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美国汉学家Berthold Laufer深爱中国风土人情,上世纪初曾多次来华考察,并对中国的玉器、瓷器、牙雕和牌楼都有研究。1925年,他以38幅图说编著了《Chinese baskets(中国篮子)》,并在当时被归入“设计人类学”的范畴。而时过一个世纪,好像我们对“物质生活的美学探究”这一课题的兴趣才刚刚苏醒。


中国的陶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的编制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种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编编织。但是还是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蔑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窜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编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Ai 分析中……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Endless2014-3-20 20:32:16
物性的综合表达,确实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忽视了本早已存在的一种物性特有的美,当怀旧,当回味,当回忆,悄然的袭击并敲打你内心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去感受那本已经存在在身边的她。都在麻布粗衣的以为是时尚,是禅,是身份,其实那就生活的本源。什么是禅,禅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即强势文化。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来
chuguangming5212014-3-22 16:27:10
感谢分享,透过篮子都能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季枋2014-3-23 09:02:27
相当精彩的一帖!!
季枋2014-3-23 09:06:07
Endless 发表于 2014-3-20 20:32
物性的综合表达,确实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忽视了本早已存在的一种物性特有的美,当怀旧,当回味,当回忆, ...

你也看过《天道》哦!
向上2014-3-23 15:49:09
非常精彩的一个研究课题
ruoyinyoulan2014-3-27 15:42:07
很好的角度。。
蒙娜E影2014-4-24 11:55:03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家_港湾2014-4-24 12:23:21
回头看看,我们失去的太多了 、、、、、
wise2014-4-25 08:30:25
我怎么没注意到呢!罪过啊!
下一页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