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xfphoto 于 2011-10-5 17:24 编辑
做一个引子,欢迎大家上贴{:3_67:}
极少主义(Minimalism,又称极简主义、简约主义),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艺术评论家芭芭拉·罗丝的文章中。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极少主义派雕塑风行一时。其风格大多以自然的色彩与材质所构成,简单明了,力图把作品减缩到基本的几何形状。减到最后,结果是取消物质,转为概念。极简主义最早分别在雕塑,建筑与绘画上表现较多。
极少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二十世纪中期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1886-1969),开创了极少主义建筑装饰的先河。密斯·凡德罗的设计中渗透着“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将作品的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完全暴露。
(这张是通过摄影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极简主义艺术观念)
“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以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
在建筑上,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追求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的体现。在这之中会有一种抑制不了的激情,在你一失神间,他会喷发而出,然后他又会慢慢分解,直至融入他的氛围。
“激情分解了,分解成了虚无缥缈却又无孔不入的东西,这种分解后的激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量,穿透了几何抽象和极少形式的冰冷幕墙而渗入到了造型元素的内层空间,从而使几何抽象和极少主义艺术发生了质变。”
密斯就创造了这种激情,他“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耐人寻味的意味,可以于纷乱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更能在观者的记忆里提供精炼的索引信号,给人留下深刻整体印象。”自从他提出“少就是多”以来,建筑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有了创作中的平凡,阳春白雪中也有了下里巴人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