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到80年代的“东村圣地”永远能够激发公众的想象,昔日黄金岁月的文化繁荣虽已大半褪去,如今的东村街头却也留存着朋克、涂鸦、嬉皮、纹身、波西米亚这些代表东村标签的些许印记。这里依然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导的街区,仍然有着最先锋的学校和最躁动的荷尔蒙,以实验派音乐俱乐部、独立剧院和各色世界美食而闻名。而饺子,作为中餐里最为经典的饮食之一,在看似最简单的皮和馅之中,实则富含微妙且丰富的变化组合。我们的业主和主厨自己研究饺子相关的新菜式和原材料的新应用,对于一道道菜品,好似一次次实验,同时业主也希望在这个水饺店内融入酒吧、小型party等复合功能。“先锋文化的东村圣地”、“实验性地演绎传统风味‘’、“水饺店融合酒吧功能‘’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成为了我们设计的原点。
▽就餐区概览©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 业主是一位毕业于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其对设计的敏锐认知和创意想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关键灵感,我们与业主达成一致:Dumpling Lab需要以一种非传统餐厅的氛围呈现。然而实验性与先锋性往往意味着客群体验感的牺牲,与其强调内容与容器的冲突,我们更希望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达到风味与观感体验的双重刺激,更直白地讲,我们希望餐厅客在一个既简洁又略带迷幻和神秘色彩的空间内体验舒爽饕餮的舌尖沉浸。
▽地下就餐区前厅©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地上地下冷暖切换的界面©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地下层角镜细部©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地下就餐区近景©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 室内大部分采用非直射光源,槽灯、背光灯的应用强调出关键的设计元素,特别是PC板对背后的洗墙灯光进一步柔化形成若干亮点立面。我们采用了大量反射材质,不锈钢、水纹板、镜面、金属漆、岩板反射度各异,进一步丰富了光感的层次。虽然地上地下光感对比强烈,但相对均匀柔和的灯光最大化顾及到就餐舒适度。
▽地下就餐区细部©黄凯翔 Kaixiang Huang
▽就餐区装饰细部©黄凯翔 Kaixiang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