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未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思绪下油然而生的,在天津海河两岸看到大大小小的民国西方古典或者新哥特建筑,这些建筑凝固沉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在我心里,天津就是这些建筑符号所生成的,而这些建筑符号都有着经历百年岁月,斑驳浑厚的砖石。就这么决定了!用老砖石去诠释我们在这座城市第一个建筑改造项目。

▽店面外观, store exterior appearance© 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jpg
▽入口空间, entrance area©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2.jpg
▽入口区域座位, seatings in the entrance area©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3.jpg vsszan188448151055144.jpg
▽内部一瞥©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5.jpg vsszan188448151055146.jpg

项目在天津一座日本的商业区内庭院,自然光充足,建筑虽不古旧,但有着很日本的建筑材料用法,整个大框架由凹凸不平的细小石块组成,大概也有十多年之久,已经有了一些岁月的痕迹。我不打算拆掉它们,如考古勘探,我小心翼翼的保留这些石块墙体的重要部分,然后与它们保持间隙,重新用更古老的回收旧砖石建造一个全新的建筑框架,与老建筑体块产生咬合姿态。而这些老砖石确实没有令我失望,它们本身承载着几十年自然岁月的侵蚀和洗礼,表现出了与这座民国老城相近的气质。在建筑结构上,我并不打算让它古典沉重,而是利用现代建筑力学,使之立面飞扬,产生反重力的视觉体验,这是我力求在“旧”中产生“新”的必然做法,新旧并置就这样暗藏其中,但又时刻提醒人们,这是一座古老的新建筑体。在其中的氛围,应该是适合人们停留,交谈与饮食,甚至可以沉思。这也是主理人的意思,希望不仅仅是完成烘焙交易,而希望更多的人们停留,甚至可以在此思考人生。

▽立面©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7.jpg
▽老砖石©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8.jpg vsszan188448151055149.jpg
▽内部概览©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0.jpg vsszan1884481510551411.jpg
▽材质©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2.jpg
▽餐位©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3.jpg
▽入口通道©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4.jpg
▽细部©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5.jpg vsszan1884481510551416.jpg

后来再去,已经是春夏之交。阳光灿烂的照射在这座建筑体上,老砖石覆盖的新建构在中午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男女老少无不沉浸,无不欢颜其中。回想起那天冬日,一切仿佛都在预言,建筑终究凝固了记忆与时光。

▽卡座区©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17.jpg vsszan1884481510551418.jpg vsszan1884481510551419.jpg
▽局部©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20.jpg
▽窗洞©李研彤

vsszan1884481510551421.jpg
▽平面图© 徽宗设计研究室

vsszan1884481510551422.jpg vsszan1884481510551423.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