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同”建筑群位于义乌深塘村村口,由一栋混凝土结构建筑及三栋附属建筑组成,与村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作为村口标志性的建筑,梧桐树院见证了村子百年历史变迁,承载着几代村民的记忆。设计试图建立一种机制,不断地指引着人们在漫游建筑时去建立其与梧桐树院、周边地景之间的关联,我们希望通过该机制,创造参与者的体验,将空间记忆、存量建筑、当地景观真正地编织为一体。
▽项目概览©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jpg
▽场地鸟瞰©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jpg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3.jpg
体与景

在不碰触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设计剥除原有语言混乱的立面,在建筑“骨骼”中置入一套不同尺度的“体”,依靠这些“体”来多角度贴近周遭。
▽项目模型©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4.jpg vsszan177760141414585.jpg
▽重点场景图©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6.jpg
▽建筑西南正立面©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7.jpg
两处楔形茶室首先被置入建筑二层,试图以此来还原山水画中亭阁的意向。其中,我们称之为“张望”的体,强烈的打开高度几乎要将面前那棵梧桐树“吞入腹中”。另一处是从西南侧包厢里长出来的体,与“张望”相反,它外小内大,匍匐着望向前院树林。
▽二层两个楔形体呈现不同的与院子对话的关系©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8.jpg
▽梧桐院子里游客落座休息©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9.jpg
▽树与建筑的关系被展现在立面上供人阅读©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0.jpg
▽楔形茶室正立面©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1.jpg vsszan1777601414145812.jpg
在一层,设计置入一个4*8M大小、局部偏移出建筑的体,使得前院与过道灰空间在平面上呈现漏斗形,以协调前后院的平衡气氛。建筑南侧书吧的通高空间引入了高处的梧桐景观,低处则打通了穿过枫赤线望向远方麦田的视线,伴随五里白溪的水声,静谧而悠远。
▽西南立面横向长阳台与长窗如画卷般展开©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3.jpg
▽入口梧桐院内望向楔形“张望”茶室©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4.jpg
▽西南侧包厢凸出的体©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5.jpg
褶与向

建筑的东侧面对南深塘村腹地,我们将建筑的东立面变化为折叠褶皱的方式——连续变换的金属板遮挡加上具有朝向性的玻璃面,褶子在不停转折的过程中,吸纳光线,同时将观者的视线带到楼下斑驳的瓦顶,带到近处的村落民居,也带往远处的田野与山丘。
▽建筑东北立面©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6.jpg
▽建筑东北立面虫视角©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7.jpg
▽东北立面上咖啡厅、褶子窗、穿堂过道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ffee box, pleated windows, and hallway on the northeast facade©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8.jpg
针与线

场地南侧的梧桐林经过百年的生长©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19.jpg
▽树与建筑的关系之贴近式©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0.jpg
▽树与建筑的关系之挪位避开式©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1.jpg
▽树与建筑的关系之穿堂入室式©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2.jpg
西立面上,有着四棵贴着建筑的梧桐树,我们将树与建筑的关系设置为不同的等级:贴近式、紧靠式、挪位避开式、穿堂入室式,树与建筑的关系被横向展现在立面上供人阅读。面对繁茂的梧桐林以及造价的限制,建筑立面用热烈且低饱和度的红色拉毛涂料作为回应,绿色的林子与红色建筑相互补充,也呼应着双方“针与线”的互文关系。
▽建筑一层灰空间©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3.jpg
▽一层檐下灰空间望向梧桐院©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4.jpg
▽一层穿堂过道中嵌入的4乘8m咖啡厅©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5.jpg
▽书吧的通高空间©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6.jpg
▽书吧的通高空间©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7.jpg vsszan1777601414145828.jpg
▽二层楔形茶室空间©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29.jpg
▽楔形茶室望向窗外©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30.jpg
▽建筑立面褶子窗引导的景观方向©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31.jpg
除了物理式的、色彩上的考量,“穿针引线”的关系还体现在从一楼到二楼的流线中,林子被置入的“体”串联起来,反复收纳和强调进参观者的体验之中。至此,在多重考量的相互作用下,建筑的命运也与生长中的树林紧紧交织在一起。
▽夜览© 吴清山

vsszan1777601414145832.jpg vsszan1777601414145833.jpg
▽总平面图©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34.jpg
▽一层平面图©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35.jpg
▽二层平面图©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36.jpg
▽立面图© 其实建筑事务所

vsszan1777601414145837.jpg
vsszan1777601414145838.jpg vsszan1777601414145839.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0.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1.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2.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3.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4.jpg vsszan1777601414145845.jpg
  • 项目名称:义乌赤岸无同院子
  • 设计方: 其实建筑事务所
  • 公司网站:http://www.qishiarchi.com/
  • 联系邮箱:all_studio@yeah.net
  •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2&2023
  • 主创及设计团队:李诗琪、金镭、谭慧
  • 项目地址:义乌市赤岸镇深塘村
  • 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 摄影版权(需要在投稿图片中注明每张版权):吴清山
  • 合作方:建筑/室内/景观设计:其实建筑事务所 施工方:攀峰建设
  • 客户:无同院子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慕白-2023-8-15 09:30:50
感谢楼主辛苦 分享
渔七2023-8-15 10:26:24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syhgdesign2023-8-16 17:13:27

感谢楼主辛苦 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