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 宜宾, 中国
  • 建筑设计:成执建筑
  • 面积:1000 .0m²
  • 项目年份:2021
  • 摄影师: 存在建筑
  • 建筑设计总监:徐鹏
  • 建筑设计团队:堵奇峰, 朱坤龙, 周鑫妍
  • 室内设计总监:汪纪嵘
  • 室内设计团队:俞国宝, 徐银春
  • 木结构施工图:陈浪,李晓斌
  • 建造总控:陈迪龙
  • 业主:宜宾丽雅量典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 木结构设计:隽执科技
  • City:宜宾
  • Country:中国
  • 建筑形态与自然形态都必须遵循着物理上的规律性,都表现在形态的“真”与“美”的基础上,都是功能和形态的关系表现,都有统一可追寻的原理和规律。人的美感是以自然界的真实为基础存在的,所以美和真是不可分割的。
  • /空间与场所的有机性四川省宜宾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6%。项目位于宜宾西站体育公园内,体育公园是南岸规划中面积最大的公园,足有27万平米,绿化率高达80%。其中包括静水广场、跨桥广场、雕塑广场、羽毛球场、户外泳池、城市剧场、公园服务中心等28个功能区,本项目将作为公园中的游乐中心使用。项目坐落于公园的东南角,可通过景观绿廊连接七星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丰富。作为城市展示型建筑,我们希望建筑吸收了生命形式的细致优美,线条是柔和的、优美的。结构像是弯曲的作物在生长,装饰和结构被融进了自由形态里,是可塑的有机整体。

Structural_Generation.gif
  • 场地与周边有近10米高差,项目摆放至山坡最高处,作为游乐中心不仅要有相应的功能性,也应起到“视觉显著点”的作用。同时在用地东南侧留出适当的“空白”做休闲游乐场地,强调了一种退让的感觉,减少建筑对两侧道路的压迫,贯通了景观视线,使建筑与地面在空间上更好的融为一体。当代地形建筑具有更丰富和更复杂的建筑形态,我们运用“折叠、变形、平滑”等操作手段,构成“隆起、切割、楔入、掀起、翻转、扭曲”等与大地呼应的各种形式,形成地形建筑。其核心是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融合性,尝试使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 /灵感与机构的共通性
    建筑理念取自宜宾市花——黄桷兰,以最轻盈的姿态介入自然,如花瓣一般飘落在森林公园之中。两片花瓣置于场地中自然重叠形成了相互咬合的空间关系。设计是一个整体性思维、多维度思考的过程。我们确定了‘少一些、空一些、透一些、低一些’的设计思想,以实现这一特殊场所中人、自然与建筑的共生。
  • 一层我们将建筑架空,将主要的功能区域都放置于二层空间。这样形成了有趣多变的灰空间,留给人们活动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可能成为儿童躲迷藏的游乐场所。我们认为空间的流动性与渗透性能够为在其中行走的人提供一种连续、丰富的空间关系体验,空间为表达“人”的价值而存在着。
  • 建筑的北向一层我们设计了亲水平台,因为材料、形式等多方面的不同会让人们的感知变得较为多变和丰富。大人和儿童能在这戏水玩耍,又能欣赏风景。二层露台是基地周边的至高点,能远眺整个体育公园。在设计之初也考虑未来可能成为露天咖啡厅,为游人们提供驻足停留的场所。
  • 外廊坡道的的设计,既能作为引导人们通往二层空间的功能需求,还形成开放式空间,增添了人们游玩的趣味性。并以借景的手法将外部环境纳入建筑景观,自然感强,用“时、空”反映大自然环境在建筑的丰富变幻的特性,气候、季节特征明显,表现出大自然浓郁的生机,因而人与自然融合感也强。
  • /构筑理性的诗意建筑形态是各相关要素按照一定的相互关系形成的一个体系。结构是形式的内含,是形式背后的形式;形式是结构的外显,是结构化的具体表现。本案为木构设计建造一体化项目,我们的设计是建立在尊重整体环境理念的基础上,将传统建筑材料与先进建造技术、材料相结合的结果。
  • 设计以黄桷兰为灵感,但花的构造与建筑的构造显然不同。花的构造以柄、托、茎、瓣组成,建筑以基础、梁柱、围护组成。考虑到大跨度梁柱的稳定性与经济性,睿智的工程师以茎段为基数,分段加围,每段长度从1.5m至5m不等。梁柱尺寸从150*200到400*700不等,将茎围连接成型构架,展现出根茎自然生长形态。再以铝板拟为“瓣”,使“黄桷兰”尽情绽放。
  • 一层结构以加拿大花旗松胶合木为主,局部核心筒为混泥土结构。建筑是以一定角度斜卧于大地,“黄桷兰”的柄显然不能支撑整体建筑受力及稳定性,我们就利用两朵花瓣落地,“柄”加上隐形的“枝丫”巧妙的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支撑。柄埋于地,枝丫拔于地,考虑到建筑消防功能,两个“枝丫”为了与整体建筑体量相协调。特意做到5米*8米的尺寸,并巧妙在中间隐藏疏散楼梯功能,为了尽量还原隐形“枝丫”,工匠们用铝板做成双曲面来实现“枝丫”茁壮环节。具有序列感的木构体系,就如兰花的根茎一般,自由生长又有规律可循,支撑着建筑主体。这种结构特性能够回应实质的空间需求,是内涵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 对于结构与光的整合,在空间组织的细部操作中,引导光线从建筑二层的顶部进入室内空间,并将空调设备管线整合于中空的结构体系中。胶合木形状自由,结构形式没有限制,能够建造出独一无二的木构建筑造型与空间形态,并且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室内空间无需过多装饰,整体以木饰面覆盖。这也是我们设计时遵循的整体性,如同兰花从根到茎到花到果实,建筑从内部向外部和谐发展,不可分割。考虑到未来儿童游乐的功能需求,连廊入口处部分运用了拱顶形式,降低了空间的高度。墙壁上增添了手绘及玩偶,但以更精简的空间序列,来增强儿童的空间体验。
  • /空间如何被建构路易斯·康总说“工程和设计不应该是两回事,它们必须是同一件事”,一个建筑物应该表现出“被建造的方法”和“有灵感的技术”。建筑创作的最终体现在于建筑本体的空间形态上,而建筑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存在基础就是技术骨架,建筑创作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完成。
  • 作为设计建造一体化项目,弧形扭曲面,工程实施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用短线段的形式实现单曲甚至双曲面。整个建筑力学结构是建立在受力体系反向逻辑基础上,巧妙吸取鲁班榫卯精髓,木结构梁、柱、檩、格都运用尖端技术并设计了创新节点,让连接处无任何多种材料衔接的痕迹。我们精益求精追求完善每个节点,不厌其烦,不计代价,将每一个节点的钢件隐于木中。以龙骨定点定线,充分发挥板材自身韧性形成以点定线,以线构面的作用。整个木结构分段加围,以围设梁柱,每榀梁柱多个接头,要完美落地对设计师、工程师、建造师都是一种挑战。
  • 建筑表皮就是“黄桷兰”的瓣。石材太厚重;膜不耐候;涂料太呆,唯有铝板才能诠释花瓣的轻盈与曲线。建筑的仿生设计,也给幕墙带来了极大的考验。考虑耐候、质感、造价等因素,还有建筑功能需求。本案为铝单板、复合板混用。铝单板采用2.5mm厚,满足耐候要求。复合板采用4mm厚来确保墙身扭曲时的自然刚性,以防扭曲而变形。双曲面的外墙铝板使得每一块铝板都不同,我们运用参数化设计,将所有铝板分类标号,现场根据标号进行施工,大大的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时间。
  • 结语我们始终坚持“从生态到建筑,从技术到自然”的原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内部工作和外在形式,相反,设计应扩大到影响建筑环境的所有方面及相互关系的塑造。以环境整体的态度来对待建筑的自然性、社会性、生活性、建构性和发展性,进行形式自身的地域环境创造。我们立足地域、注重场所、体现工艺,而这幢建筑将按照人和环境的变化来生长、延续,具有生动的、有创造力的精神。

    • 项目完工照片 | Finished Photos
    vsszan42881301509311.jpg vsszan42881301509312.jpg vsszan42881301509313.jpg vsszan42881301509314.jpg vsszan42881301509315.jpg vsszan42881301509316.jpg vsszan42881301509317.jpg vsszan42881301509318.jpg vsszan42881301509319.jpg vsszan428813015093110.jpg vsszan428813015093111.jpg vsszan428813015093112.jpg vsszan428813015093113.jpg vsszan428813015093114.jpg vsszan428813015093115.jpg vsszan428813015093116.jpg vsszan428813015093117.jpg vsszan428813015093118.jpg vsszan428813015093119.jpg vsszan428813015093120.jpg vsszan428813015093121.jpg vsszan428813015093122.jpg vsszan428813015093123.jpg vsszan428813015093124.jpg vsszan428813015093125.jpg vsszan428813015093126.jpg vsszan428813015093127.jpg vsszan428813015093128.jpg vsszan428813015093129.jpg vsszan428813015093130.jpg vsszan428813015093131.jpg vsszan428813015093132.jpg vsszan428813015093133.jpg vsszan428813015093134.jpg vsszan428813015093135.jpg vsszan428813015093136.jpg vsszan428813015093137.jpg vsszan428813015093138.jpg vsszan428813015093139.jpg
      • 转载自:Archdaily
      • 设计师:成执建筑
      • 图片©成执建筑
      • 语言:简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翻译:Archdaily
      • 阅读原文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