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仅能在空间照片曝光後,欣赏到涵藏其中的创作巧思,但很少有机会能一睹故事背後的构想发展和执行过程。然而幕前的精彩,始终来自幕後一群不甘於平凡的创作者,他们燃烧澎湃的热情和才能,执着於跨破框架的信念及态度,全心投入,只为了成就永恒的绚烂一刻。这次与禾邸设计的拍摄合作,就是这般精彩绝伦的难得经验。
禾邸设计总监林之丰,常会出些特别的难题给我们。在拍摄的到来前,之丰突然打给 HC 主理人 Jamie:「我想要加一个人在里面跳舞。」
是什麽样的缘由,让之丰想加入舞者的元素?而接下来的细节执行,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到位,完成震撼度满满的艺术作品?我们邀请之丰与当天扮演舞者(身兼室内设计师)的 Helen,和 Jamie 进行三人对谈,掀开幕後,回想那些脑力肢体相互激荡的创想过程。
左:舞者/ 室内设计师 Helen;中:禾邸设计总监 林之丰 Feng;右:HC 主理人 Jamie
Q:什麽样的启发,让你想用舞蹈来呈现空间?
之丰 Feng(简称 F):我就是很叛逆的个性,不想让一个案子就这样简单过去。一直以来,我们想帮客户不只是做完空间,最後布置摄影而已,而是还可以留下些什麽?
之前会做艺术品,是因为我觉得空间大家可能做起来或多或少有些雷同,而艺术品则是专为客户而生,包含这次的舞蹈艺术也具备同样的意涵。
Q:请简单帮我们介绍空间原本的设计想法?
F:我始终希望一个空间,可以留下特别的印象,通常区域规划出来後,自然会思考是不是应该在某一地方,设计一些比较特殊的内容?脑中便自动会有画面产生。
这间屋宅本身格局较为整齐,是标准的三房两厅,我们把其中一个浴室的洗手台拉出来重新塑造,让每个人在进门的刹那,一座发光的立体装置随即映入眼帘,形塑一个具有浓浓仪式感的空间。这座装置形同一个硬派的艺术品,也宛如艺术展演的舞台中心。
Jamie(简称 J):我发现几乎每个空间都跟装置有些连结和互动,从玄关进来,书房、主卧,皆能看到它,不论设计概念跟区域位置都位居核心。所以当时会想说,故事的起源应该是从这边开始,或在这里结束。
F:没错,在考虑设计上的角度时,我会想像:「如果我的双眼是镜头,我要看到的是什麽样的东西?」最原先的想像,就是舞者在那边展现肢体的戏剧张力。
Q:大家普遍以为 Model 是找舞蹈系的学生,结果没想到找到「前舞者+现任室内设计师」。你们怎麽认识的?
Helen(简称 H):我们本来是打球认识。我其实已经 20 几年没穿硬鞋了,那时是受邀帮医院拍摄露疤痕以及穿舞鞋的的公益照,也才会勾起之丰联想到我会跳舞的事。
一开始之丰找我,我其实没有要引介我自己,因为我实在太久没跳,担心做不好误了她的作品,所以想找更厉害的人来搭衬空间质感。但时间点实在太赶,心中属意的舞者都没办法抽出时间,加上看过她给的参考,我觉得我可以,这才毛遂自荐。
我当时既担忧又感到开心,因为我竟然有ㄧ天,可以在很棒的空间作品里结合自己的前半生(舞者)与後半生(室内设计师),真心觉得自己反而才是那个最幸运的人。所以我很感激之丰,没有她找我,不可能有这件事的发生。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Q:我们起初以为是简单的舞蹈呈现,没想到还结合了强烈的妆容和饰件。聊聊策划的思考过程
F:这次的课题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从没有想过室内设计师有天也要像导演一样思考,布出一个戏剧性的画面。
印象很深的是讨论到用纱布当作道具,我原本想说布色应该非黑即白,但 Jamie 反而建议要用别的大地色系,运用色光作为阴影的部分,整个画面会更加自然。而去挑纱布时,为了找出重量合适的布料,避免太柔像拍摄 MV,太重又没有空气感。密度还不能太细,因为色光必须要透出纱的孔隙产生效果,我花了整整一个早上在布市找寻对的素材 ...... 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很棒的经历。
J:每个人诠释舞蹈跟空间结合的元素,必定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才会有趣,有的空间本身即是舞者的住家,抑或是练习的 studio,这件事势必得再深化一点,才能建立独特性与识别度。後来讨论到里头运用大量的原始材质和涂料,我们便决定「这名舞者就象徵里面的材质,彷佛有人在感受空间,被周遭的材料、细节还有涂料包围。」
但其实正因为之丰没有设下任何框架,开拍前充满各种未知。
J:有个很好笑的事情,那天电话讨论,我跟之丰说不然加一点「纱」好了,拍起来能营造缭绕的氛围。当天到现场,Helen 跟化妆师一走进来也说会有纱,我看旁边放着很长的布纱就没多想。直到空景拍得差不多,准备要进行人物部分,我助理进去休息室时整个人震惊了一下 —— 因为那个不只是「长纱」,而是小朋友在外玩耍,跌到土里面的「沙」,这才知道此沙非彼纱!
H:之丰有告诉我会有很多涂料在身上,我也有事先看到 3D 图,理解这整间铺叠了各式各样的涂料跟天然材质。既然我们想要活化原本一般人视为比较死的建材,我完全可以接受把这些沙泥直接涂在身上,那会是更有寓意的意境。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F:老实说,我没想到 Helen 的舞蹈张力如此柔美而强大,一开始很担心舞者没办法充分演绎,所以想要有个能延续空间的材质,进而想到用「沙子」来呈现。毛片里有些地板散落着沙子的纹理,我反而会认为这是一个过程,不会想刻意修掉。
J:摄影师在现场的创作想法,常会随当时的状况一直改变。有变数增加进来,心里就会知道必须转换焦点强调别的地方。沙的感觉和颜色,因为都是偏灰阶,跟其他的材质物件本来就合拍,所以我会思考如何把这个特点处理得更有串联性,让观者产生和谐的感受。
Q:请分享当天实拍的沟通和执行逻辑?
J:有件事很重要,还没开始摆动作之前,要先认识舞者并跟她聊一下,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同时也要先沟通拍摄的核心价值,确认大家对案子的呈现方式有共识,後续执行就会很简单。
譬如她觉得这是棵树,我也觉得是棵树,那就 ok,我们可以接着聊一些在树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很合理。可如果 Helen 觉得这是树,而我认为它是一栋百货的话,双方没有共识,就难以产生共鸣。所以我们从理解空间的设计到後续双方的认知,都要紧扣住核心,成果就绝对不会奇怪。
J:假设没有事先讨论,等舞者开始做一些姿势後再从头调整,会牺牲掉彼此很多能量跟时间。之後在现场,我(摄影师)就会把构图都弄好,形同把宇宙渐渐建立起来,再来给指令。因为我们想法都差不多,所以接下来的差异只是在调整动作,可能是结构很漂亮,希望舞者创造呼应,抑或是希望她做一个对称,还是玩转镜射,尝试把好看的姿势放在构图中好看的位置,使画面融为一体。这麽一来不只是肢体优雅,构图也会铭心而动人。
Q:舞者如何转化摄影师的指示,用肢体演绎并和空间契合?
H:一进去空间,第一眼看到那个装置就觉得是一棵树,所以我内心已经想好:「这就是一棵树。」刚好 Jamie 引导的描述、动作内容,都算是暖身动作而已,并未需要太技巧的东西,所以我算是驾轻就熟。
我一开始就很信任 Jamie 会把画面处理得很漂亮。当他给我指示,我会知道这颗镜头要站在哪里,接着就拿捏比例,掌握身体的舞动范围。至於肢体的展现,我会聆听 Jamie (摄影师)带给我的情绪去做动作。
举例来说,当我站在树和月光下时,他希望我是反抗他的呢,还是要迎向光的感觉?等给出明确的指令,我就会运用肢体转化情感。如果是反抗,我的动作就呈现比较纠结的情绪,但若是向光,身体自然会延展开来。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F:我觉得以舞者的专业度而言, Helen 的思考点已经是非常的缜密了,但我其实没有想过 Jamie 还蛮会带领的。
H:对,他的用字遣词真的像编舞者会给出的引导,很精准地抛出一个情境画面,让我接续即兴完成。
Q:这听起来有点像是种共同创作的过程,摄影师丢球给舞者,舞者接住後又反丢回来,激发新的灵感产生,将故事不断延伸
H:没错,不过我觉得不只是摄影师跟舞者之间,更重要的还有之丰的空间作品。是她先把舞台搭起来,置身其中的我们才能萌发各式各样的感知和想像。
Q:如何维持有张力的画面之余,掌握空间主旨?
H:舞者本来就是一个要会天马行空,把东西活化的人。刚好我最在行的就是即兴舞蹈,因此这般带有即兴意味的拍摄,对我来说不难达成。
既然我本来就是扮演辅助的绿叶角色,思考的出发点便是必须彰显、串连空间之美,而非仅在於个人的风采。譬如,从舞者的角度来看,因为装置的面盆使用非常美的石头,又以木皮把整体视觉向上延续,所以 Jamie 也引导我它像树的时候,我立即联想,那我就是缠绕其中的藤蔓,尽量蜿蜒肢体表现藤蔓的延续感。
J:我补充一下,执行这类的拍摄,首要一定是先取好空间构图之後,再依序考虑肢体和脸部表情。以舞者为例,我决策的概念主轴,可能会是宁愿让人的小腿变形,也不会让脸盆变形。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Q:Helen 同时也是室内设计师,你认为舞蹈创作和空间设计是否有相同之处?
H:每个领域的创作跟设计,同时并存无限想像的空间和局限。
我们规划的场域,一定得符合使用者的基本生活习惯,再去做设计师想施行的变化。舞蹈也是,举芭蕾为例,无论是不是现代芭蕾,就算观众乍看表演者好像在乱跳,但它其实还是有些必须依循的核心准则。只要那些东西不动,创作者就可以无限变换。所以我觉得这两者还蛮相像的。
J:那麽室内设计师的身份,对你的表演思维会有所帮助吗?
H:用现实面来看的话,由於空间已经完工 + 细清完毕,室内设计师的专业会帮助我清楚判断哪些东西不好清理,尽量不要碰或是闪过,否则之丰她们又得重新收尾。所以我是以这样的衡量标准(是否好维护清洁)结合摄影师的指示,来完成这场拍摄。
後来想想,如果真的找了其他舞者,她在肢体上一定非常专业没问题,但可能会无法掌控这些收尾方面的小细节。
J:这点我很认同,我很喜欢观者也能从影像看见现场的震撼感,但前提是我们不要毁了空间。因为这个东西并不是像剧组一样,拍一次就拆掉,保有其延续性非常重要。
换一个手法,我们就换一个可以达成同样效果的动作,而不用造成後续麻烦,这是很贴心的作法。
Q:之丰能否分享你对「将艺术融入空间设计」的看法?
F:如前面所述,我个性算是满叛逆的,常常我完成一件事情时,就在想下一步要做什麽了。我想做出在这个业界不一样的东西,不管是设计、概念想法还是材质,我就是要独一无二,自己去研发。包含这场的平面视觉,我都希望可以跳脱框架,展现不一样的思维。
这就呼应我们每个人从初始到现在的角色,沿途的历程带给自己的总和。以前我学过美术、产品设计,学习建筑,走到现在从事空间设计,这些过往都是养分,加乘积累成我的现在。空间只是一个起始的架构载体,重要的是「可以延续的东西是什麽?」
人生毕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我们可以思考,藉由一己之力,能带给社会、室内设计行业什麽样的突破,进而让台湾业界走向不一样的路。
Q:最後,之丰可以透露下一步有什麽大胆的 Crazy idea 吗?
F:我会让平面变实体剧场。
很多人都会问我们,能不能参观完工作品。现在只预留一天拍摄的状况,其实很可惜,刚好我们客户都满愿意分享的,如果今天我们把空间变成一个剧场,可以结合表演,好好介绍场域的架构规划和概念材质,那应该会是很棒的体验!
View fullsize
View fullsize
采访|Jamie Lo . 编辑|ChichiL摄影|Weng其他 Jamie 专栏文章
Jamie Yelo关於摄影师这个称谓,其实我没有太多意见,因为这是大家认识的我。但说穿了,我是个喜欢创造的孩子,对创作没有特爱的工具,却有特别的热情。认真起来打拼时有个老灵魂,但对於创新与体验,永远像是实验室里的小朋友。我想分享我怎麽看我的摄影师工作,以及工作上的点点滴滴。Jamie Lo- 转载自:Hey!Cheese
- 图片©Hey!Cheese
- 语言:繁体中文
- 编辑:序赞网
-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