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王受之先生对“设计”定义为:“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一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艺术设计(英语design的译名)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姓与外观造型艺术有机结合起来的设计。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为人类生活服务,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
二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
艺术设计从本质上看,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这一特征使得艺术设计既有艺术的继承性,又有艺术的延续性的双重特征。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艺术设计从纯艺术领域脱离出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它打破了艺术与人类现实生活的隔膜,以满足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它的继承性体现在与艺术美学的结合,它的延续性体现在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三  艺术设计实践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要突出自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要不断提升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要内涵丰富,还要造型完美,两者共同构筑了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                                   
1. 艺术设计应体现其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是艺术设计实践的最基本属性和原则,在现代设计中处于主导地位,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要考虑该设计的使用目的和效用。当一件设计作品能够符合和满足其预定的使用目的,实现其规定的功用时,即是遵循和体现了其功能性原则。这一理论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诸多方面,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促销及保护功能、信息传递等功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适居功能;产品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影视及动画设计中的满足视听功能等等。 所谓“物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它是艺术设计的创作原则,是艺术设计发展的思想积淀,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更新思想,总结经验,形成了实用主义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出了人类的进步。
2. 艺术设计应体现其内涵及情感传达
内涵美是艺术设计的精神属性,是艺术设计在充分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人类以实用性为美,在满足了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人类便逐步探询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内涵美是艺术设计更高层次的美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更深刻的领悟,是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的艺术审美追求,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思想内涵和人类对自身所处人文环境的思考。艺术设计作品是设计师传递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设计思想逐渐深入的过程。艺术设计的内涵往往需通过外在的形式美的表达到内在的意境美的展现,意境美的创造是人与自然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这一点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表现最为突出。
3. 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应体现其多样性
艺术设计的内容是指设计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人们用具体模式表现抽象内容的过程,现代设计表现多以文字、图形(像)、符号、图案、插图、自由涂鸦等形式进行的。其中文字元素的采用是以逻辑思维方式所展现的抽象内容;图形元素较之文字元素,它的形象性更为突出,对设计思维的展现就更为直观、直接;符号是介于图形与文字之间的表现元素,它是物质外在特征与内在本质相互转换的特殊元素,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艺术表现主题的内涵,充分传递内容所蕴涵的信息;图案是抽象化了的图形,对图形意义有一定的解读性,并且具备美的装饰功能;插图形式从古至今都被广泛采用,它的直观性和现实感也不乏能为艺术设计表现效果增光添彩;自由涂鸦是一种新的街头文化的产物,它是平面设计领域里不可或缺的特殊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新的活力。以上多种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从本质上体现了设计如何继承文化,如何引导文化,如何延续文化的问题,引起了国内许多著名设计师的关注,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将中国水墨形式与传统儒家文化融合到设计之中,体现了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包容性。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使得艺术设计的美学内涵会以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得以提升。
四  结语
艺术设计美学将随着时代变迁,存在不同的理念和辨别标准,也会给艺术设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人们自身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着美的规律,追求着设计艺术给予人类从物质方面到精神方面多层次的享受。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创造活动,它能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并可能影响到整个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的彻底改变。在视觉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拓展艺术设计思维的创意空间,以新颖的设计形式为大众消费者服务是作为新一代设计师和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