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
从化温泉高尔夫花园
7、期数
2、具体地点
广东省从化市温泉镇风景区
8、占地面积
15.2667万平方米
3、开发商
广州德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9、建筑面积
12.0963万平方米
4、供稿单位
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0、摄影
5、建筑设计单位
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1、容积率
0.62
6、景观设计单位     
澳大利亚PLACE景观设计集团
12、绿化率
42.92%

当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当山居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当老套的低设计含量、高建造成本、大生态破坏的“推平式”建设模式,还在蚕食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我司近期完成的“从化温泉高尔夫花园”项目是一个山地型社区,我们就此类型开发项目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包括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建造成本与居住舒适度、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等方面,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项目概况与场地分析
本项目位于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从化市温泉镇风景区,区域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用地东临105国道,南接温泉高尔夫球场,西有茂密的原生态丛林,西北角是静静流淌的流溪河,北面就是静溢祥和的温泉小镇商业街。基地除了东面及东北角临市政道路外,其它界面自然景观优越,视线良好,日照充分。
用地内沟壑纵横,整体呈现高台形态,地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大部分用地为陡坡、深沟,难以利用,但如果处理得当,可变废为宝,为景观添色。南、西、西北景观资源优越,北向远景优美,近景则有几栋较为破旧的房屋影响视线。从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用地适宜进行低强度开发的高端住宅区建设。
二、总平面规划
我们始终认为,用地内外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植被,是项目拥有的巨大无形财富,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这笔财富,是包括开发商、规划设计师以及景观设计师在内各主体的共同责任,也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制定了项目开发的总体思路——适度开发、充分利用、有力保护、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平衡的最大化。
1、规划设计理念
1)了解影响山地建筑的各自然因素,归纳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对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对接地形态、形体表现以及空间组织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
3)从山地建筑与山地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山地景观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生态脆弱性和情感认同性。
4)归纳山地交通的特点、寻求车行交通、步行交通与山地环境,山地建筑结合的可能。
5)在山地工程技术方面,从防灾、结构稳定、土方平衡等要求出发,研讨绿化、水文组织、边坡稳定及建筑防水的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基于项目所在地块的城市区域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我们设想将城市化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起来,提出“打造自然闲逸的原生态山地社区生活”的家居理念,人与景和谐共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叠嶂山峦与重重屋影,就像乐谱里的音符,谱写着山居生活的优美篇章。
2、景观规划
落实开发与保护的总体思路,结合景观资源与用地状况,我们在地块核心区域设置了纵横十字型两条主景观轴,并在轴线上设置一个社区中心景观区(开放型),两个组团中心区(半开放型),在用地西侧,利用地势,在社区与原生态植被之间形成一个带状湖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缓冲器。形成了“一带二轴三中心”的规划结构。轴线的设置,不但把区域内外的景观资源统一起来,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秩序,即景观资源由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逐级过渡。
在规划布置过程中,严格控制建筑间距,精心设计围墙,把宅间路当成景观资源当中的线性因素,结合蜿蜒展开的山路特点,间或设置放大的景观节点,穿行其中就有如欣赏一幅宁静的山水画。
在建筑景观控制上,我们设想的理想状态是:穿行在山间小路上,郁郁葱葱树丛中跳跃着尺度宜人、精雕细琢的小房屋,就犹如撒落在自然环境中的雕塑品——纯净而富有个性;同时,建筑依山就势,重重叠叠檐口线与起伏的山脊线相映成趣,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城镇的天际线。
3、交通组织
山地形态复杂,特征明显,地势落差大,所以必须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主干道不必太宽,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即可。次干道结合地形及建筑组群,自由拓展,灵活运用“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体现山地住宅特色,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道路网络结构,使道路即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呈现多种类型的景色。蜿蜒的街道空间,以建筑体块为媒介,空间上上下左右相互穿插,连续渗透,使街景逐次展开,空间有抑有扬,体位出亲切和趣味来。步行系统在细部处理上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兴趣,减弱因地形坡度带来的疲劳感,成为居民散步、健身和赏景的情趣之径。
4、建筑布局
规划设计中结合不同地段的坡度起伏特征及地质条件,自由灵活进行布局,将多层建筑布置在较平缓地带(或通过半地下车库改造成较平整地带),而较低的别墅类建筑布置在山坡、台地上,可以降低造价,方便施工,减轻交通负荷,利于景观资源合理分配。坡度较大的地带开辟不同高差的相邻道路,充分利用地形的具体条件,采用错层、跌落、筑台、退台,爬坡、吊脚、架空等多种手法设计建筑单体,利用建筑屋顶布置绿化形成观景露台,使不用建筑用户均能享受不同形式的私家花园,让建筑与原有自然地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在充分研究别墅特有的空间需要的前提下,结合现有地形加以优化改造,以求取得理想的别墅形态。在入口部位形成私家前院花园,扩大坡地别墅的室外活动空间。室内部分则考虑业主的生活需求,形成不同的生活功能区。为整体而设计,通过这些原生态材质,毛石,玻璃,木材,钢的应用,使建筑彰显自然,朴素,高品质,使其成为高品质,个性化居所。建筑可见的和不可见部分因环境而共生,相互融合,通过环境建筑群体更加和谐统一。别墅建筑通过大面积实体墙板和通空玻璃的灵活运用,结合朝向,景观,功能的需求,形成丰富多变的室内外空间和建筑体量。外墙材质以玻璃、轻钢、木、石等为主,配合平台、架空、吊脚等建筑形式,整体感觉轻盈、飘逸、舒展、大气。
三、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因地而生”是所有单体设计的刚领性原则,单体设计从剖面设计开始,场地的因素贯穿始末,不同的场地条件,就衍生出不同的入口关系、标高关系、看与被看的关系。视线是剖面设计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我们力求每个户型都能越过前排房屋的视线遮挡,欣赏前方峰峦叠翠的美景。
在造型设计上,我们控制所有建筑的尺寸,以适宜的体量轻柔地介入到自然景观当中。体量简洁,繁简得当,注重细部推敲和材料的应用,力求体现出都市建筑的美感:精致而富有设计感,与自然和谐但不失自我。
本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证明我们开始拟定的策略是正确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不仅使得项目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还大大降低了在景观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顺应山势(等高线)布置建筑,既有利于交通道路的组织,也有利于保留原有山体状态。另外,建筑能否契合地形进行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减少对地势的改造,降低开发成本,还能大大地提高房屋的舒适度。
当环境危机正步步逼近我们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我们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只要我们怀有不断创新的渴望,就总能突破固有观念,找到解决之道,创造美好的生活。
P1

01 彩色总平面.jpg


P2
01整体鸟瞰.jpg


P3
1.jpg

P4
4.jpg

P5
05独栋别墅.jpg

P6
010剖面设计-A-A剖面.jpg

P7
011剖面设计-B-B剖面.jpg

P8
30.jpg

P9
45.jpg

P10
66.jpg

P11
68.jpg

P12
90.jpg

P13
105.jpg

P14
147.jpg

P15
153.jpg

P16
161.jpg

P17
167.jpg

P18
171.jpg

P19
179.jpg

P20
183.jpg

P21
189.jpg

P22
195.jpg

P23
210.jpg

P24
221.jpg

P25
234.jpg

P26
247.jpg

P27
326.jpg

P28
C1立面(临水).jpg

P29
C1立面(入口).jpg

P30
C1立面(山墙).jpg

P31
E1立面(入口-双向).jpg

P32
E1立面(山墙).jpg

P33
公寓、酒店透视.jpg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