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设计心理学源自偶然
走进孙天文的办公室,宽敞的办公桌上随意摆放着各种书籍,这其中就有不少与心理学相关。 初识孙天文是在去年的上海设计师年会上,年会邀请了两位著名设计师为大家做演讲,其中一位是创立了“新江南形式语言”的宋微建,另一位就是孙天文。年会上,孙天文与大家分享了他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这也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众所周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就心理学理论本身而言在国内还尚不成熟,将心理学实际运用到某个行业领域无疑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开拓性。
学油画出身又转行做设计的孙天文结缘心理学完全出于偶然。2004年,他还在金螳螂做一个样板房,有段时间与业主因价格问题一直谈不拢。最后业主妥协了,谈及原因让孙天文颇感意外。业主告诉孙天文,他戴的那副眼镜很酷很符合自己的个性,这让他相信孙天文的设计也一定很酷。孙天文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一向很讲究,但原本只是出于形象的考虑,没有想到个人造型也能传达性格信息并且与业主产生了共鸣。这让他逐渐意识到了人的行为所折射的心理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2009年,孙天文又再次提出了设计的五种环境,其中包括功能环境、声学环境,消费环境,其中之一就提到了心理环境。近几年孙天文对设计心理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见到孙天文,他正在着手撰写一本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书,期望在三到五年内能够出版。
从项目本身出发把握设计心理
什么是设计中的心理学?对此,孙天文解释到,不同的环境对人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影响,设计师正是室内环境规划师,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影响人的行为,从而满足这个项目本身的需求。
孙天文以莱特的两幅著名作品为例向笔者做了说明。两幅作品中都有露台,同样都有两个悬挑,但一个是表达了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却更加刺激了业主征服世界的欲望。再譬如设计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对人的行为举止有一定要求,所以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环境一定是符合图书馆本身给人的一个印象,而不是一个像夜总会或者像快餐店一样的图书馆。
孙天文指出,很多设计师在做项目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他们总是希望这个项目是什么样的然后设计成什么样,而实际上是项目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围绕这个项目把它设计成什么样。看似只是切入点不同,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站在设计师个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后者是基于项目本身。
为什么基于项目本身的设计在孙天文看来才能做出好设计?他举了给我例子,有一次他受业主邀请参观一个大型洗浴中心,男浴区是有一个浴池,浴池主立面是用带年轮的大大小小的原木做的装饰,天花吊了很多丝线,水晶灯在里面穿梭。从浴区到下一个空间就是自助餐厅,这个空间灯光的色温在4000k以上,自助餐厅是两层共享,高度近十米,从墙面、地面到自助餐台都用了白色的大理石,铁艺的椅子也刷上了白油漆,上面放了灰绿色的坐垫。看似是一个充满田园牧歌式的让人感觉放松的洗浴空间,这种风格定位可能是出于业主的要求,也可能设计师本人喜欢这种感觉,然而回归到真正使用者心理层面的感受,刚从澡堂出来,人通常会打一个冷颤,再使用这么高的色温和大量的白色生冷的石材,让人在心理上感觉更冷,这违背了浴室让客人尽量感觉舒服的本意。另外,原木和丝线线帘是吸潮的,时间长了会散发出一种发霉的味道,如果进到一个空间散发一种霉味,客人同样会感觉不舒服。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室内设计师说,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满足业主的心理需求。看似是把握了业主的心态,实际上很难说真正满足业主的内在需要。从项目本身考虑做设计,不仅能洞悉业主内心最本质的期望,也充分照顾到了使用者的感受。
通过控制环境来影响人心
心理学对人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将隐性的东西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尤其是室内设计当中?孙天文用自己亲身实践的几个例子向笔者做了解读。
孙天文在为一个开发商做的项目中,同一个楼层有一个宴会厅和一个高档餐厅。当时业主就提出了疑问,宴会厅如果组织婚宴,人员过于庞杂,但是高档餐厅的氛围是比较安静的,为了保持它的格调势必不希望让闲杂人员随便出入。然而营业场所又是自由的,不可能阻拦客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孙天文就在宴会厅通往高档餐厅的路上设计了多处转折点,声音是不会转弯的,就解决了高档餐厅过于喧闹的问题。宴会厅的氛围是比较轻松的,但在处理高档餐厅的时候孙天文设计的相对严肃,两个空间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客人从婚宴厅走进高档餐厅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望而却步。
再如这个项目中,六楼还有一个小包房,七楼也有一个比六楼大很多的包房。但六楼在规划时被设定为最顶级场所。一般而言包房越大越气派,越小越温馨,但是由于经营需要,这就决定两个包房的氛围要对换。最终,孙天文将六楼小包房设计成内敛的奢华风格,七楼的大包房设计的相对轻松,这样就解决了两个空间先天比例问题,满足了业主的经营需要。
运用视觉错觉让空间增色
孙天文对设计心理学的解读不仅体现在他对使用者心态的把握,还在于他在设计中对视觉错觉的运用。事实上,将视觉错觉用到室内设计我们并不陌生,最为所大家熟知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摆设镜面来延伸视觉空间。
知道一种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运用的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同样是对镜面的处理,台湾著名设计师史南桥就曾经分享过一个他在实际操作中的经典案例。在一个狭小的餐厅里面,为了让空间看上去不会显得过分拥挤,史南桥巧妙的安置了一张三角形桌子,再在紧靠桌子的墙面做了一块镜面,通过镜子看到一张完整的正方形桌,再搭配顶面的处理,很完美的拉升了视觉空间。
在孙天文的设计当中,同样巧妙的运用了错觉。在一个案例当中,孙天文在楼梯口设计了两个形式、面料、质感一模一样的沙发,差别在于其中一个沙发的尺寸小了三分之一,这样利用视觉效果让楼梯看上去更加开阔,而从楼上看到道具沙发也会让人顿感轻松。
世博会上海馆设计中的遗憾
2009年孙天文在做上海世博会上海馆设计时就曾将视觉错觉运用到了极致。场馆的大小是有限制的,要表达的东西却有很多,为了吸引参观世博会的游客来上海馆驻足,孙天文就做了很多会在视觉上产生悬念的设计。但让孙天文感到遗憾的是上海馆的设计当中仅有20%保留了最初的设想和创意,还有80%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能够实现。
上海世博会上海馆可以说是孙天文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这也是他首次挑战自己将一些光影等高科技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在最终呈现的20%中有两个创意得以完整保留,其中之一就是主题墙“看不完的上海”。在接手这个项目以后,孙天文一直试图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上海这个城市、上海人、新上海人、外地人、外国人,但不了解还好,一了解才发现每个人眼中的上海都不一样,信息太过繁杂,那怎么来表现上海呢?孙天文转念一想,不如就表现看不完的上海。于是,上海馆在世博会举办前期征集了8万张关于上海生活的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再经过精心的组合还形成了“Expocity”“Shanghai”的画面。“看不完的上海”不仅这让观众在排队的时候刻意欣赏照片不至于太过于单调,而且征集照片的活动也对世博会起到宣传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一个被保留的设计是“上海”两字,由各国各民族的文字组合成的“上海”象征上海这个城市把全世界的文明包裹在内,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
会成为上海世博会上海馆的总设计师对孙天文来说也非常意外。他一开始并没有参加上海馆的大型投标,当时入围投标的有六福作品,但都没有得到俞正声书记的认可。后来组委会开始私下去找设计师才找到了黑泡泡装饰。孙天文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出了方案,与他们同时竞争的还有一家香港的公司,但他们的方案没有表现出上海特色。最后到俞正声书记手里的两个方案都出自孙天文。
成为上海馆的总设计师看似是因缘际会下的结果,实际上却更加体现了孙天文和他的设计团队所展现的创意独一无二且无可挑剔。当然最终我们所看到的上海馆也仅仅呈现了孙天文和他的设计团队最初设想的20%,但也足以让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孙天文告诉笔者,最初设定的上海馆其实比最终实现的要更多一些吸引人心的悬念,更加充满未知的美感。上海馆中有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上海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链接三个区域的是门,每一扇门被打开孙天文不希望仅仅只是简单的灯光一暗一亮,他希望能带给观众出乎意料的视觉体验,譬如希望通往未来之门原本的设计是由一个小女孩来推开,但最终因为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创意都没能实现,这让他颇感遗憾。
静心设计踏实经营让事业腾飞
虽然上海馆的设计在最终实现上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是孙天文和他的设计团队试图要展现的创意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的独具匠心依然无可挑剔。这与孙天文学习艺术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用孙天文的话说:“学艺术的这些人,创意或者色彩搭配、造型能力都会强。”但是学艺术的人往往不注重整体空间,会把空间做碎,然而孙天文却很注重空间构成。孙天文的性格中有着北方人的直接和干练,也形成了他“极少主义”的设计风格。生活中的孙天文喜欢下围棋,这让他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更加宏观。
孙天文的成功也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他的设计生涯中,看似漫不经心甚至并非刻意追求的成功,却是有着多年沉淀和厚积薄发后的结果。看似并没有太大的野心,然而他踏踏实实做设计研究设计认真经营公司业务,这让他步步为赢。这些特质从他“无心插柳柳成荫”得标上海馆的设计项目以及他对公司的命名都可以看出来。
很多设计师都是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个人工作室,然而孙天文却另辟蹊径。他将公司命名为上海黑泡泡装饰设计公司,听上去既活泼又充满一种年轻时尚感。黑泡泡翻译自英文hiphop, 这种音乐本身难登大雅之堂,然而给人的感觉却很时尚、很酷、又很边缘。这样的命名与孙天文当时对自己的定位有关,公司成立之初,他并没有预见将来接单会这么大,机会会这么多,而只是想着踏踏实实把一些小项目做好。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项目越做越大,这在出乎他本人意料之外的同时也促使他去逆转原先的定位。他说,对于一些大的项目并非要做的多么时髦和新颖,而是希望它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今的孙天文在面对一些大项目的设计时也更加偏稳。
除了上海世博会上海馆,孙天文在2002年就出版过个人专辑《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工作室实录》。回顾多年的工作经历,谈到对设计岁月的感悟,孙先生说,作为设计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反思说的话是否是你想说的,或者是不是这个项目应该表达的。另外他也想提醒年轻设计师:“今天我们生活这个时代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属于心能够静下来的人,剩下的我们就应该再去寻找一个如何让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的一个方法,其实这个方法蛮简单的,与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有钱人,不妨换个思路,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值钱的人。”也或许正是这样不张扬的信念让孙天文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成功,也令他成为被大家所认识和尊敬的设计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