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壹加壹1987 于 2012-5-2 10:14 编辑
1.最短时间内获得了最高建筑奖
2009年,石上纯也所设计的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队仃工坊获得了第61届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设计类)。这是从未有人获得过的奖项,是日本建筑界的最高荣誉。而同时,这个奖项获得者又是如此年轻性于1974年),这比他获得的殊荣更让人惊讶和好奇。当然,在此之前也有过其他年轻的建筑师获得过奖项,比如生于1928年的槟文彦,他在1962年以名古屋大学的丰田礼堂获奖,之后在1963年,另有一名生于1928年的菊竹清梦(以出云大会堂获奖(出云神社的行政楼),矶崎新(生于1931年)以大分县图书馆于1966年获奖。这三位建筑师如今都己十分著名,而且获奖时都己年过35。自从他们中有人获奖开始,到现在己经过去40多年了。虽然最近在1998年,西泽立卫(生于1966年)与妹岛和世共同联名SANAA获得此奖项,但对石上来说,像他这般年轻的获奖人员,显然也是非常少见的。

石上己经参加过第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览,并且在米兰家具展赢得了国际建筑界和美术界的喝彩,他所展出的作品是限定时间展览的,并不是常设建筑。2008年他为山本耀司在纽约Gansevoort大街所设计的商店,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石上在日本只设计过一栋新建筑,所以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赢得日本建筑的最高奖项。在五年以前,也就是2004年,他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并开创了自己的公司。鉴于他当时的发展,于2008年担任国际建筑展日本馆,即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会的主设计师,可以说石上在35岁左右就获得了日本建筑业的所有最高荣誉。

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KAIT工坊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顶尖的,其支柱皆为横断面形式随意点缀在整个空间里,营造出森林一般的效果,越发显示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他的作品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的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是一次十分令人惊奇的尝试,它完全融入了现有空间的基本元素和骨架结构,同时又通过‘密度’展示了整个建筑空间,这是从未见过的。”而事实上,当石上参加建筑学会奖的角逐时,我提交了他的KAIT工坊项目的推荐信,并在信中把KAIT工坊比做是“场馆类建筑历史中的一项盛事”,也是“真正令人敬畏的建筑的诞生”(其他委员会成员中有一人后来告诉我这是他见过的推荐信里内容最激动人心了)。这也是由于近年来形势有些变化,参赛者如果从未获得过一定水准的成绩,那么就无法赢得建筑学会奖,所以我才觉得要获得这个奖是非常难的。

过去有一些参赛申请被建筑学会奖委员会以参赛者年纪太轻,或递交的作品只是私宅设计而非公共设施设计这样的理由而筛选出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真正重量级的作品遭到了忽视,而几年之后,其作者却以其他作品获得了奖项。东孝光在1966年的杰作,即《狭窄住宅:塔楼》并未受到重视,但这个作品实际上对建筑史的意义非凡,他本人反而在将近40年以后,也就是1995年因作品“城市住宅系列”而获奖。鉴于这些例子,石上纯也这个一步登天的获奖结果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很显然,关于他作品的评估一定是小组评定的热议话题。虽然建筑学会奖与芥川赏文学奖和木村伊兵卫摄影奖不同,它并不考虑大众媒体的意见,但是以如此轻的年纪就赢得这样一个大奖,这种非凡卓绝的成就很显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场馆类建筑历史中的一项盛事
当我第一次接触KAIT工坊设计概念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时一个非同寻常的理念和方案.在早年的研究中,支柱并非随意安置,而是在方形建筑中以网格形式分布,而且支柱也不仅仅是千篇一律地前后排列,通常是钢制圆柱,或是平柱,其方向是规定的,每一个支柱的的角度都不同,这样才能很好支撑起整个建筑以获得平衡。换言之,也就是支柱的位置是统一固定的,但也许朝向会有不同。即使在这个阶段,建筑的形制很显然还是很模糊的。但KAIT工坊项目的先进之处确实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整个形式就是将设计从规格限制中解放出来,这些柱子是毫无规律随意安置的,也是其他所有建筑图纸中无法看到的设计。柱子的形状多变,不仅仅局限于平柱或那些横截面形式。、



2006年9月,石上参加了TN Probe的谈话节目,而我正是采访者,他本人透露了KAIT工坊项目修改后的最终设计方案,当时我就觉得连一个小部件的设计都与前人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惯例的设计,而且我相信一旦这个工坊的价值被广泛可能,那么就会是建筑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在听石上讲述的时候,我脑中忽然出现了这么一段话:并非每个建筑师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看似很自然的过程,也就是直觉,论证、实验,执行,即使有,也无法以这样快的速度达到如此鼓舞人心的效果。通过这一系列展示的作品,我知道他己沉迷在对空间的研究中,研究那种根据观察者站立的角度不同,造成既定空间的巨大变化的这种建筑效果。虽然在节目中石上根本没有展示任何己完成的建筑过程作品,单单从现场近500名观众的反应来看,很明显他们对石上的作品抱有很高的期望。
虽然在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工作氛围如同身处战场一般激烈紧张,但是这里每天有奇迹发生,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看到的。2006年8月,我去参观了他们在饭田桥区的工作室,这是在之前的工作室人满为患之后新搬的地方,里面放着许多为KAIT工坊制作的模型。回顾我的Twisted杂志专栏,我发现以下这段评价:“与以往一样,石上君在建筑设计方面有一种十分惊人和杰出的天赋,他能创造出许多我从未见过的建筑作品。”在他们之前的办公室中,曾有一段时间都摆满了支柱的实体模型,而在新的工作室里,在高至屋顶的楼梯上,都树立着许多形状不同的实体大小的柱子,排列着一系列的仿真模型。如果设计方案中需要用同一式样的柱子按照网格方式排列,那么通过这些模型设计师就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出实际空间将会是什么模样。但是因为他所设计的建筑是完全没有先例可借鉴的,也无法通过之前的图表来预测,所以这类设计的校验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为了研究KAIT工坊项目,石上采用了程序师、媒体设计师德山知永设计的CAD程序。在达到整体结构的平衡之后,任何单个支柱的一丁点位置或方向的改动都会对其他支柱和一部分结构造成影响。使用德山个人制作的软件,我们就能很快得出在特定地点所看到的周围景观的图像,也能360度全方位勘察这个区域,还能知道若之前的限定条件发生改变,能对整体效果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在KAIT工坊项目中,石上继续与SANNA合作研究大型体育会场模型,,同时也因知识环境的变革而受益,因为这种变革,电脑也开始应用于实地设计。
如果柱林排列呈网格状,那么当观察者在其间随意走动时的视觉效果就很容易想象出来。而在KAIT工坊中,观察者以及观察者周围的支柱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因为身处其间的人会感觉到与景物之间的距离似乎一直在改变。一直觉得很近的东西会突然一下子蹿到很远的地方,所有我们熟知的现象都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出现在眼前,置身其间能同时感受到膨胀和缩小的空间,实在令人惊叹。这两种视觉效果很难均衡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根据所处方位和面对方向的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景观。当你在观看这个空间的实效图时,就会被那些不计其数散落满地的小斑点所震撼。这些画面效果是如此不同寻常,因而没有人会首先想到将它应用于建筑设计。确实,若换了别人,看到这种类型的柱子排列时,他们能想到的适宜应用地却是在别处:没有屋顶的室外空间,结构无关紧要的室内设计项目。KAIT工坊就是采用这类结构的实体建筑。


摘自《建筑新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