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境、此处与彼处,空间的并置揭示了一种更广阔的世界观。原本破败几乎坍塌的院落,修补、疗愈、重生,升级为一处城市客厅。
▽项目外观© 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jpg
  • 这是一个可观、可感的城市空间,完善着设计者关于城市公共性的构想。从视觉体验而来的“景”与从身心体验而生的“境”相互交织,挖掘老宅的生命力。重建即是重生,整个L型建筑保留了墙体、木梁、结构甚至树木,作为建筑的记忆继承。
  • 设计通过材料对比和空间整合,将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交织。外立面采用密实的长条青砖,相似颜色的嵌缝,衬托出墙壁的历尽岁月洗礼的斑驳质感和独特形态。由青砖和发光砖截面所构成的局部“景观”,其平滑的触感与粗粝的原始表皮,形成有机的反差,呈现自然的另一种形态与风貌。

▽爆炸分析图© 米野

vsszan176717271422522.jpg
▽入口处的古树©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3.jpg
中国人的院子向来追求意境的深远,也追求材料的斑驳痕迹,作为时间的载体,条板和鹅卵石构成路径的主要肌理和表象。行走其间,脚下温润的质感与黑色的细石、暖色的光幕协调一致,呈现丰富的、动态的内部景观。林语堂说理想的院落,“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古树是场域内容的一部分,作为建筑的情感载体,感受春雨滋养、沐浴夏日骄阳、抵挡瑟瑟秋风,承受白雪皑皑的冬,再迎春来,古树是院落的精神支柱。
▽入口处©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4.jpg
在保留原建筑历史底蕴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长廊以提升体验,优化动线。这条艺术长廊同时也是进入餐厅包房的必经之路,为游走于生活与艺术的体验赋予了一层哲学寓意。
▽艺术长廊©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5.jpg
回到房子之于人类的原点,巨大的三角屋顶在自然中创造了居住安全感。拆除后的木梁被保留,作为大就餐区房顶构架,原有木料不足,包房房顶的部分由钢结构代替,新老建筑结合,在修旧中纳新也是老宅改建的本意。
▽室内空间概览©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6.jpg vsszan176717271422527.jpg
▽就餐区©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8.jpg vsszan176717271422529.jpg
尖屋顶幽暗深邃,通过放大尺寸,裸露木梁强化人身处其中的尺度感,如进入金字塔状冥想空间,仪式感油然而生。木梁的烟火气和斑驳木色,是建筑的生命注脚,裸露木梁仅做除尘处理并不过度清理。褐红色与砖青色作为空间不变的底色,晶莹剔透的餐具中,盛放鲜香的现代餐饮生活方式。
▽裸露的木梁结构©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0.jpg
项目延续了设计事务所一直以来的自然建造理念,保留建筑的墙面,木梁,场地内的每一棵树,砖木原有的肌理,甚至每一个榫卯结构部件,锁件,在重建屋顶时重新启用,拥抱新生。“观物取象”以营造意境为根本,在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寓意象征手法。以触发顾客的共鸣为导向,营造“可呼吸”的用餐环境。
▽包房©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1.jpg
▽包房的屋顶结构©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2.jpg
▽“可呼吸”的用餐环境©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3.jpg vsszan1767172714225214.jpg
▽设计细部©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5.jpg vsszan1767172714225216.jpg
金属立柱排列于路径两侧,相互搭接、支撑,形成“廊”的形式,随着路径的行进、转折,“虚”的玻璃幕墙表征与“实”的墙体组成视觉透视。似乎有一种力量指引人步入,去探索其中。取屋顶瓦片两端打孔,由钢丝悬挂,矩阵式排列,瓦帘与玻璃幕墙之间的空当,留给瓦片轻轻荡漾的空间和动势,亦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金属立柱©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7.jpg
改建充分考虑到古树的根系保护和排水升级,在建筑与艺术长廊之间留出生长空间,一个纵深腔体,形成古树的微环境群落,深挖树根部土壤以排水性良好的沙子填充。“在善待建筑和古树中,情感得到释放,这是人们感受空间温度的一个视角。”设计师米野说。
▽对古树的根系保护©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8.jpg
包房内分外幽静雅致,尊崇感和私密性来自多重动线带来的仪式感,艺术长廊是包房的前奏和过渡,模糊空间属性,形成体验的进阶。若隐若现的后门链接了一处户外天地,可休闲小憩,体验感再次升级。从外至内空间材质的暗色调处理下,一束射灯光充盈整个空间,纯真、宁静致远的气息自然流淌。东方气质搭配各处植物造景的反差,低调融入了园林文化与虚无的自然美学。
▽室外休息处©斑马视觉 ZEBRA VISION

vsszan1767172714225219.jpg
中国庭院生活追求浪漫写意,天地之间可见青砖树影,翠竹问客。用餐中间小憩,餐前谈天说地,仅仅一方小天地就打开了另一层体验。改建过程引发相关部门的持续关注,经过综合评定,项目被评为国家四级建筑文物,一方老建改造回应了当下融古纳新的城市价值取向。
▽平面图©米野

vsszan1767172714225220.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1.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2.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3.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4.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5.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6.jpg vsszan1767172714225227.jpg
  •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老宅新生,跨时空设计对话
  • 项目地点Project location:中国沈阳和平区桂林路69号
  • 项目面积Project area:317.4平方米
  • 设计时间Design time:2023年2月
  • 完成时间Completion time:2023年5月
  • 主案设计Main design:米野
  • 参与设计Participate in design:田强、于耀程
  • 设计机构design department:灵犀创意空间设计
  • 主要材料Main materials:青瓦瓦片、红松木材、夯土墙泥、钢化玻璃、铝单板等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bao20152023-7-28 14:15:12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jbjbjb2023-7-28 17:41:07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dvtpter2023-7-29 00:17:56
谢谢分享,,
syhgdesign2023-7-29 00:47:07

感谢楼主分享 好方案
X.早安2023-8-11 10:07:12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shaoqin7772023-8-21 07:56:16
感谢楼主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