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贝聿铭先生在中国设计的杰出的建筑作品的分析,指出中国这一“根”的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是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历史的宝藏。在设计中融入中国自己的东西,再结合现代化的发展,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贝聿铭先生为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和“现代派设计大师”。他的作品有许多,而为中国设计的有: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每一个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其中座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的香山饭店,放进了中国的风水布局,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香山饭店建造的意义绝非一个旅馆的范围。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迎来大发展,国外文化疯狂涌入,在国际化发展中,一些中国人崇洋媚外,在当时的设计界以“高、大、洋”作为四化的理解,可见一斑。而贝聿铭先生正是在当时回国建了一个四层楼而且富于中国民族风格的香山饭店,告诉了国民“根”的重要性。在国外杂志上,香山饭店被誉为“中国的新光芒”。
  中国的传统就是中国的“根”,当然,传统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却不能舍弃,应当继承和发扬。像中国的古典园林、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水学等都是经过祖祖辈辈们的探索留下了的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守住自己的根,走出只属于中国的路,创造独有的特色,不能被“国际式”的激流淹没了我们华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利用好先辈们留下的无价瑰宝,去探索它,发扬它!
  在这方面著名建筑师戴复东先生就很重视传统文化与建筑的联系,他曾说:“我认为设计要‘原汁原味’,这除了规划与设计要邀请‘内行’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是:施工一定要邀请民族的施工队伍及技工主持。因为很多的民族建筑和环境在具体做法上是靠技工师傅们手把手传的,如果让设计人员构造详图大样,让一般技工施工,就根本不会有原汁原味”。可见他对此的重视。
  这也不是说让我们死死的扑在传统和文化上面,一成不变。我们还要会变通。现代化也有好的东西,国外也有优秀的传统与文化,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都能看到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性,我们也要抓住先进的东西。
  但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功能性——是否让人感到舒适,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总之,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东西不能落后;另一方面也要牢牢抓住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去创造新的东西,做中国自己的设计。
  贝先生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寻求中国自己建筑的根。设计时就地取材,适合中国的民间风格,保留国粹精华,不去复古和抄袭,然后结合先进现代化的东西创造出好的作品。在戴复东先生采访他的时候,他曾说:“建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筑创作要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不应盲目抄袭外国。如果我们的建筑中有了自己的特色,人家就会佩服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中国的,应不同于苏联,不同于东欧。”这些是贝聿铭先生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希望。
结论:
  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要把这种思想渗透到每一个设计领域和每一位设计师中去,增强我们的爱国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我们每个环艺设计师的责任。

没搜索到文物库相关内容

暂无用户创作记录!~

记录用户以此项目图片为灵感使用Ai进行二次创作。

暂时没有评论,你回一个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序赞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