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宜昌宜都市五眼泉镇,业主命名为石羊山壹号。场地是国道下道1.5公里处一片闹中取静的乡村,用地正在石羊山的山脚下,背山面林,是周围地形的高点,极目远眺,视野开阔。业主徐老师夫妇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实现逃离都市,回归田园的梦想。石羊山,山多白石,状类如羊,故名。雨季,水从山上冲刷下来,带走山脚下部的泥土。裸露出部分岩石,经过泥土和雨水的冲刷,常年的风化,呈现出有层次的泥黄色。岩石之间并未紧贴在一起,业主尝试慢慢挖去中间的泥土,可以裸露大小不一的“缝隙“,成为场地无法回避的“奇观”。
▽场地鸟瞰©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jpg vsszan194069131214192.jpg
▽正立面©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3.jpg
▽外观夜景概览©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4.jpg vsszan194069131214195.jpg
▽北侧立面©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6.jpg
▽从北侧小路看向建筑©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7.jpg

借石
建筑布局是在考虑场地东侧留出后山的道路后,让建筑尽量靠近山体,落在裸露的岩石之上。底层以板为“顶”,以石为“墙”。岩石的疏密不一而形成不同的“厅”。在岩石最为密集的北侧,作为开放的“厅”,而稀疏的南面则用玻璃围合成餐厅,其背后的近山空间有山石作为背景,最为宁静,是徐老师的画室。其余被清理出来的石缝,非常狭窄,有的在建筑二层楼板的下部,可遮风雨;有点则裸露在外面,形成独特的石缝游廊。

▽概念草模© 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8.jpg
▽“顶”©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9.jpg
▽花园与石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0.jpg
▽石缝游廊©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1.jpg
▽原石花园©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2.jpg vsszan1940691312141913.jpg
▽底层局部©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4.jpg
▽原石花园中的休憩空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5.jpg
▽石头、柱子与底板©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6.jpg vsszan1940691312141917.jpg vsszan1940691312141918.jpg

置房
由于占地面积的限制,相对于底层的舒展,上部的“居”则是像两块石头堆叠在一起。场地中部设置的楼电梯,在首层开放,并便捷的联系其余各层居室空间。每个居室各占一角,拥有相对独立的风景。两层“石”块以水平12度旋转,通过形体结构的错动形成二层阳台和三层露台的空间,房间的分体空调也藏于此旋转的夹缝之中。从后山可进入建筑二层并通过楼梯进入各个空间。阳台用空心砖稍作围合,获得阳光的同时,相对屏蔽外部视线的干扰。 三层自身已具有私密性,用开放的露台可以得到远眺的视野。

▽堆叠的“石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19.jpg vsszan1940691312141920.jpg
▽开放的露台©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1.jpg
▽穿透的露台空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2.jpg
▽首层画室空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3.jpg
▽客房©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4.jpg

建构
基地裸露的岩石足够作为持力层,纳入房屋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但其高低错落形状各异,放线后结构柱部分落于石上,而局部落在夹缝里。为了尽量减少基础开挖对石缝空间的影响,同时减少雨季对于基础结构的侧推力,部分承重构件通过抬梁转换。建筑主体部分全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利于室内空间的完整。非承重部分同样现浇,但配筋量减少。入口处设置的钢柱,作为异质存在,意在强化其公共性。原石花园区域的楼板,靠四根形态各异的混凝土柱体支撑,与包浆的原石形成对照。

▽北侧连廊©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5.jpg
▽露台局部©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6.jpg
▽立面局部©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7.jpg

得体
建筑采用混凝土现浇,一层局部以石为柱,顶板覆土插入山体之中,取得与自然一体的使用空间,同时削弱建筑的体量感。混凝土墙体作为自然的背景,其旋转产生的或虚或实的空间,用爬藤覆盖,在半山之中若隐若现。非重叠部分的上层采用上翻梁的做法,使结构体系看起来层层脱开,呈现出石块般的自然堆叠感。

▽石块般的自然堆叠感©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8.jpg
▽爬藤覆盖的或虚或实的空间©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29.jpg vsszan1940691312141930.jpg

作为建造条件的一种回应,建筑粗粝的表面鲜有修饰,同时拥抱了就地取材的配件以及房主在使用中的调整。藤曼,落叶,昆虫,飞鸟随意抵达,他们和房主一起,在菜地,池塘和田间,自然徜徉。

▽粗粝的建筑表面© 直译建筑摄影

vsszan1940691312141931.jpg vsszan1940691312141932.jpg vsszan1940691312141933.jpg
▽场地特征©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4.jpg
▽建造过程©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5.jpg
▽模型©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6.jpg
▽结构分解©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7.jpg
▽总平面图©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8.jpg
▽一层平面图©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39.jpg
▽二层平面图©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40.jpg
▽三层平面图©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41.jpg
▽剖面图©小写

vsszan1940691312141942.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3.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4.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5.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6.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7.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8.jpg vsszan1940691312141949.jpg vsszan1940691312141950.jpg vsszan1940691312141951.jpg vsszan1940691312141952.jpg

项目名称:石羊山壹号住宅
项目类型:建筑 /室内/景观
设计方:小写建筑事务所
公司网站:http://describingarch.com
联系邮箱:describing_das@qq.com
项目设计:李伟、袁媛
完成年份:2023年6月
设计团队:雷玲 袁帅 姜鹏 马薇 肖旭东 范海涛 王浩 朱竹清 李亮 田梦
项目地址:宜昌宜都市五眼泉镇
建筑面积:560.0㎡
摄影版权:何炼 直译建筑摄影
合作方:结构咨询 吴海胜
客户:徐老师
材料:清水混凝土
品牌:佛山市泊尔英菲门窗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HZ小青年2025-1-14 14:25:25
感谢分享!感谢分享!
syhgdesign2025-1-14 15:20:50
感谢楼主辛苦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