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远洋太古里八周年庆 漫广场 | 裸筑更新 | 2023 | 中国四川

“在接受这个商业命题的时候,我首先会思考如何转译为建筑语言,造一座适合于成都适合于远洋太古里的建筑,其次便是希望在这座限时建筑到期后,材料本体可以达到循环回收再利用。我开始从竹子入手,竹子是地球的毛发,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一轮生长周期,且生生不息。所以这是竹构建筑,一座使用最易取得的材料搭建的,一座最环保的建筑。”
▽视频© Wen Studio、裸筑更新

视频信息

标清240普清360Vz2高清720Vip超清1080Vip字幕马上解锁

造一座竹构三角形稳固结构体的建筑,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情。而中国汉字”八““人”“入”,作为”撇捺之间”汉字的代表,既是这次的活动的主题,汉字撇捺的形式也是最稳定的三角形构造,”竹构撇捺之间“的建筑意图,应运而生。
▽项目概览©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由于这是一座限时建筑,与永久建筑完全不同的是,应该去思考其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谢幕?
  • 这对裸筑更新来说,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大部分的回收和再利用。比如,撇捺竹梁在设计之初,被全力控制在550mm高度,而这个高度,是户外座凳的理想坐高。剩下的钢节点,是可以回到加工厂实现回炉再造的。

▽项目鸟瞰©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限时建筑拆除之后,我希望主要部件,可以被循环使用。”当规划好限时建筑 “从哪里来,最后去哪里”之后,剩下的思考,就是活动主旨的呼应以及建造落地了。“对我们来说,建筑学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讲的是如何表达,是非常自由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但归根结底是表达什么。”
▽建筑地面层视角©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1. 建筑会意 汉字会形

这是一座限时建筑,以文化表达为目的而进行的建造意图,因此“建筑会意”非常重要。“撇捺之间 穿斗陌阡”是此次活动主旨,很重要的一点是让来访者“直抒胸臆”,也就是“建筑会意”。
▽项目与周围建筑群©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人,入,八”三个汉字,皆由一撇一捺书写而成,其代表的是活动核心主旨“人与人的连接”,“连接世界的入口”以及“八周年的时间之旅”。而在书写撇捺笔画的同时,我们发现其呈现的是一种十分稳定的三角形关系,完全符合建筑的力学原理。因此,以撇捺为原型的建构体系,应运而生。
▽设计示意© 裸筑更新

vsszan16972509103725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以撇捺为原型的建构体系©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外观©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整座建筑,使用近1200根竹竿建造而成,轴测纵向分成8跨(7品竹梁+1品钢梯)依次排序。
  • 每一品竹梁由空腹桁架体系搭接而成。头品竹梁以“牛腿梁”向外悬挑,牛腿梁呈现向外怀抱的姿态。
  • 末跨的“八字钢梯”加强了竹梁的秩序性,寓意从竹梁到钢梁,犹如过去与现代的对话。

▽建筑末端©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近景©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1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实际建造层面,撇捺各由三组建筑竹梁插接而成,以传统竹构的方式配合钢铆接节点依次拼装。
  • 由于单品竹梁最长达14米,普通的楠竹的有效使用段只有5-6米。因此三组碳化曲竹梁拼接依次连接,在结构上的插接点,自然而然地形成如同中国传统书法的“笔锋”:“一顿一挫”。笔锋顿挫并非刻意为之,物理建构形成了必不可少的连接节点,而此节点恰如笔法顿挫。因此,书法会形,顿挫建构,顺势成为我们在传统文化与建筑形态上的对话,亦如同”形与意“的对话。

▽设计示意© 裸筑更新

vsszan1697250910372511.gif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八字钢梯”加强了竹梁的秩序性©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1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夜间灯光效果©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1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1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撇捺的笔锋,在建筑构造上,以不同数量的竹竿排列来实现粗细变化。撇划从上至下经历3段,每段剖面分别以8,6,5的数量递减。而捺划,以6竿开始,依次8竿再至12竿。不同的竿数对撇捺笔锋粗细的效仿,更易生动。
▽建筑使用近1200根竹竿建造而成©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1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1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建筑近景©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1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2.穿斗建筑 阡陌交通

漫广场西临纱帽街,毗邻城市干道纱帽街,这里是城市路网的目的地,亦是出发点。在这里需要怎样的建筑,是裸筑更新着重思考的点。
▽俯瞰©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1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有别于太古里其他“平铺式”的大屋盖,一座耸起的,高约12.8m的竹钢建筑,矗立在漫广场中央。我们希望这是一座精神属性的建筑,犹如插入一面旗帜,开始重新连接世界!
▽场地环境© 裸筑更新

vsszan169725091037251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因此,穿斗形式的高耸,与阡陌交通的平面体系自然而然的浮现于设计图面上。这座建筑以穿斗为纲,自然形成阡陌为常的平面交错体系。
▽设计示意© 裸筑更新

vsszan169725091037252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我们将“穿斗”作为支撑“撇捺大梁”的载体,一楼置入8个艺术空间,成为“潮流”的发声地。
▽首层视角©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穿斗”©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钢结构游廊©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往上二楼穿插钢结构游廊,达到三楼平台,俯瞰漫广场。
▽从对面的建筑眺望建筑©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2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公共空间©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2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站在三楼平台,向北远眺圣古大慈寺匾额,往西总览现代太古里街巷,而身处平台位置,犹如古今汇聚的时光通廊,在穿斗结构上,形成另一种竖向的交错连通的体系。
▽从建筑望向古建筑©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2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2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内部一瞥©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3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3. 模数组梁 竹钢拆装

  • 竹梁被裸筑更新设计成为一种模数系统。
  • 从数根竹竿,拼装而成一组竹架,再到一品竹跨,成为最终的竹梁。这一套关于竹子的模数体系,就是我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由微观事物组织而成的,人类在自然面前需要时刻保持谦卑与谦逊,从组织立一根竹竿开始,聚沙成塔,滴水成冰。

▽一套关于竹子的模数体系© 存在建筑©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3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3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钢锚栓连接竹竿,钢插片连接每一品竹梁,在盐城结庐工厂完成了42品竹梁,运往成都完成最后的现场安装。竹梁的搭建,采用的是空腹桁架的结构体系,利用空腔轻量化主梁,且便于长途运输及现场吊机组装。
▽建筑近景©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3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3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一根竹竿的建筑之路
  • 0.竹竿的选择:竹,竹子,禾本科,竹亚科(Bambusoideae) 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其本体由于生长周期迅速,是十分环保的建筑材料。这也是我们大量运用竹子来实现建造的原因:竹体本身十分友好于环境,且可持续。
  • 1.楠竹成年之后,根部直径8cm,端部直径在4-5cm 左右,整体长度6m,即”成材“,成为成熟的建筑材料。
  • 2.竹竿碳化热弯过程
  • 3.竹竿通过十字交叉,采用传统绑竹工艺固定构造形式。局部将竹筒替换为钢管以增强竹结构刚度。
  • 4.钢插片,是竹与竹,竹与地面的连接插件。钢的强度与扰度是最佳的连接件,设计成插片形式,也是为了以最轻盈的方式将
  • 竹钢体系变得更加美观,耐久,坚固。

▽结构近景©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3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3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结构近景©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3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4. 棚膜竹凳 可续再生
  • 整座限时建筑的可回收材料可以分为3种:
  • 1.竹结构,在拆除之后,作为户外竹凳被再次使用。
  • 2.钢结构,在拆除之后被废钢厂全部回收。
  • 3.银色膜布,作为户外竹凳的坐垫,通过绑扎凳垫的形式,再次循环使用。

▽俯瞰棚膜局部©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3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棚膜材质的选择很是考究,我们在近10种膜材料中选择了如今的半透银色膜。
▽半透银色膜布©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3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由于造价的限制,我们采用经济的 “焊烫”来拼合膜拼缝,以达到每一品1.3m的横幅尺寸以及10m的纵幅。头尾固定由3mm钢绳,通过抱箍套环连接至钢螺栓,通过兰花螺丝收紧实现绷直的状态。
▽棚膜的张拉©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4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棚膜的张拉,让这座建筑成为了遮风挡雨的庇护地。而银色的半透明膜布,是天空与地面的桥梁,他把天青色反给了这座建筑。
▽庇护所©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4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当20天的展期到期之后,裸筑更新将他化作户外长凳,继续在这里,静静的守护这片土地上的迎来过往,同时也实践了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展期结束后© Wen Studio

vsszan169725091037254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或者如果有可能,能够为成都这座城市,又或者某个公园,延续作为“建筑零 件”的另一部分的使命。
▽建筑夜景© 存在建筑

vsszan169725091037254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4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4.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5.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6.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7.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8.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59.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60.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61.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62.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vsszan1697250910372563.jpg
Ai图片分析,需要登录阅读

  • 建筑设计: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
  • 主持合伙人:柏振琦、郁颖
  • 副合伙人: 薛乐骞
  • 驻场建筑师:伍恩泽
  • 设计团队人员: 伍恩泽、盛朦萱、吴叶静、梁萧怡
  • 策展公司: 品汇艺术策展
  •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 照明设计: ELA寻光
  • 施工总: EMCC结庐
  • 施工顾问: 张成华
  • 钢结构施工方:拓固建筑
  • 竹结构施工方:上海境道原竹
  • 传播顾问:韩爽
  • 摄影: Wen Studio、存在建筑·建筑摄影、韩大王
  • 视频: Wen Studio、裸筑更新
  • 插画: 盛朦萱、黄泓升、吴叶静
  • 灯具赞助: 广东非同凡想照明
  • 蜂窝纸板:三只鸽子纸品
  • 管理团队人员: 汤惠、付高飞、邵应宏、张永军、王洪林
  • 项目位置: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
  • 项目面积: 465m²
  • 设计时间: 2023.2.25-2023.3.12
  • 建造时间: 2023.4.7一2023.4.22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HZ小青年2023-10-6 08:58:08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翻车轱辘2023-5-10 11:25:34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HZ小青年2023-5-9 16:09:15

优秀的作品,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