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酒店作为一种差异化的酒店业态,与传统的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是人类从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的产物。文章从设计酒店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设计酒店的独有特征,阐述了设计酒店产生的深刻的时代背景,详细解读了设计酒店与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巧妙融合,认为文化艺术酒店代表了一种“和而不同、不同之和”的后现代生活方式。
一、设计酒店概念及特征
(一)设计酒店的起源与概念
设计酒店的起源学术界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操刀酒店设计,颠覆了酒店业界传统的设计理念。1981年,由国际知名设计师埃劳斯康贝(Anouska Hempel)设计的布雷克斯酒店(Blakes)在伦敦开业。同年,由比尔・金普顿(Bill Kimpton)设计的倍福来酒店(Bedford Hotel)在洛杉矶开业。1984年,由法国设计师安德烈・帕特南(Andree Putnam)设计的摩根斯酒店(Morgans Hotel)在纽约开业。1990年,酒店怪杰兰・施拉德(Lan Schrager)请菲利普・斯塔克(Phillippe Starck)为纽约派拉蒙酒店进行全面设计,菲利普・斯塔克的名气加上其风格独特的全方位设计,使派拉蒙酒店成为世界“设计酒店”的经典。直至2005年,西班牙斯尔肯集团(Silken Group)在其首都马德里,邀请全球19位设计大师,投资7.5亿欧元打造的美利坚之门(Ho-tel Puerta America)酒店,成为世界顶级的设计酒店,同时,也把这一系列具有颠覆意义的事件推向巅峰。至此,设计酒店的概念在更具前沿性的同时也更加成熟和完整。
那么,究竟何为“设计酒店”,有人作了这样的解读:设计酒店是指采用专业、系统、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进行前卫设计的酒店,是酒店产品的特殊形态,是酒店业发展到高阶段的产物,是设计文明与酒店文化高度融合的社会人文现象,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系统识别,并不局限于酒店项目的类型、规模和档次(见珠海粤海酒店总经理季志强先生《DesignHotel与中国酒店设计新概念》一文)。
(二)设计酒店的特征分析
1.具有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设计感
每一家设计酒店都是以一个或多个知名设计师为主体的。因而,有人索性就把设计酒店叫做设计师酒店。设计师既是生活家又是艺术家,他(她)们往往代表和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未来更高远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诉求。设计酒店不是简单地从酒店功能、顾客需求出发让顾客享受生活的艺术,而是在更高层次上让顾客通过酒店体验设计师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2.具有颠覆意义的前卫性
传统意义上的酒店大多是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由于批量生产发展的要求,被规范化标准化了。设计酒店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对规范标准的反叛和突破,是设计师主体对传统的批判性思考,对规范标准的前瞻性颠覆和个性化表达。他们使酒店不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终结了天下酒店“一个妈生的”老套观感,从而使住酒店不再是被规范被标准,而是一次次冲浪未来的惊艳体验,甚至缺陷本身都成为惊艳体验有意味的一部分。
3.具有独特个性的原创性
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设计酒店应该是一件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原创性、唯一性,在艺术上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一个”是不可、不能、也无法复制的。就是连锁品牌的设计酒店,每一家也都是不同设计师或者设计师在不同阶段最具原创性的作品。这种“没见过”、“没住过”,唯一性、独特性的体验也是设计酒店的魅力所在。
4.具有人文和艺术思考的主题性
几乎每一家设计酒店都凝结了设计师和业主对自然、人类,对历史、未来,对世界、民族,对世俗、宗教,对城市、乡土,对生活、艺术等方面的人文意义上的深度思考。这些思考形成带有一定主题色彩的观念或意念,主导设计师的设计表达。尽管许多设计师极度反感和拒绝被理性化、概念化、主题化,但是谁能说他(她)没有人文意义的思考呢?因此,我们每住一家设计酒店,不仅仅是享受“知其然”的视觉盛宴,更是体悟“知其所以然”的人文畅想。设计艺术不在于主题本身,而在于主题创造的艺术效果,或许设计师更喜欢“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艺术境界。
5.具有专业专属高品位的精品性
设计酒店是由高端的专业设计师为专属高品位精英人士打造的精致精美的精品酒店。换句话说,是专属于由品味决定地位的人,或者是有地位更有品味的人。“精品店”一词给人的感觉是精美的小店,确实,它最初是指专营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等物品的小商行,其隐含意义是品质优秀,也就是物品是手工制作的,数量有限,是专业定做的,因而是时尚奢华的。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设计酒店又被称为“精品酒店”和“小型奢华酒店”,其中正是设计酒店精品性的体现。
6.具有产品延伸业态的复合性
设计酒店必须是从建筑、室内、家具家居、服装服饰等物品用品,包括识别系统,严格以设计师为主体,原创设计和定制的,风格是统一的。像纽约的派拉蒙酒店,由大堂的桌椅到房间的床柜到浴室牙刷,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全部出自斯塔克(Starck)的手笔。客人住在派拉蒙酒店,就像住在斯塔克(Starck)的设计产品陈列室一样,并且均是可出售的产品。许多设计酒店,或以某一类产品为主,或以旅游景观、艺术品、博物馆为主,全方位延伸产品线,并贯通上下游产品链,构筑生活馆式商业模式,形成以酒店为主业态的复合型业态。从而凸显设计优势,整合设计资源,将设计创意的价值最大化。
7.具有服务设计的人性化
设计酒店对传统酒店创新的颠覆性设计,一方面是以设计师为主体,颠覆已有,创造更多的没有;另一方面,设计师以顾客为主体,颠覆规范标准局限的没有,创造更加人性化的有。当然,更实质的还是体现在如何创造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上。因而,每家设计酒店在服务上同样都有着超越规范标准的前瞻性创新和个性化创意。一方面围绕个性需求创造顾客惊喜,另一方面围绕人性化需求创造顾客感动;一方面针对私密性需求创造更加私属的隐秘化服务,另一方面针对归宿感需求创造更加专属的管家式服务。
8.具有配套设施、经营定位、服务功能、档次规模的灵活多样性
设计酒店不再需要像传统酒店那么多刻板硬性的规定,可繁可简、可多可少、可高可低。通过以上8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设计酒店的内涵和特质。或许,某一地区对某一特征比较敏感和认同,在对设计酒店的称谓和理解上会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欧美认同“设计酒店”的更多些,香港、台湾地区把其称作“精品酒店”的更多些,国内冠以“主题酒店”的更多些。当然,还有更多的叫法,像艺术酒店、概念酒店、小型奢华酒店等,都只是取了特征的某一方面而已。如若从历史的、主流的认同上来讲,还是叫“设计酒店”更确切些,只是需要相当的传播和普及过程。
对于设计酒店的类别,更是没有确切的分法。有按酒店本身类型分的,有按特征分的,有按主题和概念分的,有按规模分的等等。如按其发展,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单一独体的设计酒店。它不为规模发展而存在,而是为独一的高度和独享而存在的。第二类是新兴的设计酒店连锁。既有统一品牌,不同风格的连锁;也有一类风格、不同品名的连锁;还有不同风格、不同品名的连锁。这类酒店业主本身往往是对设计艺术狂热、执著的痴迷者。在一定意义上,更能代表设计酒店的艺术成果和发展趋向。第三类是传统大品牌酒店推出的设计酒店品牌。目前,世界各大品牌都在顺应时代潮流,创造各自的设计酒店品牌,如喜达屋集团的雅乐轩、W、艾美艺术酒店,凯悦酒店集团的柏悦品牌,西班牙斯尔肯集团(Silken Group)的美利坚之门(Hotel Puerta America)品牌等。应该说,各大强势品牌酒店集团的介入,既是对设计酒店这一新型酒店业态的认同,更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尤其是对设计师资源的开发、对设计师地位和价值的提升更有其特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