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当时的Art Nouveau是资产阶级追求感性(如花草动物的形体)与异文化图案(如东方的书法与工艺品)的有机线条。Art Deco则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同时,随着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这种最早出现在法国博览会临时展示馆,看似既传统又创新的建筑风格,结合了钢骨与钢筋混凝土营建技术的发展,让象征着资本主义教堂的摩天大楼成为可能,并且于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大城市里得到了实践场域。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克赖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与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其共同的特色是有着丰富的线条装饰与逐层退缩结构的轮廓。除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外,在其它类型的建筑物,无论是私人或公共建筑、纪念性或地域性,都可以看见Art Deco的影响,如方盒状的公寓、巨型的发电厂与工厂、流线型且充满异国色彩的电影院、金字塔状的教堂等等,都因其寓意式的装饰或花纹状的浮雕而被称作Art Deco建筑。
风格特征
  ARTDECO建筑风格     
“ArtDeco ”,即是艺术装饰风格,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但是夸张失调的柱式、笨重繁复的线条在高耸的大楼上显得矫揉造作。相反,Artdeco适应变化,易于应用,潜在的巨大象征能力,高耸的造型,使纽约成为了世界Artdeco艺术的中心。   Artdeco也被称为装饰艺术,回纹饰曲线线条、金字塔造型等埃及元素纷纷出现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表达了当时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感;而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的是一种复兴的城市精神。这种艺术风格在美国大行其道,并最终发展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曾一度流行于上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该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   当时上海的国际饭店、沙逊大厦、锦江饭店及衡山路上的一些高级公寓就是“ArtDeco”的典型代表。它们不同于其它的古典建筑风格,所呈现出现代简洁的街屋面貌,成为构成上海“万国建筑博览”的一大要素,也奠定了上海城市风貌的又一基本特征。   许多当年的ArtDeco建筑都与当时上海轰动一时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维克多·沙逊爵士在1925年起开始在上海兴建高楼大厦。首先兴建的是沙逊大厦,沙逊大厦面临南京路和黄浦江,三面沿马路,一向被认为是上海最好的一块土地。沙逊大厦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南京东路和外滩的外墙使用花岗石。从1926年4月破土兴建,至1929年9月5日全部落成。沙逊大厦外表豪华,地理位置优越,又是上海第一个高层建筑,因此建成后,维克多·沙逊顿时“身价”百倍,马上成了上海摊上的红人,新沙逊洋行的“声誉”也随之大为提高。**初建于1931年,1932年建成。由当时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70万两白银,购买静安寺地与建Paramount Hall,英文原意是“最高的、最卓越的建筑”,并以谐音取名为“**”。在当时享有“远东第一乐府”的美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偕夫人来上海参加1.28战士纪念会,尽管只逗留一天,但也指定要去**跳舞……   上海作为世界上现存ART DECO建筑总量第二位的城市(仅次于纽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ART DECO建筑的“圣地”之一,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大师和建筑史专家的关注。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转运2011-12-12 10:31:33
从渊源上来说,它起源于巴黎,风行于上世纪30年代的纽约、上海,诞生了众多国际性的地标建筑,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如纽约帝国大厦、上海锦江饭店、百老汇等。中央原著之所以采用Art Deco风格,不一定有将那个时代复古的、海派的,具有人文情怀的优雅元素在建筑中得到体现的设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借助Art Deco这一经久不衰的建筑风格为项目注入高贵、典雅、内敛的人文气质。

    Art Deco最初的盛行伴随着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诞生,这些新贵渴望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央原著的缔造者,合正或许希望它能超脱于深圳早期的豪宅产品,树立一个城市精英人群尊贵、典雅的人文居所形象,因此在立面风格、入户方式、细腻景观等节点设计上,都有意引入了Art Deco风格。中央原著Art Deco建筑形态的出现,它将颠覆深圳传统建筑形态的固有模式,引领深圳新古典奢华主义建筑风格。以本人观察,中央原著Art Deco风格表现在以下方面:

    ⊕纵三段的立面构图,强调对称,营造一种古典秩序感。
    ⊕采用阶梯状层层跌落的造型处理。错落有致的坡屋顶、屋檐的浅色描边使得建筑更加精神和雅致。
    ⊕建筑立面用竖向窗带组织,纵向颜色深浅分明,整体轮廓高耸挺拨,形成建筑高贵内敛的艺术气质。
    ⊕景观大量运用水系,以喷泉、雕塑、鲜花、名贵树种、石材等为元素,项目整体抬高6米,营造皇家宫庭式台地园林。

Art Deco建筑风格起源于1925年于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在纽约得以发扬光大,它介于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既摩登时尚又不至于太过激进,是古典对称和现代简约的完美结合体。该风格趋于几何的挺拔竖向线条、强调对称、干净利落、大块渐成的风格,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表达了高端阶层一直追求的高贵感,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了一种向上的欣欣向荣的力量。

    Art Deco建筑风格始终是城市豪宅的首选。在美国,它叫公园33号;在伦敦,它叫海德1号;在上海,则集中了占全球总量第二的Art Deco建筑,从30年代的和平大饭店、锦江饭店、百老汇到现在的顶级豪宅翠湖天地,都是Art Deco建筑的典范;在北京,从最早成为众多明星大腕青睐的棕榈泉国际公寓到成为中国“隐领者之宅”的2009年豪宅销冠龙湖唐宁ONE,都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Art Deco风格经过转化运用于其它领域,如今生活中Art Deco风格无处不在,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如卡地亚、LV、Hermes、施华洛世奇等都有Art Deco风格的运用。
冷色调2011-12-12 15:02:26
看得不是太懂!!!
moumin19782011-12-12 17:53:20
一个种新艺术复兴的文艺演绎出来的一种建筑风格,3楼的大概就是这意思。
咆哮、的兔崽子2011-12-13 22:45:30
如果有图片配合就好了...

这样的理论,理解起来总是有点空洞啊~
转运2011-12-24 13:24:44
是啊 要是有图片该多好~~~
rainxujie2012-4-22 14:40:19
好解释··理论还有点用滴···
zhb19112012-4-30 09:41:25
写得很详细,但我对这个没怎么研究,看得不是很懂
Mr--leng2012-4-30 10:56:09
可惜没图片参考
有个人叫付花子2012-5-3 11:06:45
配一些参考作品更容易接受。
下一页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