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每一个人必须每天使用的地方,一向被认为脏臭不安全的代名词,如何破除这种印象,这是极需大家来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改善的大问题。公厕设计首重合乎人性化——依使用者之行为需求来做设计,再者是光亮通风与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第三是容易清洁维护。基于这样的了解将这些年公厕设计经验整理报告,以供厕所大家庭Toilet Family)抛砖引玉则幸甚!
      公共厕所是每一个人每天必定使用的地方,公厕的设计良劣,是否符合大家使用行为?有无考量容易清洁?在在都是问题。台北市自从2000年开始推动厕所清洁运动,这些年来百货公司、电影院、餐厅、车站、市场、公园、学校、行政单位莫不都特别用心清洁公厕,亦举办了清洁评价工作,确实提升了公厕的清洁度。不过在公厕硬体的设计上仍然有着相当多的问题,极待逐步改善。兹分别举出一些事例来做讨论。
行动不便者厕所的设计
大部分行动不便者厕所的设计或因设计者,对于行动不便者的上厕行为不甚了解,亦从未曾会同行动不便者上厕所,所以完全凭既有的资料照抄设计,往往造成所设计的行动不便者厕所不符合行动不便者使用,这是非常不该犯的错误。行动不便者厕所的设计必须注意的事项甚多分列于下:
1)行动不便者厕所的门净宽度必须90㎝以上,且做成很轻的手动吊型钢板横拉门较理想,不得有门槛,必须维地面平整。电动门容易断电或故障被锁在里面,大部分的行动不便者都很畏惧。
2)行动不便者厕所内要有1.5公尺直径的回转空间,供轮椅回转。
3)行动不便者长坐轮椅,运动不足,易导致肠子蠕动不良,大部分患有排泄障碍,大便时常便秘,所以必须用手挖或灌肠才能放便,以致双手污脏无法穿裤,因此必须在马桶侧墙上装置小型洗手盆,方便其洗手以解其困。
4)马桶只要坐垫不要垫盖而需要有一靠背。马桶高度宜选用40㎝高者。
5)扶手除供行动不便者扶持上马桶外,两个扶手在马桶两侧是供行动不便者脱裤之用。因此扶手的高度宜为6365㎝,两支扶手的间隔也不能过宽,最好是6770㎝方能使用。而扶手有一悬吊者必须是可旋转移动式的扶手,其长度必须80㎝长。侧墙上的扶手呈L型(各长80cm)。
6)行动不便者马桶不要附水箱,最好用压力冲水,而其冲水按钮切忌安在马桶之背墙,而应做在侧墙小手盆之上方,才能按得到(高度不超过120cm为原则)。在冲水按钮旁宜设有急救铃按钮。小洗手盆边则可装卫生纸架。
7)有些行动不便者坐轮椅到行动不便者厕所要来小便.他们上小便时是坐在轮椅上以尿瓶或导尿管来小便,此时在L型扶手之外侧侧墙上应准备另一套马桶冲水钮、卫生纸架及急救铃位置。方便其坐在轮椅上即可按钮冲水。
8)行动不便者厕所之最小尺寸及其进门与器具之关系。行动不便者厕所之平面大小,按电动轮椅或手推轮椅所需空间不一,且与其进门方向,残障者使用马桶位置及洗手盆基本配置有关系。尺寸均为净尺寸。
行业不便者厕所之多功能化
行动不便者厕所其面积大且设备均相当昂贵,但大部分的行动不便者厕所使用率非常低,近年来国际间为提高行动不便厕所之使用率,及有意加入儿童马桶、婴儿椅、换尿布、人工肛门污物盆等,以提高行动不便者厕所的多功能性能,不只作为行动不便者厕所更可作为亲子厕所、人工肛门者厕所等等,可扩大其使用性,故命其名为多功能厕所Multi-use Toilet),或称为泛用厕所Universal Toilet)。
行动不便者厕所中可加入多种设备使其更为多功能泛用化:
1)婴儿尿布台(Baby Bed
2)婴儿座椅(Baby Chair
3)儿童用马桶或小便斗(Baby Toilet
加入上列三项设备,残厕便有了新子厕所之功能。
4)人工肛门污物盆——在行动不便者厕所内可以加装人工肛门(Ostomate)污物盆, 以利带有人工肛门或人工膀胱的患者使用,唯该盆上最好配有冲洗用温水混合龙头,其下方要有脚踏式垃圾桶可供丢弃便尿袋。同时旁侧墙上要设一些挂勾及整装之镜子。
5)妇女更衣台——当妇女逛公园或百货公司时,突然月事来临必须换去污染这内裤,如跑去女厕所内大便坑换裤,地板上常有水污,脱鞋怕踩湿,也怕踩进便坑极为不方便,最好在行动不便者厕所内一侧墙下(Baby Bed下方)作一活动平板,大小为60×60㎝,妇女们可以锁好行动不便者厕所的门安心换装。或是专做一间更衣室亦可,但须附有洗手盆。
蹲式马桶间设计
蹲式马桶(以称和式马桶)与坐式马桶(又称西式马桶)在整个地球上的分布是以土耳其为界,土耳其以东是蹲式马桶为主,以西则为坐式马桶。在台湾公共厕所内蹲式马桶还是占大多数,这是大家对公厕内坐式马桶坐垫直接接触皮肤有一种不洁感,所以大都只在男女厕内只做一座坐式马桶。目前蹲式马桶间之设计仍然存在着许多待改善的问题:
1)蹲式马桶间的平面,马桶最好与门平行排设,如垂直排设屁股朝门,有人敲门将不易应对是有点不安全感。也就是在蹲下时门在您的右侧或左侧,这样应对较容易。
2)蹲式马桶间大小过去都做1公尺×1公尺,考虑其清洁最好是1公尺宽(至少),长度宜为1.101.20公尺。
3)台湾的蹲式便器一般均太短,约为50㎝长,所以经常发生排泄物遗留在便器外,污染地面不易清洁,所以我们特别开发了70㎝长的蹲式马桶。其周围做成方型亦较原来圆形者,地砖之收头较整齐容易施工,不易藏污纳垢。
4)用70㎝加长型的蹲式马桶配上倒T字型的扶手。可以使使用者上下方便且横扶手不仅可维持安定外亦可固定其距离,以免排便排出马桶外。
5)蹲式马桶往往因马桶下方的存水弯关系,施工上取方便常直接排在楼板上,易造成马桶间门下方为一高约20㎝的阶差。马桶间的阶差容易导致老人、小孩、孕妇摔跤,极为危险。最好做成平整无阶差。
加强女厕间的设备
公共厕所内的女厕所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安全私密性的确保。除了进门不加门时应注意做成迂回的通道,使从外侧不易看到里面为原则。近来来公共厕所内的女厕间,我们都做了些较为人性化的考量,如:
1)马桶间的门,下方间隙最好不要大于35㎝,以确保私密性。每间马桶间上方必须要有一盏灯照亮,以提高安全感,并附设紧急呼叫铃。
2)女厕所要做的宽敞一点并要有化妆补粉的角落。
3)最好在女厕内设置一间附有马桶、换装台及专用洗手盆的厕间。方便妇女在月事来临时,有个私密安全的房间,有干净的平台(活动式)及洗手盆,可以安全地脱换内裤换装。
4)公厕中男女厕所量之比常被忽略。女生上厕小便时间往往比男生较久,依照日本TOTO Technical Center的调查是日本女生小便约需9093秒,而男生则为3035秒,之间相差3倍时间。台湾以个人的调查女生上小便时间为7073秒,而男生亦约3035秒。为什么日本女生上小便需较长时间,乃因日本女生通常羞于让人听到自己小便声音,因此当其上厕所时先按冲水冲冲净马桶后,等水箱满水再按第二次,而在冲水声中小便,就可避免让人听到其小便声音,小便毕整装后再按第三次冲水。这样三次冲水的时间就需花到9093秒。台湾的情形是男女上小便的时间比是12,所以理论上设计公厕的女生马桶数要比男生小便斗多一倍才行。但这是在学校、电影院、车站、音乐厅、剧场、集会堂等有同时上厕需要的场所,必须男女厕所内男小便斗与女马桶数之比应做“12”“12.2”倍。非同时性场所就不一定要达到这个比数。如公园、百货公司则可斟酌作成“11.2”“11.5”之比即可。
男厕滴尿问题
男厕间内小便斗下方均常看得到滴尿,尿垢吃进砖隙不易清洁,成为恶臭之主要来源,是公厕维持清洁上最为头痛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上,我们试着做了几个措施,以防范滴尿产生。
1)男小便斗采用墙挂式为原则(落地式地板清洁不易,也接不到滴尿),斗口高度定为6065㎝。在欧美小便斗斗口高度为6570㎝,日本为58㎝,略为提高较可以接到滴尿。
2)小便斗上方必须有直接照明较可看清楚,可站靠近些。如电灯装在厕所之中间往往自己的黑影罩住小便斗,大部分的人因怕弄脏自己裤子,黑暗就不肯靠前。照亮看得清楚清扫也用心。
3)在小便斗下方做50㎝宽之磨光黑色花岗石板略高于地面11.5cm,以固定站立位置,减少滴尿。万一滴尿亦较容易清除,采用大型陶板亦可。如用一般的地砖,接缝中容易滴尿产生尿垢,发生恶臭。
4)小便斗之靠墙宜做一配管墙,厚度1520㎝,高约140㎝,可在其上方以大理石压顶收头,可供置放皮包或花盆。
5)便斗之间隔最好不要小于80㎝,过于靠近,有人同时上厕会侧身小便,较易溅出小便斗外。
6)小便斗的上方最好作玻璃投射窗,小便时要看外面景色肯站前。通风亦佳。
结 论
处理排泄问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均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公厕之设计在高山上、在田野中或在河水边均与都市中的公厕不一楼,上面所提议的完全是在都市环境中,水电设备较为完善地区的公厕。公共厕所一向为人诟病,脏、暗、臭、恐怖、破损等一直是社会的一个死角。如何改善公厕的设计获得一个明亮舒适人性化公厕,一直是大家的关心所在。
公厕之设计,人性化是首要考量,考虑周到才能让使用者用得方便称心。当然也必须从维护清洁的角度考虑空间尺寸及选用建材。尤其对于厕所内墙地平的选材非常重要,不仅要止滑且须容易清洁。如采用面砖必须作好整砖计划,例如二二八公园公厕我们就用19.8×19.8㎝的面砖作20㎝倍数的整砖计划,避免裁切面砖,以免藏污纳垢。基于这些年的公厕设计经验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当然公厕设计上尚有许多必须待注意的问题,如公厕的通风量之计算,厕所进出口迂回不要设门,清洁间的设置问题,化粪池的设置及维护问题,省水省能的措施等等都必须同时考虑设想,有机会再另外开章探讨。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