外观夜景©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9.jpg

02. 两江

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出了独特的重庆文化,这也成为重庆最具辨识度的符号和标签。我们设计选取两江交汇的形状作为图形文本引入场地,在完整的圆厅平面之上,由两江图案形成的标高变化,暗示平面的三个主题——规划展示的高空间区域、模拟山形的展台、展墙区域。
▽地图+logo©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10.jpg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草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11.jpg

在节日、庆典和特殊情况下,整个展厅亦可作为举办大型事件发布的报告厅。我们改变了传统展示中心的沙盘展陈方式,用一面高达17m的垂直沙盘展墙展现两江新区的整体规划,条形长窗外是新区绵延的山景。在这个超常体验的高空间内,未来与现实并置,诗意与理想共存。进入展示中心,人们跟随“江水”的流动,走向重庆的未来——两江新区的版图。
▽空间设计©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12.jpg
vsszan1689492612085113.jpg

▽室内空间©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14.jpg
vsszan1689492612085115.jpg

这个形象既是主要展厅的空间语言,也组织了建筑整体的竖向结构体系。竖向交通集中设置在“河道”的端部,各层平面均设有悬挑平台,最大出挑约12m。为保证大悬挑部位的竖向刚度及楼面舒适性,采用高度1.5m的钢桁架,个别悬挑部位在上下弦分别设置连系梁来保证桁架的整体稳定性。站在展厅的中心,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渝中半岛的形态符号。
▽结构设计©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16.jpg
vsszan1689492612085117.jpg

▽建筑外观©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18.jpg
vsszan1689492612085119.jpg
vsszan1689492612085120.jpg

03. 塑形

方案立面由两江的形状生成,去除多余的装饰和刻意雕琢,以静谧的雕塑感置入生动的自然之中。我们选用清水混凝土挂板作为立面主材,以呈现整体的、肌理质朴的建筑形象。为了消除板材尺寸对立面的分割感,板材肌理选用竖向拉槽、手工打毛,令竖向分缝在视觉上隐藏起来。同时横向分缝设置为30mm,着意加以显化表达,并采用4.30m作为基本模数,减少立面板材的模具数量,提升建造效率,并以此模数控制立面的开洞位置和尺寸,以简洁、单纯的外观质感呈现建筑的形体变化。
▽清水混凝土挂板作为立面主材© RudyDong建筑视觉

vsszan1689492612085121.jpg
vsszan1689492612085122.jpg

我们对板材纹理的宽窄、深浅、角度是否均质做了多样的设计、打样和比选,最终选择50mm间距竖向拉槽、打毛的效果,均匀的阴影肌理能够更好地表达形体关系。在工程后期,我们运用混凝土保护剂对建筑整体颜色做了调节和控制,以增加对板材色差、苛刻施工要求的宽容度。
▽立面近景© RudyDong建筑视觉

vsszan1689492612085123.jpg

04. 路径

面对开阔的风景,在参观路径的设计上注重空间节奏的收放有致:在进入展示中心之前,高耸的竹林、窄道收缩着人们的观感,为明月湖的开阔景观做前序铺陈;走过引桥到达规划展示中心的入口,展厅大门是小巧隐蔽的,高度只有2.1m,而穿过门厅即是19m的高大展厅;参观完主展厅,通过4m宽的迂回的楼梯展厅,可以进入开阔的屋顶平台。这些收、放、疏、密的体验增加了景观的层次和进深,在有限用地中营造了丰富感受。
▽俯瞰场地中的路径© RudyDong建筑视觉

vsszan1689492612085124.jpg
vsszan1689492612085125.jpg

▽模型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26.jpg

建筑设置在山脊最高点的南侧,采用传统吊脚楼的方式,依山就势,形成不同标高的内部空间和观景平台。山体的形态进入室内,成为阶梯型空间。屋顶观景平台连接山顶步道,是景观漫游系统的一个节点。人行步道网络连接入口平台、观景平台,建筑本身也成为景观系统中的公共平台节点。
▽依山就势©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27.jpg

▽倒映山水© RudyDong建筑视觉

vsszan1689492612085128.jpg
vsszan1689492612085129.jpg

结语

展示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一年多时间,场地中的植物也慢慢茂盛起来,正逐步实现设计最初对建筑和风景的关系构想。在山水湖景之间,浅灰色的展厅优雅、夺目、单纯、克制,它依偎在山头,是这座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创新之城的陪伴者、记录者。
▽远观©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30.jpg

▽山水湖景之间© 毫厘建筑

vsszan1689492612085131.jpg

▽一层平面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32.jpg

▽二层平面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33.jpg

▽立面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34.jpg
vsszan1689492612085135.jpg

▽剖面图© 汤桦建筑设计

vsszan1689492612085136.jpg

vsszan1689492612085137.jpg
vsszan1689492612085138.jpg
vsszan1689492612085139.jpg
vsszan1689492612085140.jpg
vsszan1689492612085141.jpg
vsszan1689492612085142.jpg
vsszan1689492612085143.jpg
项目名称: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项目类型:展览建筑项目面积:5190.45㎡完工时间:2022年12月设计范围:建筑方案设计公司: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公司网站:www.tanghua.archi主创设计师:汤桦设计团队:戴琼、郑清、王鹏富、杨原、闫沛祺、汤孟禅、刘华伟、郑晨曦、汪田浩施工图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景观设计:易沐千觉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泛光设计:北京光湖普瑞照明设计有限公司展陈设计: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业主: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EPC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摄影:毫厘建筑、RudyDong建筑视觉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