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主义对室内设计教学的启示
室内设计专业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培养目标模糊、价值取向重知轻行的、培养方式标准化、教学设计程式化等。虽然相关的教学改革进行多时,但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会严重阻碍环境艺术教育的长期发展。可喜的是,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行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 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方法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在概念上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瑞士的皮亚杰。其理论突出强调了人作为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知识是一种结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知识。在该理论基础上,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道德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研究意识与心理的发展必须以文化历史的观点,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在与社会环境作用的相互联系中来进行,也就是其有名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教育论思想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依靠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的过程。
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研究使得建构主义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不过在如何看待知识、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看待师生关系等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却有一致之处:在如何看待知识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在如何获得知识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助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植根于学生的先前经验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甚至,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着,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它是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 把握室内设计教学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与社会发展结合地尤为紧密,它直接反映人类的文明进步,体现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无论是其设计理念还是材料应用等,都紧跟时代步伐。但是,我国设立室内设计专业时间很短,在教学中基本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点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认识上来看缺乏创造性
在我国,开设室内设计课程的多为建筑类院校或美术、艺术类院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无论是对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学科特点还是从设计对象来看,都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对室内设计专业认识的不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室内设计停留在简单的装饰、装潢等浅层次上。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特点使得借鉴与抄袭现象更为普遍,室内设计走折衷主义,导致创造性的缺乏。
(2)从课程结构来看存在不合理性
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在我国院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的来说。
AI文本分析中……
AI色彩命名中……

序赞Ai时刻等待着你的命令!~

与Ai对话形式持续执行相关Ai智能体任务。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